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黎
摘 要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对国内外翻转课堂的使用情况简单介绍,梳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教学中的启示,以期提高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应用的效果。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课 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G434 文献标识码:A
1翻转课堂的起源
翻转课堂是基于微课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这所学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于2007年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将PowerPoint课程演示文稿以讲解的形式录制下来,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上,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熟知的可汗学院微视频、TED网络教育频道以及耶鲁大学的网络公开课等,都是将大量优秀的视频课件发放到网络上,供学习者学习,同时也为翻转课堂的发展积累了资源。
2中国翻转课堂的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后,我们便走入了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时代。焦建利老师在多篇文章中提到微课与翻转课堂的优点并定性其新型教学模式;张金磊老师在文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给翻转课堂定义(从教室、课堂时间、学生角色),研究了美国多个学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案例进行分析,设计模型,最后教学评价,体系完整;梁乐明老师的文章《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中,将微课程很完整准确的定位、描述,作为翻转课堂的载体,将微课程的技术、设计等进行国外和国内对比,得出的结论与启示发人深思。近年来,国内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得到了相关各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许多论文,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1)2012年5月,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教授开始深入思考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这是一个比较具有领导性的文章,为尝试者指引方向。
(2)2012年11月至12月,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开始试图“翻转”自己的课题,焦玉海老师的《Moodle平台在英语“翻”中的应用》文章,便是具描述了翻转课堂应用在英语学科的例子;廖国荣老师也是将翻转课堂应用在《氮的氢化物》教学设计里。
(3)2012年12月,何克抗教授则对3月份我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进行认真解读,提炼出许多教育未来发展的纲要:
①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从而促进教育公平;
②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和建设学习型社会;
③能在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4)2013年上半年,南京大学的硕士梁乐明,先将国内外微课程进行对比分析,然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把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做以总结,这样有前瞻性的独到见解,对基于微课发展的翻转课堂也是很有助益的。
3翻转课堂对传统教学的颠覆
这种课堂模式首先颠覆了基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过程。其次是颠覆了教师和学生以往的角色,让教师改变一直以来的在课堂上一呼百应的状态,让教师从控制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和学生一样的探索者;而学生自然也由被动的受教者转变成和教师平等的学习者,从单一的接收知识到自主学习知识,探索新点,创新方法,讨论疑问等多角度学习。最后这个翻转也是根据现今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状态做的调整,以前教师都是根据班上中等水平的学生来决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学习在前和学习落后的学生都照顾不到,会满足不到学生的要求,而教师也会对于这个现象困惑。现在翻转之后,就可以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大致进度选择自己学习的内容,然后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流,教师也就根据大家讨论的重点统一讲解,一些其余的问题也有时间单独辅导,然后将练习之类的作业在课上让学生消化,不仅解决了进度不统一的问题,而且还有许多学生对于课下做作业的时候没有老师指导的问题也一并解决了。同时使学生思维发散,锻炼了从小就运用创新精神去思考问题,然后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这样自信心也会增强。
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启示
(1)要教会学生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给学生提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是说让他们有可能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放任自流会养成无所事事、懒散疲塌的不良习气。要尽可能做到让有趣的、使学生感到惊奇的东西,同时成为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东西。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而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2)要使知识“活起来”应努力做到,使知识既是最终目的,又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或工具。要使知识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活起来,在急速发展的、经常不断的精神财富的交流中活起来
(3)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得越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法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地掌握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的努力去获得的。因此,这种知识就能变成信念,学生也会更加的珍视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