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贡曲甲 索郎多吉
多元文化之旅
——新加坡、泰国浮光掠影录
文_贡曲甲 索郎多吉
在我们的时代,理解不同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如此重要,不仅因为他们是人类文明伟大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会持续地在历史长河中继续被人类获取并发挥抚慰人类心灵,满足对宇宙和世界探索的作用。
有人说,东南亚是“宗教的万花筒”,而《剑桥东南亚史》则把东南亚比作“宗教的十字路口”。此次大小因缘和合,索郎多吉有缘随色达佛学院的年轻喇嘛圣光师父从长江上游重镇——重庆市出发,前往东南亚新加坡和泰国两国,去感受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之美,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也!
临行前,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人类学副教授庄思博先生促成之下,圣光师父拜访了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欧阳飞先生 ,就中西文化、文化交流和宗教文化在抚慰人类心灵中的作用等方面向欧阳飞先生请教。欧阳飞先生书赠《大洋彼岸的中国情怀——成都我的家》,向圣光师父一行人介绍了100年前,一群加拿大的传教士不远万里,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四川成都,传播西学,开办了中国西部第一家西医诊所,创办了医学、牙学、文理并重的华西协和大学等故事。没有想到的是,老成都许多消失在历史废墟中的记忆,竟然在该书中得以重新拾回,东西方文化在华西坝上相融演绎一段绚丽的历史,而这样的历史,却从未中断,至今在那群传教士的后代中延续。每年秋天,一群金发碧眼的“老成都人”会相聚在多伦多,将缘分与承诺,将东西文化交流的种子继续快乐向前撒播……
滚滚长江东流水,从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流下的一股清流,不知经过多少的群山万壑。游走于山城重庆坡坡坎坎,观看三峡博物馆内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画卷,以此纵观人类的宗教文化,也正如同长江青藏高原发源地的那个“点”,不知道经过多少的大漠荒烟,多少的战争,多少从狮子笼里的挣扎,多少的发展融合……才汇聚成人类信仰的巅峰,形成了当今世界的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并呈的人类文化画卷!
9月22日,经过近5小时的航程,终于到达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国家新加坡。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整个国家是一座城市,有“花园城市”的美誉。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主要人种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斯里兰卡人,因此促进种族和谐,强调多元化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这里因此汇集了世界上多种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据说弹丸之地,居然有多达266座教堂!但它的主流意识形态据说是以教育为本的精英治国论,儒家依然有它的位置,传统宗教佛教、道教都有自己在其内的位置,为海外华人起到了类似航塔指路灯的作用。
