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善梁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扬州 225000)
浅谈微课及常见类型和制作方式
仇善梁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扬州 225000)
随着移动学习和微学习的日益盛行,微课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词汇,它以具有时间紧凑、主题明确、重难点突出、内容精炼和手段灵活等显著特点,得到学习者和教学者的普遍认可。阐述微课的概念、特征和常见类型,介绍讲课实录型、情景录制型、PPT录屏型、可汗模式型等微课一般制作方式。
微课;微学习;微课制作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和创造,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生事物不断涌现,在“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微课”一词也迅速被教学者和学习者所熟知。由于微课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推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同时也得益于各种微课比赛的推动,微课研究和微课教学实践得到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师,我们应主动顺应时代潮流,将自己转型为“信息化教师”。
什么是微课,目前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很多元的,没有统一认可的界定,但其核心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微课也常被称作“微视频”,其核心要素就是微视频,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在线视频,只要是用于教与学的类似微视频都可以称作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其具有“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的显著特点。其实定义只是一个概括性的形式,符合上述特点的教学视频都可以称为微课。微课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录像、教学课件,而是一种新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一)时间短
这是微课在形式上与传统课堂有别的显著特征。传统课堂一般是40-45分钟为一个基本时间单位,以老师讲授和学生听讲为主、伴随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而微课由于其高度聚焦性,时间一般较短,但是短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呢?2014年内,麻省理工学院Philip Guo博士、Juho Kim博士后,以及edX工程副总裁Rob Rubi,共同分析了edX上690万条视频观看记录及700万个观看行为数据,发现无论视频多长,学生实际观看时长都不超过6分钟,6-9分钟是一个拐点,超过9分钟的视频学生观看时长会下降。因此微课时间最好在6分钟左右,最大不宜超过9分钟,因为在这段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
(二)内容精
微课可以是演示类、自主学习类、启发类、讲授类等,但是无论哪一类,内容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微课的“微”不仅体现为构成微型学习内容组块的知识含量微小,还包含对其品性格调,即对这种学习发生发展的认识以及学习参与者的学习心态的判断[1]。不仅在时长上,更主要体现在内容上,传统课堂讲解许多知识点,而微课是选取其中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如此可以做到知识点明确,重难点突出,能在较短时间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具体知识上。
(三)传播活
事物的传播需要媒介,微课同样如此。传统教学视频一般都是通过互联网传播,以PC机进行展现,而微课由于其“微”特性,决定了它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媒介传播方式,发布后的微课视频大小一般只有几十兆,得益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以流媒体的方式在笔记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终端设备上播放,也可以缓存下载,进行离线式播放。由于其灵活的传播特性,微课实现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移动学习。
(四)效果好
时间短、内容精、传播活都是微课的一些外延特性,微课最重要的特征是“微学习(Micro-Learning)”。随着WEB2.0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微课不仅在学习内容上聚焦于某一个单一的知识点,进行深入而透彻的讲解,也就是内容组块的知识含量微小,而且还包含着微设计的众多微要素。微课与传统课堂学习相比,有人称其为“碎片化”的“移动学习”,其微学习符合学生头脑内部的信息加工,与45分钟课相比具有更好的学习效果[3]。
通过对近两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获奖作品的研究,可以发现,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水平一届比一届高,设计与制作手法越来越多元。本文对微课中用到的常见形式和制作方法进行分解介绍,如下图所示:
常见类型及制作方式比较图
(一)讲课实录型
此类型是指教师出镜,直接面对镜头讲解知识点,使用DV摄像设备将教师的讲解过程进行录制的微课形式,这种形式制作效率较高,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具体可使用DV+投影、DV+互动白板、DV+大屏幕电视等几种方案,其中DV+投影方案对环境的亮度要求高,如控制不好,一般会造成主讲者曝光不够和投影屏幕曝光过度的情况。除了专业的DV设备外,如今手机的摄像效果越来越好,还可以使用手机摄像支架配合手机进行拍摄,也能获得较好的拍摄效果,而手机摄像支架在淘宝中花几十元即可购得。
(二)情景录制型
