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西平: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教育

2016-05-20 05:39文/刘
教育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水平教育资源优质

文/刘 淼



陶西平:用不一样的眼光看教育

文/刘淼

人物简介

陶西平,湖南省益阳市人。曾任北京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市市长助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总督学顾问,北京市社科联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曾主编《教育评价辞典》,著有《让失败率为零——教育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记者:让自己的孩子受到最优质的教育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现实中“择校热”愈演愈烈,教育内部、外部对优质教育都有诸多困惑,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优质教育?

陶西平:优质教育既指教育总体的高水平,又指标志性学校的高水平;既指学校校舍,教育设施的高水平,又指教育思想,课程教材,教师队伍,教育管理的高水平,当然,归根到底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高水平。发展优质教育,既涉及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又涉及优质教育内涵的提升,而优质学校的建设无疑是发展优质教育的关键问题。

优质学校的形成,一般得到政府直接的政策的扶持,加上历史的积淀和教育的创新,以高的教育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知名品牌。“优质学校”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发展性的概念。“优”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和丰富。虽然一般来说,凡是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以及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就是优质教育。可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总在不断地调整着审视“优质教育”的视角和标准,同时也不断地变化着对一所学校的评价。优质学校既来自政府的评估,更来自社会的认同。即使在政府评价为同一水平的学校中,社会,特别是家长和学生仍然会关注他们的细微差别。因此“优质学校”不是永恒的,不能与时俱进的学校,必然会成为优质学校行列的落伍者,而一批本来基础不好的学校或者新建的学校却往往经过努力跨入了优质学校的行列。

记者:如果从春秋时期孔子门下三千弟子算起,我国的教育制度已有2500年;如果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美、法等各国教会开始在中国举办教会学校算起,我国的中等教育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到如今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仍然强烈?

陶西平:优质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式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实践经验证明,以已有的优质学校为基础,逐步地发挥其在理念、管理、师资以及品牌等方面的辐射作用,稳步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规模,是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割断历史,认为重点中学的建设是对教育公平原则的破坏是不适当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批优质教育资源,我们今天才有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以基础教育打基础,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孩子们学会让他自己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这第一颗扣子就是影响他一生发展的基础。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同时,不顾现实,认为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扩大现有的优质学校规模,就可以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化,就可以使所有学校达到相同的水平,也是脱离实际的。

陶西平:

PROVERBS

我们现在对于成功的鼓励比较多,但对失败的鼓励往往是比较少。一个学生的成长就像婴儿学走路,是摔倒了再爬起来,摔倒的时候就要想到他是在学走路,所以要把失败看作是学生成长的过程。

记者:教育均衡发展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教育的均等机会是教育的理想,如何做才能更早、更快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陶西平:面对承担的历史使命,面对现实存在的诸多矛盾,扩大优质教育必须坚持理念与实践的统一,坚持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第一,坚持理念与实践的统一。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树立了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标准,而我国的高校招生制度尚处于改革过程中。两种并不协调的评价,极易导致学校陷入理念和实践脱节的二元体制。因此,优质学校在明确优质教育的主流理念的同时,兼顾其他合理的现实的教育需求,是完全必要的。过分地迁就现实需要而忽视长远的方向是短视的,但如果过分地超前而脱离群众现实能够接受的程度也是盲目的。当然,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但我们一定要年年有所作为,年年有所前进。

第二,坚持质量与效益的统一。正如优秀的工厂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加工能力,优质的学校也必须具有高水平的培养能力。陶行知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因此,学校在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不应当单纯地把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的结果,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依据,更应当重视学生在本校就读期间,取得的进步大小。

第三,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学校,特别是公立学校作为政府的神经末梢,是单纯传递和被动执行的单位,往往不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现代社会多元化和多样化发展对学校教育也产生了多元化和多样化需求,现代学校制度的探讨提到了日程上来。这种探讨的方向,包括学校的社会化,即学校要符合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的需要;学校的主体地位,即学校要成为办学的主体,具有真正意义的独立法人地位;学校的有限责任制,即学校由承担无限责任转变为承担有限责任;现代学校的表征,即校长的专业化与学校的经营意识和经营机制的形成;学校的管理职能和内容,即学校既有组织行为又应该有自组织行为等等。

就像体操运动员参加比赛,是通过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来体现自己的水平一样,学校应当在模范地达到共性要求的同时充分张扬个性,这才可能真正为繁荣我国的教育事业,引领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潮流做出贡献。

第四,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1988年1月,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任何文化都需要记忆,在进行新的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失去记忆。我们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当然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但不能把它看作是新旧教育的分野,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在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继承和汲取我国古代、近代、现代、当代所积累的所有的教育财富,特别是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和人格塑造的优秀传统,以体现中国的教育特色,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方能促使教育达到一个新境界。

猜你喜欢
高水平教育资源优质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