按照目前时兴的说法,顶着低纬度的烈日,我们暴走新加坡从圣安德烈大教堂开始。圣安德烈大教堂坐落在行政文化区,是新加坡首座也是规模最大的圣公会教堂。远远望去,一座洁白的歌特式教堂,高高的尖顶直插蓝天。作为基督教,这座集宗教和英国殖民统治精神为一身的圣安德烈教堂,像是隐藏在热带阳光和椰林中的一片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雪花,更像一位高大而圣洁的神的使者。他默默伫立在喧嚣的市中心,却让每一个见到他的人,感受着散发光泽的纯白外墙折射的宁静,您会不期然地肃然起敬,又无比安详平和,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向往和敬畏,过客为之停留和赞叹,浮华和焦躁为之却步,凡俗不安的灵魂得到片刻宁静。穿过拱形大门步入教堂,眼前是占据了半圆形后殿的三面炫目多彩的彩绘玻璃窗,每一面彩窗纪念着新加坡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正中央的彩窗绘着的史丹福•莱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圣安德烈教堂是新加坡最珍贵的建筑杰作之一。
新加坡供奉佛牙舍利的佛牙寺,采纳了唐代的建筑风格,以及佛教中象征宇宙世界结构本源的曼陀罗(坛场)设计
走过圣安德烈教堂,在位于牛车水南洋老咖啡店稍事休息后,步入了位于牛车水的佛牙寺,该寺得名于佛教徒心中的圣物——佛牙舍利。这座中国唐代风格佛寺,是该寺住持释法照法师在海内外顾问团的帮助下,设计而成。耗资7500万新元建成的新加坡佛牙寺龙华院,采纳了唐代的建筑风格,以及佛教中象征宇宙世界结构本源的曼陀罗(坛场)设计。进入佛牙寺,庭院的左右两侧分别矗立着钟楼和鼓楼。正殿供养一尊庄严的弥勒尊佛,又称“一生补处菩萨”或又称“未来佛”和“弥勒如来”。寺内内部装饰惊人华丽,每一尊佛像都打造得十分精致、细腻、庄严,而佛牙则置于由信徒捐资打造的重达320千克的金制舍利塔之中。
参观佛牙寺是完全的佛教艺术享受。从建筑外部结构、到内部装饰以及每一尊佛像和佛教用品,都体现了如同《阿弥陀经》中的“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参观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仅可以参观佛殿、佛像、佛舍利、转经轮藏,还有书店、茶坊、展览室、楼顶花园。整个寺庙楼高五层,地下有三层,两层停车场,还有一层是龙华剧院和招待素食的五观堂,除此之外,据说还有一个完全网络化的电脑系统用以发展和维系佛寺与众多信徒及义工的紧密联系、辅助在不同地区举行的各个筹款活动及网上筹款、管理日常运作及确保恰当的资源运用,服务功能十分便利。
在佛牙寺五观堂用过3元新加坡币的素食后,沿着桥南街步行约三五分钟,就到了新加坡最古老的印度教庙宇——马里安曼兴都庙。寺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27年,由当时在新加坡颇有名望的印度裔商人Naraina Pillai 所创建,主要为南印度泰米尔印度教的新加坡人提供服务。寺庙大门雕刻着色彩艳丽的印度教诸神、动物、人物等,给牛车水这个华人聚居区陡然平添了异样的气氛。
马里安曼兴都庙,寺庙大门雕刻着色彩艳丽的印度教神人众生
寺庙香火鼎盛,一年祭祀不断。在进入寺庙之前,信徒们都会在门口先摇响铃铛以祈求神灵允许他们进入,然后洗净手脚并在头上洒水,以使自己更加纯洁,礼毕之后,才会进庙参拜。在这里,您还能看到信徒们在门口附近的铝圈中敲开椰子,这象征着敲开信徒们的灵魂,而乳白色的椰心则显示了虔诚信徒们纯洁善良的内心。
要说走访新加坡不同宗教的寺庙,其实在各种不同的互联网旅行平台中的旅行攻略中都能找到,而要说惊喜,就是在去马里安曼兴都庙过程中,发现了同样位于牛车水桥南街的新加坡德教会紫经阁了。
德教,是初创于中国南方潮汕地区的传统宗教,被视为“以德为宗,而教化百姓的宗教”,而目前,则并不见于中国大陆,但据说广泛存在于东南亚华人圈中,作为连接海外华人的文化纽带和民间互助平台。我们一行三人,怀着冒昧的心情,敲响了紫经阁的大门。正巧紫经阁副总务黄霖溪老先生在阁内整理事务,简短寒暄之后,就德教基本情况向黄霖溪先生以及随后到阁整理图书馆的宣教组任林德明先生请教。“德教”提倡“五教”同宗同源,认为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宗旨主张相同,其教义融合了“五教”的基本思想,主张忠恕、贵德、慈悲、博爱、慈恕。德教所崇敬供奉的不同师尊组成德德社,包括了各教教主,比如老子、孔子、释迦摩尼、耶稣、默罕默德;也包括了属于佛教的如济公活佛、观世音菩萨;道教的有杨筠松、柳春芳等得道师尊;也有属于神仙的八仙,属于历史人物的关羽、岳飞、华佗等,以及中国传统供奉的九皇大帝、土地神等等。简短交流之后,林德明先生和黄霖溪先生邀请大家参加晚上8点举行的两周一次的集体活动。
