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要向孩子们推荐四大名著

2016-05-17 09:54:05范美忠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水浒传西游记暴力

文_范美忠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任编辑。

我为何要向孩子们推荐四大名著

文_范美忠

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教师,曾在《中国经济时报》、《南方体育》等任编辑。

为何要向孩子推荐四大名著?作为中国人要学好汉语,要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当然需要读汉语经典,而四大名著正是汉语言文学的经典之作。从这个意义上讲,向孩子推荐四大名著跟向孩子推荐《诗经》和唐诗宋词的理由是一样的。有人会质疑说,并非所有的经典都适合向孩子推荐。的确是这样,所以我们需要从各个侧面来仔细分析,四大名著到底适不适合孩子阅读,或者适合哪个阶段的孩子阅读。

按照年满十八岁才算成年人的定义,未到十八岁的未成年人都可被看作孩子。但一般来讲,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很难具备阅读如此大部头作品的文字理解能力,他们的心灵也不具备承受和理解这些作品内容和价值观的能力。所以我分析的对象就变成了九岁至十八岁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要分更细的阶段来进行讨论,而性别差异也是不容回避的问题。

《西游记》:这是一部极具灵性内涵的作品,其精神背景是儒释道。表面上讲述的是一只猴子为主的故事,其实涉及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反叛,超越死亡寻求生命终极意义的根本性的精神问题。它的可贵在于不是儒释道义理之简单生硬的演绎,而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示了一个人精神发展的图景。九岁是孩子精神意识从梦幻般的伊甸园失落,自我意识觉醒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寻找自我,也开始反叛权威,《西游记》正好对应了他们此一时期的精神发展。当然,觉醒只是一个开始,对自我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都是终其一生的功课,故此九至十八岁的男孩女孩乃至成年人都适合阅读《西游记》。

《水浒传》:两性差异是一个客观事实。在我看来,讲述反叛、暴力和江湖强盗故事的《水浒传》是不适于女孩阅读的,但却极适合九到十五岁左右的男孩子。因为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九岁男孩,他们的身体力量也开始迎来一个迅速成长期,《水浒传》讲述的一百零八个各具异能的英雄的故事对身体力量和心智都正向外猛烈扩张的男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与《三国演义》中成人世界诡诈的政治斗争相比,《水浒传》的江湖英雄世界相对简单,易于理解,与此一阶段男孩的心智水平正相符合。

《三国演义》:我会向十四岁以上的男孩推荐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中兄弟义气的江湖世界相比,三国的世界是历史政治斗争的庙堂世界,属于成人世界的权力争夺,更多的理念和诡诈,超出了十四岁以前孩子的生活经验和理解力。而十四岁以上的男孩已经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的心灵正逐渐走出梦幻童年,对当今的现实世界以及我们从何处来的历史世界都充满着了解的渴望甚至走进的冲动……

《红楼梦》:如果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讲述的阳刚男性、充满力量的政治历史世界对应了男孩的心智特点和精神成长的话,《红楼梦》的唯美诗意,情感及日常性则对应了情感发育相对较早且更偏向于个体私人世界的女孩之特点。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具有文学气质的女孩在小学五年级阶段也就是十二岁左右就可以阅读《红楼梦》了,因为《红楼梦》主要讲述的正好是这个年龄段的贾宝玉和一大群少女的故事。由于情感发育相对较晚,且此一时期的精神特点过度偏向于阳刚,从而对情感的,唯美的,日常的世界比较迟钝的男孩对《红楼梦》很难产生兴趣。一般来讲,要到高中阶段,也就是十五岁之后,他们才可能有兴趣阅读《红楼梦》,但其感兴趣的程度和理解力都明显不如女孩。成年以后的男性开始慢慢地从英雄传奇的世界转向日常的世界,并且精神特质上也逐渐趋向于阴阳平衡,开始能够欣赏阴性的美,并能理解人情的世界。这个时候,男女两性对《红楼梦》的接受差异相当程度上消失。

一些对阅读四大名著可能对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担心,虽不是说全无道理,却是没有多大必要的。下面就某些反对孩子阅读这几部作品的理由作一些简单的回应。

反对孩子阅读水浒的理由主要是:一,水浒里不尊重生命的暴力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如果看了杀人的作品就会产生暴力趋向,这也未免把孩子的成长看得太简单,把人性看得太脆弱,又把文学作品的影响力看得太大了。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充满着暴力和血腥的历史,文学作品不可能完全回避这些事实;孩子也终究要成长,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心灵承受力的加强,他们不仅要去感受爱和真善美,也要去感受和认知暴力血腥和假丑恶,因为这本就是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真实,归根到底也是人性的真实。

