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

2016-05-23 07:21张瑜
现代交际 2016年8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生高职院校

张瑜

[摘要]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创历史新高。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技能性人才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则更应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笔者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发挥职业指导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职业指导 高职院校 高职生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8-0169-02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涵义及意义

(一)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涵义

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专家弗兰克·帕森斯第一次提出了“职业指导”的概念,在此之后,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来阐述职业指导的内涵,其中包括了选择论、服务论、过程论以及发展论等。从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工作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环节,以学生更好地实现职业社会化为目的,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态度,指导学生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做出职业选择,开发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意义

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高等院校就业压力愈来愈严峻,作为以主要培养技术技能性“蓝领”人才的高职院校,就业率更是成为影响学院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缺乏积极的职业意识、良好的职业态度、科学的职业规划却成为高职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无疑责任重大。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将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意向、职业兴趣、职业优势、科学的选择符合自己能力要求的职业,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实现人职的合理匹配。同时,对于用人单位而言,职业指导工作也将帮助其选择合适理想的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现状

(一)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不深入

目前,我国高校职业指导理论研究的依据仍然是国外高校职业指导理论,适合我国国情以及国内高校大学生实际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比较少,针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也多停留于表面。高职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具备了其特有规律性,然而针对高职生职业意识、职业兴趣、职业态度、职业选择、职业适应性、职业发展、就业创业等问题的理论研究却寥寥无几,盲目照搬国外理论指导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职业指导内容把握不全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直接反映高校人才培养状况,高职院校更是将毕业生的“出口”工作视为反映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晴雨表,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指导学生尽快找到工作、成功把学生“推销”给用人单位、提高学院就业率等就业指导模式上,误以为职业指导工作等同于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也仅限于就业信息、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宣传及求职技巧的介绍等,忽视了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准备教育、创业教育等内容,这并不利于高职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职业指导范围界定不清楚

近些年来,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就业形势要求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但基本上仅限于学院毕业班的学生,大部分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开展几次就业专题讲座,而对于学院大一、大二学生,甚至是就业单位的职业指导工作几乎空白,这样就极大地缩小了职业指导的范围。我们都知道,职业指导的目的是帮助个体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做出职业定向、职业规划等,与此同时,作为职业指导其中一方的用人单位,也会通过职业指导工作,选择那些符合本单位要求的应聘者,最终实现一个双赢的良好局面。

(四)职业指导个性化服务不足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或者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课程以群体指导的方式服务于全体毕业生和部分大一、大二学生,普遍缺乏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个性化职业指导。高职生在职业选择中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不同专业的学生面对的就业问题也会不一样,同一名学生在就业各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会不同,因此过去那种“拉网式”的群体职业指导工作已经无法满足高职生多样化的职业诉求。

(五)职业指导方式过于单一化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工作,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也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开设的职业指导讲座多数都采用“灌输式”的课堂讲授方式,其方法和手段都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大多局限于理论教育,缺乏切合实际的实践教育,学生习得的知识也仅属于“纸上谈兵”,不能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对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益处不大。

(六)职业指导队伍保障不到位

由于职业指导属于一门年轻的学科,目前从事该项工作的人员主要来自于学校思想工作教育者、学生管理者、招生就业指导处工作人员,这其中有许多人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和职业指导实践经验,另外这些工作人员本身都是肩负着行政和教育双项工作,很少有时间参加系统的、专业化的职业指导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同时,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对职业指导工作投入较少,缺乏资金支持,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对策

(一)加强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学科建设

相比于国外的职业指导工作,我国职业指导尚且处于起始阶段,其理论研究大多是依靠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因此,符合我国国情和国内大学生尤其是高职生实际的理论研究为数不多。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结构的变化,人们思想意识的更新、求职者需求的增多,传统“照抄照搬”的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职业指导对象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开展本土化的职业指导理论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高职生作为大学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发展上表现出该群体的共性问题。他们绝大多数是因为当初高考失利才进入高职院校,很多高职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会表现出自我效能感低、习得性无助等问题,他们在择业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焦虑、自卑、怯懦等心理不适,因此,需要将职业指导和心理学科紧密结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类型,明确个人的职业倾向和职业能力优势,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减少盲目性。在具体工作中,通过职业指导课程的形式,预测各专业人才供求变化趋势,在课程中灵活加入模拟求职体验,通过实践锻炼让学生获得感性经验。同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共建职业体验基地供学生实践,邀请优秀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参与课程讲授,及时传达最新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等。

(二)健全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体系

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工作,不应该仅局限于对就业的指导,指导对象也不只是针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尽管高水平的就业质量会成为一项衡量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指标,但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指导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兴趣、职业能力、择业教育、就业教育、创业实战教育,也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职业测评、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等方式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倾向,明确个人的职业优势,通过职业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调适择业、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发布最新的就业政策和信息,包括对就业市场的开拓等。对以往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反馈给在校大学生。在人员组成上,不仅局限于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相关部门的专业指导人员、行政管理工作者、社会指导机构、行业企业专家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职业指导工作中来。总而言之,职业指导机构应该由几个部门组成,共同协作为高职大学生提供全面、立体、终身化职业服务。

(三)提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全程化服务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大学时期可谓职业探索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学生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明确自己的职业态度、形成自己的职业意愿、做好自己的职业定向、尝试自己的职业选择、反馈自己的职业体验,因此,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应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活,甚至还应该做好学生择业后的跟踪指导,帮助其调整心态。具体来说,大一时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各行各业职业特点,进行职业相关知识教育,熟知本专业职业特点,结合所学专业优势培养个人的职业意识;大二时期进行专业和综合职业素养教育,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重心,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情操,帮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定职业目标,选择职业方向;大三时期则应加强就业实战练习,以工作实践为重点,开展专业实习、社会兼职,增加学生对市场需求及用人单位的了解程度,同时,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收集就业信息,学习撰写求职简历,提高求职面试技巧。

(四)树立高职院校职业指导个性化理念

职业指导个性化理念强调的是针对个体的特殊性因材施教。高职大学生在择业方面会普遍存在不同的困惑,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因此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注重个性化辅导。职业指导人员在建立学生信息档案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类型测量方法建立健全学生个性化综合档案,并保持档案的动态发展,根据学生在校表现定期更新,便于职业指导人员掌握学生个性特点,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评价自己,同时利于工作人员随时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动态,帮助学生挖掘个人职业发展潜能,明确发展优势,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准确定位,理性做出职业选择。

(五)确保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方式多样化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多数是以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已经没有办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在课堂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加入真实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思维模式训练、团体协作游戏、小组互动讨论等多样化、互动式的教学方式。除此之外,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加上网络心理测评、职业兴趣测评、职业性格测评等方式,将团体辅导与个体指导相融合,注重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发展咨询服务。邀请优秀企业家、校友来校分享个人的就业、创业经验,举办就业创业大赛等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准备活动。同时,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开拓校外实践基地,实训场地,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六)优化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队伍结构

要保障高职学院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构建一支高技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便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承担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教师需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相关学科背景,并经国家级职业指导师学习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其次,加强职业指导岗位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对该部分工作人员给与政策保证,使其能够安心工作。最后,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聘请地方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企业HR部门等专业人士作为职业指导兼职教师,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春杉.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能力的提升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

[2]李赛,张元.技工院校职业指导师资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6(01).

[3]谭霞.中职班主任工作中如何渗透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2).

[4]田卓妮.职业指导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6(01).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高职生高职院校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如何提升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