扶乩是德教非常重要的宗教仪式和活动,是德教创立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神人沟通的重要方式。圣光师父因旅途疲倦,吩咐索朗多吉独自前往紫经阁参加参鸾盛会。晚8点,参加盛会的德友在用潮州话诵念祝香辞和德教心典之后,恭请德德社各位师尊的扶乩活动正式开始。扶乩时,一正一副两人各执三叉柳枝一端,师尊降临时,柳枝自动,写出乩文。承蒙降临师尊济公活佛赐诗勉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并示谕正法宗教团体组织,皆是当今普渡众生之“救世大业”。
富丽堂皇的曼谷大王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紫经阁署理阁长年届90高龄的陈老先生、阁长曾先生以及林德祥等副阁长和参加参鸾盛会的其他德友,都在活动期间,抽空与索朗多吉交谈,就德教有关基本情况,回答索朗多吉有关请教事项,着实让索朗多吉受益匪浅。据各位前辈介绍,德教主张以“以德化人”,将德教提倡的“十章八则”作为德友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准则。“十章”即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智。“八则”即是:不欺、不伪、不贪、不妄、不骄、不怠、不怨、不恶。虽然是通过扶乩承蒙师尊降下谕旨,但乩文内容却并无迷信之处,总是教人以做人之道,处理好日常伦常关系,并不涉及政治等敏感事项。
此外,德教会在发展过程中,还开展了大量的慈善公益活动。以紫经阁为例,他们在新加坡开办了两所托儿所,同时还开展了其他诸如尊老济贫等活动。德教虽发源于中国内地,但其真正宣扬和发展则是在东南亚和香港。据了解,德教会在新加坡有9个机构,马来西亚有100多个,而在泰国则有200多个,成为海外华人落地生根,维系团结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曼谷是泰国首都和最大城市,别名“天使之城”,位于昭披耶河(湄南河)东岸,南临暹罗湾,中南半岛最大城市,东南亚第二大城市,为泰国政治、经济、贸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宗教与各方面中心,曼谷同时被誉为“佛教之都”,是“世界佛教联谊会”总部所在地。为了旅行方便,住宿选择在泰国轻轨BTS旁边的皮亚太站附近,希望能近距离了解普通泰国人的生活。
据说泰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能够幸存到19世纪40年代甚至更晚,基本上是基于两个国王孟固王和他的儿子朱拉隆功的天才能力和远见卓识。蒙固王在成为国王前,曾经是一名僧人,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僧伽分支,被称作法宗派,意思是“坚持佛法的宗派”,这个宗派在泰国的精英分子中赢得了很高的声望。当他成为国王时,依旧支持了法宗派,而该宗派成为他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得力工具。而他的儿子朱拉隆功继位的时候,继续推行改革计划,进一步把僧伽集中在政府的监督之下,建立了佛学院,使东南亚佛教与现代科学的兼容成为了一种可能,同时使得佛教以更有力的方式成为能够为全民的宗教,在世俗政治生活中具有很大影响力,僧伽组织成为在世俗上维护社会和国家价值与保持精神纯洁性的一个平衡工具。在向现代转型过程中,君主政体在新兴的现代国家政权中依旧得以保存,并发挥现代主义者的作用,国王依旧普遍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湄南河是曼谷人的母亲河,其源头最远可以追溯到青藏高原的冰川。冰川融化,在泰国北部汇集为四条大河,并在泰国中部集中注入湄南河。湄南河全长1352公里,河面最宽处达800米,流域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占泰国面积的三分之一,是泰国农业的重要灌溉水源。湄南河纵贯南北,把曼谷一分为二,最后汇入泰国湾。
湄南河盛景
玉佛寺因供奉着泰国三大国宝之一的玉佛而闻名于世
