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贝
提到交响乐,就不能不提“提琴家族”了,因为提琴是整个交响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提琴属于弓弦乐器,顾名思义,就是要以涂着松香的弓去摩擦琴弦而发声的一种乐器。演奏时,右手拿着弓,垂直放在琴弦上,用适当的速度和压力来控制声音的强弱,而左手要按住琴弦的不同位置来控制音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提琴家族中的几种主要乐器吧。
提琴家族的高音成员—小提琴
首先说说小提琴。小提琴、钢琴和古典吉他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乐器。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的话,那么小提琴就可以称得上是“乐器王后”了。说到这,想必大家就能感受到小提琴的地位是有多么重要了。
小提琴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乐器,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15世纪,经过意大利人的改革,用马尾制成弓弦,并定名为violin(小提琴),后经过100多年的改进,直至16世纪才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小提琴有4根弦,分别是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的声音非常优美,尤其是高音区,犹如百灵鸟在歌唱,婉转悠扬。
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又出现了一种电小提琴,它的原理和电吉他很相似。电小提琴和传统的小提琴最大区别是发声原理不同。电小提琴没有共鸣箱,它是通过电子传感器将琴弦的震动转化成电子信号,再通过音响发出声音的。因此,电小提琴的音色与传统小提琴的音色有所不同,有明显的电子味道,并且广泛运用在流行音乐的舞台演出中。
提琴家族的中音成员—中提琴
中提琴是提琴家族的中音乐器。它的结构和小提琴基本相同,看上去像是放大版的小提琴,因此,中提琴的体积比小提琴略大一些,持琴方法和小提琴却基本相同,但它4根弦的定弦音不同于小提琴,从高到低分别定弦为A、D、G、C 4个音。中提琴的音色没有小提琴那样明亮,略显柔和,但又没有大提琴那样低。正是由于它的音色特点,它在弦乐中的地位比小提琴低很多,很少有作曲家专门为中提琴而创作独奏曲或协奏曲,即使在提琴家族的合奏中,中提琴也常以配角的形式出现。
虽然中提琴的地位在管弦乐中略低,但并不代表它不重要,尤其是在弦乐四重奏中,中提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世界上很多音乐大师都曾是中提琴手,比如:少年时期的贝多芬就在波恩歌剧院任中提琴手,门德尔松在他创作的《弦乐八重奏》的首演中任第一中提琴手,柏辽兹创作的《哈罗德在意大利》就是一首中提琴协奏曲,甚至莫扎特在他的《弦乐五重奏》系列里还采用了两把中提琴。
提琴家族的中、低音成员—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大提琴是提琴家族的中音或低音乐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大提琴的声音浑厚、舒缓,犹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在诉说往事。另外,大提琴的声音最接近人声,所以它的音色更容易被我们接受。由于大提琴体型比较大,演奏时就不能像小提琴和中提琴那样放在肩膀上,而是夹在两腿之间,底部用一根能调节高度的金属棒来支撑。
大提琴琴长约为小提琴的两倍,定弦音和中提琴一样,4根弦也分别是A、D、G、C,但要比中提琴低八度。大提琴能表现出非常丰富的音色,它既能演奏主旋律,也可以作为乐队的低音声部。大提琴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乐器,也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大提琴的名曲也很多,多以柔美的曲风为主,给人以舒缓、安逸的感觉,但它同样能演奏紧张的情绪。
低音提琴 又称倍大提琴。从它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它是乐队中的低音乐器。它形似大提琴,但要比大提琴还要庞大许多,以至演奏者要站着或坐在高凳上才能演奏它。低音提琴的声音非常低沉,是乐队中的低音支柱。
低音提琴的4根弦的定弦音从高到低分别为G、D、A、E。由于体型庞大,琴弦较粗,所以低音提琴的音色低沉、浑厚,音色的限制导致它极少用于独奏。在交响乐中,低音提琴常常与大提琴演奏相同的乐谱,但是它的音要比大提琴的音低八度。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使整个乐队的低音声部变得浑厚、有力。比如:贝多芬在他著名的《第九交响曲》的第4乐章开始时,用倍大提琴特有的低沉回应了前面3个乐章的主题;还有圣桑在《动物狂欢曲》中,用低音提琴将大象的厚重模拟得惟妙惟肖。另外,低音提琴不仅在交响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爵士乐中也常以拨奏的形式,承担着爵士乐队中的低音声部。
其实,交响乐队包括4个乐器组,分别是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这期介绍的提琴家族的4种乐器充当了整个交响乐队的弦乐组部分,其地位可见一斑。
好了,本期的“提琴家族”就介绍到这了,咱们下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