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燕 刘倩平 章志福 魏涛
【摘要】 目的 观察小白菊内酯干预骨髓基质细胞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5例。对照组仅加白血病干细胞, 观察组加用小白菊内酯和白血病干细胞。分析小白菊内酯对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白血病干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率(52.14±1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7.52±19.14)%;观察组患者使用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黏附骨髓基质细胞阻断作用(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黏附骨髓基质细胞有阻断作用, 从而在患者发病早期起到阻挡白血病干细胞的更新和分化的作用, 对白血病新的治疗药物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白菊内酯;骨髓基质细胞;干预;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24
骨髓基质细胞(marrow stromal cell, MSC)是存在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 是机体造血环境中的主要成分, 由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巨噬细胞等细胞组成, 能够分泌出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等物质, 进而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系统, 在机体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在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环境中, 当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c stem cell, LSC)表达黏附分子异常时, 影响到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干细胞的黏附和迁移, 进而对白血病细胞起到保护作用[2]。因此, 白血病的治疗可以从骨髓微环境与白血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 PTL)是植物药野生菊的有效活性成分, 有研究显示其具有体外抗肿瘤的作用, 本研究本院经病史、临床生化检查、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是否使用小白菊内酯分为两组, 观察其干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经病史、临床生化检查、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研究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5例。观察组中男8例, 女7例, 年龄17~36岁, 平均年龄(26.8±4.5)岁。对照组中男9例, 女6例, 年龄18~38岁, 平均年龄(30.4±3.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骨髓基质细胞分离:抽取患者5 ml骨髓液放入肝素抗凝无菌管中, 用吸管将骨髓液吹打混匀, 过程中要轻, 然后吸取0.5 ml放入经15 Gy的C060照射的MSC支持层培养体系中培养6 d, 培养的环境模拟骨髓微环境。此后, 根据细胞的生长情况换液。在分离结束后, 对照组患者的分离骨髓基质细胞中不添加小白菊内酯, 直接添加白血病干细胞, 观察组患者的骨髓基质细胞中添加小白菊内酯和白血病干细胞。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存活、形态的改变, 在培养2 h、1 d、3 d、6 d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白血病干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周期, 用HE染色方法观察白血病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黏附的细胞数, 用MTT比色法(MTT方法)检测白血病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用迁移实验了解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干细胞的迁移作用, 白血病干细胞上各种黏附分子的表达、反应氧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水平。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白血病干细胞对骨髓基质细胞的黏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黏附骨髓基质细胞阻断作用(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20.0%),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白菊内酯是从艾叶菊属的野生菊中的一种提取物, 主要成分是半萜烯内酯, 在我国的药用植物的树皮、树枝、木部等部位均能提取出小白菊内酯[3, 4]。由于小白菊内酯具有高生物学活性, 与细胞的增殖、凋亡、信号传导、细胞呼吸等有一定的关系, 因此, 在民间用药中, 常被用在偏头痛、眩晕、关节炎、月经不调、产程阻滞等治疗中。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发现小白菊内酯具有抗肿瘤的特性, 能够诱导多种肿瘤细胞的凋亡, 并且对抗肿瘤药物有增敏的效果, 特别是能够诱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细胞凋亡, 选择性的杀伤白血病干细胞, 对正常的造血干细胞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白血病干细胞是白血病发生、发展的根源, 只有清除白血病干细胞才有可能根治白血病, 达到缓解、康复的目的。但是白血病干细胞拥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无限增殖能力的生物学特性, 容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耐药性和复发率, 为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性。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干细胞的生存和发展起到调节的作用, 骨髓微环境是机体造血细胞的“土壤”,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其内部的复杂系统使造血干细胞处于静止的状态, 维持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微小环境。但当白血病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和微环境发生变化时, 白血病干细胞的生态地位发生了改变, 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当造血微环境处于病态的状态时, 白血病干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发生相互作用, 使白血病干细胞突破了抗肿瘤药物产生的微环境屏障, 产生了抗药性。有研究认为[5], 基体的造血干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过程就有一定的相似性, 如表达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参与机体内多种细胞信号传输, 并介导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黏附。本研究采用体外实验的方式, 对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中观察组添加白血病干细胞和小白菊内酯, 对照组仅添加白血病干细胞, 结果显示, 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黏附骨髓基质细胞起到阻断的作用。
综上所述, 小白菊内酯能够干预骨髓基质细胞, 对白血病干细胞的更新和分化起到阻断作用, 对白血病新型治疗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何玉婵, 周思瑶, 唐荣芳, 等.小白菊内酯干预骨髓基质细胞对Jurkat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5):535-539.
[2] 白宇, 雷永虹, 李瑞乾, 等.小白菊内酯在人膀胱癌T24细胞中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5(7):5-8.
[3] 张辉, 陶建峰, 王爱军, 等.小白菊内酯对帕金森病MPTP模型小鼠抗炎作用的研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 32(2):158-160.
[4] 王茜, 张辉, 刘名, 等.小白菊内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4, 30(3): 357-362.
[5] 章志福, 汤礼宾, 刘倩平, 等.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及分子机制探究.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5, 21(7):888-890.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