曼谷佛教历史悠久,东方色彩浓厚,佛寺庙宇林立,建筑精致美观以金碧辉煌的大王宫、流金溢彩的玉佛寺、庄严肃穆的卧佛寺、充满神奇传说的金佛寺、雄伟壮观的郑王庙最为著名。曼谷是世界上佛寺最多的地方,有大小400多个佛教寺院。漫步城中,映入眼帘的是巍峨的佛塔,红顶的寺院,红、绿、黄相间的泰式鱼脊形屋顶的庙宇,充满了神秘的东方色彩。每天早晨,全城香烟袅袅,钟声悠悠,磬声清脆动听,诵经之声不绝于耳。寺庙里的和尚、尼姑在街上慢慢行走,逐家化缘,成为曼谷街头的特有景观。曼谷众多的寺院中,玉佛寺、卧佛寺、金佛寺最为著名,被称为泰国三大国宝。
此次短短数日,圣光师父一行人对新加坡和泰国曼谷的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寺庙进行了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式的参观和拜访。圣光师父说,此行可谓是多元文化之旅,和谐共生之路。在这个宗教的“十字路口”,多种宗教在此汇合,有早期的远洋贸易因素,也有“东南亚每个重大的历史转变都涉及宗教变化的因素”。同时,既有这个地区的佛教化、伊斯兰教化和天主教化,也有他们在东南亚发展的东南亚化。以在新加坡牛车水这个华人居住的小地区为例,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就汇集了佛教、印度教和教义总之涵摄“五教”主张之德教,不能不说这体现了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之美。
在我们的时代,理解不同宗教文化和意识形态是如此重要,不仅是因为他们人类文明伟大遗产的一部分,而且会持续地在历史长河中继续被人类获取并发挥抚慰人类心灵,满足对宇宙和世界探索的作用。同时,作为每一个对宇宙生命实相有持续追问的个体,了解并比较藏传佛教密宗蕴含的本质体验、基督教的神秘主义、印度教瑜伽修行的追求以及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的普世与生命认知价值等等,对浸透在那些文化和传统中的宗教与意识形态是不能也不应该被忽略的。
对泰国文明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泰国国王拉玛四世蒙库特(左)和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右)
人类目前已经进入21世纪前期,以一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来理解不同种族、文化、文明、宗教的现实依旧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课题,特别是宗教方面,应给予更多理解,而不是用狭隘的心态或教条来描述它,定义它。特别是在面对全球化以及互联网发展的情况下,每一种传统文化都必须在这个时代中持续经受巨大的冲击,必须回应时代。在这种全球文明的融合与演化中,宗教与世俗的各种世界观将不可避免地必须学会相互适应与相互欣赏,这正需要我们懂得欣赏这样的多元之美,就如同发源于四川的儒家学说——槐轩学说创始人刘沅先生主张的“学圣人局量”,我们要以大慈悲心、大广大心、大方便心、大清净心、大柔和心来回应不同宗教文化传统的互动与兼容。而我们的圣光师父则总结说,这其实也就是佛教的发“菩提心”。不管怎样的心,文化差别将长期共存,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互尊重、相互欣赏,而这个社会将因文化和自然的多元和差异而变得丰富多彩。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之路,将继续是多元和谐共生之路……人在旅游,永远精彩。
而我们年轻的喇嘛师父——圣光,在旅行结束到达重庆大家分手之际,坚定地告诉索朗说,我心依旧在高原!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my heart is not here;
My heart's in the highlands a-chasing the deer;
.......
这是美国诗人罗伯特•澎斯的诗《我的心呀,在高原》中的句子,我的心在高原。
对圣光师父来说,这个高原是他以前居住的青藏高原?拟或是超出所有宗教文化传统之外的那一片高原或那一泓清泉?或方寸活水?圣光师父没有回答,也没有解释。不管怎样,岭断云连,各有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