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顺
[摘 要]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启发式教育,以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变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健全激励性评价体制。
[关键词] 中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需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决定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开展启发式教育,以问题促使学生学习。只有引导学生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为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才能变以往灌输式、被动式吸收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一、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意识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倡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
主体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主体意识中包含的主要内容。自主性指个体能够顺从自己的心意去做想做和愿意做的事情,能够理性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动性在哲学上指人们通过大脑进行思维活动,有目的地改变周围的客观世界;主体性表现在思维支配下进行有计划的活动,在自主性的基础上对事物有自己的创新性理解。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权质疑,有权对教材上的观点或教师的讲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开拓空间。教师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他们在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哪种教学方法更能被他们接受。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想法,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设定教学目标,旨在提高工作效益。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能够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并且能够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讲授知识,一些老教师认为凭着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足以应对新课改,故而课堂教学依然是满堂灌,严重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现代语文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语感的培养。但现实情况是,就算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仍然会出现教学问题。比如一些教师想利用提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却不能严格把握教学的度,抛给学生过多的问题,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思维空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二、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方法
(一)树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宗旨,构建和谐、真诚的人际关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参与者、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不能限制学生沿着自己提前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而是要指导学生自主思考,不断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意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分层次设置问题,在合适的时间段进行提问。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保障。
(二)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状态是教师讲、学生听。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学习效率很低。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从中发现问题,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重点讲解,实现有针对性的学习。在教案中设计提问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与文章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同时要善于在教学过程中留白,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进行消化。
(三)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一些教师比较注重“师者权威”,课堂教学一板一眼,气氛比较沉闷,长期下来学生感觉十分压抑,产生惧怕老师的心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并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应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借用多种教学工具,如多媒体、音像设备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去。赋予课文文本生命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不可泛滥,否则会给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全能的,如果教师经常播放与课文无关的视频,会耽误课堂教学进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使用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和学生做朋友,了解班上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教师应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运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照顾学生的自尊心。
(五)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学生由于肩负繁重的学习任务,常常不能在一件事上坚持太久,比如定期阅读一本好书。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需要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波动,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不断战胜心理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通常学生会将内心的需求通过行为表达出来,教师要能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
(六)健全激励性评价体制
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采取学生互相评价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建立相对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于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教师点评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出自己与别人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对照自身,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园园.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94.
[2]刘娟.基于新课标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3):141-142.
[3]林盈.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5,(17):45-46.
[4]袁士军.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62-63.
[5]袁枚.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24).
[6]张甲卫.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培养[J].德州学院学报,2013,(S1):13.
[7]李善中.试论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1):46-49.
[8]张志清.高中语文如何突出学生主体性[J].学周刊,2012,(6):90.
[9]颜廷文.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主体性问题[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12.
责任编辑 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