孩子不可能活在真空之中,在无菌的环境下成长,那样长大的孩子其精神是脆弱的,经不起现实体验的轻轻一击,其心灵和价值观就将破碎。其实,孩子心灵中温暖美好的底色从最根本意义上讲是由七岁之前父母亲等人充足的爱和大自然的养育来打下的。有了七岁之前真善美的心灵底蕴,孩子就有了抵御黑暗残酷,辨识假丑恶的坚强能力。

何况,孩子也不只是接触书写残酷暴力的作品,推荐给孩子的作品丰富多彩,这些作品的内容、精神气质和价值观自身会构成一个平衡;而在孩子阅读的过程当中,父母和老师也不应该缺席,理所当然要尽到价值引领的责任。如果因为顾忌到一点点可能的负面影响,就回避适合孩子心灵特点和精神发展阶段的作品,孩子们也许就没有多少可读的书了……

对《三国演义》之暴力和阴谋的负面影响的担忧,我针对《水浒传》的回应同样适用。某种意义上讲,《三国演义》确实体现了中国历史政治的黑暗面,也体现了中国人心灵的黑暗面,对此我并不否认,也在不同场合进行了批判。但判断一部作品是否适合孩子阅读,是否对应于孩子的心灵发展阶段并能帮助孩子精神发展是最高的价值维度,而不是对作品进行简单的善恶乃至民主自由和专制独裁的价值判断,这种简单的道德正确和政治正确教条化并上升为最高的判断标准其实是另一种僵化的意识形态,也是心灵思想不够自由的表现。

说《西游记》里的佛理过于深奥不适合孩子的心智理解力因而不适合孩子阅读就更可笑了。《西游记》不是《金刚经》《楞严经》,里面虽有些儒释道义理的直接传达,但《西游记》之为《西游记》恰恰在于它以生动的人物孙悟空及西天取经的具体故事来讲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精神修炼和发展,终极意义的追寻,从而以最符合孩子心理特点的方式作了图景化呈现,极少数地方看不懂不妨碍孩子的阅读……

说《红楼梦》写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人际斗争超出了孩子的理解力更是不值得一驳。稍微了解《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王熙凤仅仅是《红楼梦》众多人物中的一个而已,她的特性怎能代表红楼世界的全部呢?何况,泼辣直爽,充满活力的凤姐也远不是阴谋算计所能概括的。《红楼梦》之为《红楼梦》,恰恰不在于人际算计,而是里面无与伦比的诗意栖居和美,对纯粹的灵性层次爱情生死不改的执著,向死而生的生命存在以及对灵魂归属的眷注和终极意义的思考,对人性堕落的透视以及对人性弱点的理解悲悯宽容和超越。这样代表人类精神高峰的千古杰作都不适合推荐给孩子,怎样的作品才适合孩子阅读呢?

还有人说《红楼梦》当中的性描写将引诱孩子堕落甚至导致强奸犯罪云云,更是让人无语。且不说性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回避的生理和人性的事实,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性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性教育的缺失就是我们青少年教育的重大缺失。让孩子了解性并加以引导才是化解其不可控能量的更好办法。何况,《红楼梦》不是《金瓶梅》,其中的性描写其实很少,而重心所在乃在于心灵层面的爱情。某些所谓专家居然以少量反映生活和人性真实的与性有关的内容作为不适合向青少年推荐的理由,实在让人很无语。其实,遮掩和回避才构成最大的诱惑。

其实,无论是以涉及暴力、阴谋还是性内容作为不适合向孩子推荐阅读的借口,骨子里都是一种简单的纯洁主义,以为给未成年人一个虚假而完美纯粹的世界,孩子就将变得纯粹和完美;而孩子如此脆弱,以至于在未成年的十八年时间内,对人性和世界的黑暗面没有任何抵抗能力。殊不知,孩子并非一张白纸,其天赋的灵性乃是最根本的辨识能力,只是需要逐渐地成长。而所有的真善美都是与假丑恶相对立而共生的。美丽纯洁的莲花自污泥中长出来,心灵向道的历程伴随着欲望的诱惑与挣扎,而唯有穿越黑暗,才能寻求到光明。当你拿掉黑暗面的时候,光明也就不存在了。而未经丑恶和黑暗砥砺考验的美善和光明是多么脆弱,我们当年所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证明。遮蔽了人性历史黑暗面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欺骗,千万不要再把欺骗当做教育,哪怕是以爱,自由乃至真善美的借口,其实质都是一样的。我们的价值理念的具体内容变了,思维方式却没变,这才是更可怕的。

猜你喜欢
水浒传西游记暴力
反性别暴力
环球时报(2022-03-09)2022-03-09 22:44:18
“暴力”女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8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西游记
中国漫画(2017年9期)2018-01-25 20:12:14
西游记
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 18:42:55
西游记
中国漫画(2017年4期)2017-06-30 08:39:17
暴力云与送子鹳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向暴力宣战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