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零起点”教学
小学新生在幼儿园或者辅导班已经学了汉语拼音、识字、算术基本运算,甚至英语会话,如果老师再从头教起,那么很多孩子就会失去兴趣,甚至厌学。于是,小学在一年级不得不尽量简化本属于教学计划中的内容,以较快的速度完成起始阶段的教学。
幼儿园孩子的家长看到小学一年级加快了教学进度,于是强烈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知识,或者索性为孩子报相关的辅导班。于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就这样,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功能错位、相互干扰,造成难以排解的纠结。
当然,这其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
一是部分小学为应对择校,不得不以面试或类似的办法作为选择学生的依据或托词;而面试往往是以上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甚至还有更高的要求。于是,为了让孩子上好一点的学校,家长不得不让孩子超前学习,幼儿园也不得不提前进行教学。这是机制动力。
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早期智力开发理论在我国幼教界影响很大,部分幼儿园以此为办园的主导理念;而这种早期智力开发又往往以孩子认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术、学多少英语为标志。这为幼儿教育的功能异化披上了理论的外衣。这是理念动力。
三是部分幼儿园希望以特色创品牌,他们往往打着国学教育、双语教育等旗号,单纯在认知方面下工夫,忽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这是营销动力。
四是在一些地区,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是由小学教师转任的,这些教师习惯使用小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学前班和小学在一起,基本依照小学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教学,所以小学化在所难免。这是习惯动力。
当然,说到底,这是“应试教育”层层下压带来的后果,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有较大难度。但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未来,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应对挑战,寻求突破。
在幼儿教育领域,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领域以及每个领域所包含的内容。《指南》指明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方向,特别强调要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但是,由于受到上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目前幼儿园在贯彻《指南》方面阻力重重。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改变小学教育,即改变幼儿园教育的“出口”要求入手,解决上述问题。最近我非常高兴地听到,上海市以及部分地区明确了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的要求。这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零起点”教学是指小学一年级一律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的进度,将所有学生均视为“零起点”,所有课程的整体教学过程都从零开始,循序渐进,不迁就提前学习的学生。这样,过早在幼儿园或者辅导班进行“跨越式”学习的学生就可能得不偿失。使用这种“倒逼法”的目的是使小学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能回归自身的本位功能。当然,在过渡阶段,教师可以组织提前学习的孩子自行游戏或活动。
我想,小学“零起点”教学是尊重教育规律、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20世纪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遵循高、新、难等原则,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主义盛行,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尽快纠偏。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与保育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倡导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应被看作其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采取措施,应对挑战,坚守小学教育的本位功能,坚守幼儿教育的核心价值──每个孩子都重要,每个孩子都健康,每个孩子都快乐,无疑是我们应当采取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