此类型是指微课设计者将学习内容按照剧情设计进行演绎,然后进行后期编辑的微课制作方式。这种形式的微课需要真人出镜,一般不止一人,需要通过表演互动来阐述学习内容。如我们要设计一个《导游服务技能》课程中关于接站注意事项的微课,要想阐述好这个知识点,仅靠理论知识点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还涉及到人物、环境、肢体语言、对话技巧等多种因素,这就需要设计情景剧进行讲解。在具体制作方式方面,这种形式的微课一般需要两台及以上摄像机参与,也就是说多机位可能会表现得更好,同时后期编辑的工作量和要求也比较高。讲课实录型和情景录制型的编辑软件较多,一般可以选择Adobe Premiere或EDIUS,简单易用的也可以选择会声会影。
(三)PPT录屏型
此类型是指通过录屏软件直接将PPT演示课件录成视频的制作方式。此方式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一方面是由于PPT课件制作起来比较简单快捷,另一方面是由于PPT能很容易地实现结构图、流程图、动画等效果,能形象地展示学习内容。教师播放PPT课件的同时,配合必要的知识点讲解,通过录屏软件即可一次性录制成微视频,没有后期配音整合的问题。具体录屏软件有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2]。该软件不仅具有屏幕录制和音频录制功能,还可以调用电脑内置或外置摄像头进行视频的录制。在后期编辑方面,该软件的亮点是可以对录制的视频进行二次剪辑,如增加片头片尾,增加字幕,设置转场效果等,俨然是一款民用级的非编软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快捷。
(四)操作实录型
此类型是指通过录屏软件,将某个软件操作界面进行录制生成微视频的制作方式。它特别强调操作的步骤化和程序化,一般适用于讲解一些操作类工具软件的学习内容。如我们需要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的微课程,这其中除了一些必要的配色、图层等理论基础内容外,大部分都是实践操作内容,我们以钢笔工具的使用举例,该知识点要求让学习者掌握钢笔工具的三种具体用法。针对本知识点的微课制作,就适合使用操作实录型制作方式,通过一边操作、一边讲解的方式,能直观地演示钢笔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场合。本类型同样可以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制作。
(五)可汗模式型
此类型是指讲授者不出现在画面中,而是使用手写板+绘图软件取代传统黑板的授课方式。讲到可汗,就不得不提可汗学院,它是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创立的一家教育性非营利组织,其特色是利用网络微视频进行免费授课。经过几年的发展,其课程覆盖小学到大学,文、理、金融、天文等方面,3800多部可汗的教学微视频向人们提供免费的高品质教育[4]。它的具体制作方式是教师不出镜,仅通过手写板、绘图板等触控设备,一边画,一边录音,能将知识点讲得浅显易懂,电脑软件将其全部录制生成视频,发布到网上。这种微课形式充分地利用了知识的可视化,因此能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六)动画型
动画型一般是指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的形式来进行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此制作方式的选择一般是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确定的。与录像和录屏的制作方式相比较,动画形式具有明显优势,首先二维动画可以更加生动、活泼地表现学习内容,强化知识的可视化,适用于比较抽象类的学习内容;其次三维动画可以直观、仿真地表现学习内容,适用于工程机械类的学习内容。就制作方式而言,二维动画一般选择使用Adobe Flash作为设计工具,三维动画一般较多选择Avid和3DSMax作为设计工具。
在信息技术带来知识碎片化的大背景下,学习方式变得越来越移动化与混合化,微课这个新生事物在经过几年的应用与发展后,其形式与价值正得到更多学习者和教学者的认可,本文只是对微课及常见类型与制作方式进行简要地阐述,具体制作实践一般不是某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多种方式的组合,希望对想要进行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者有所帮助,主动迎接由于学习科学的发展给教师职业带来的挑战。
[1]冯锐.职业教育微课设计与教学创新[J].江苏教育,2015,(10).
[2]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
[3]王大慧.Camtasia Studio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35(3).
[4]张西宁.可视化微课设计的实践研究[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4).
Talking about the Microcurriculum and Its Common Types and Production
QIU Shan-liang
(Yangzhou Commerc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Yangzhou 225000)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mobile learning and micro-learning, micro-clas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t has a time compact, clear theme, highlight the difficult points, content refinement and flexible means of significant features, learners and educators Of the general recogni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common types and general production methods of microcourse are expounded.
Micro-lessons ; Micro learning ; Micro - class production
2016-09-01
仇善梁(1983-),男,江苏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学信息化和web应用开发。
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立项课题“微课程在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HXS2015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434;G623;G712
A
1008-8156(2016)03-0075-03
修回日期:2016-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