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中
【关键词】 化学教学;实验素材;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4—0111—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中的实验教学,为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合理优化教材内外的实验情景素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巧设有效问题深化实验情景素材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素材都比较直观,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比较单一,部分素材在知识系统中缺少宽度和深度。教师要充分挖掘素材并提出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使其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新的知识。如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演示实验教学中,素材仅仅是借助指示剂酚酞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这时可提出:实验为什么要加入酚酞?酚酞能换成石蕊吗?不加指示剂可以吗?酚酞是否参与了反应?然后指导学生设计加入酚酞、不加酚酞、指示剂改用石蕊和向中和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四组对比实验进行探究。以富有思考性的问题,饶有趣味的实验现象,有力体现出酚酞的“裁判”作用,突破了中和反应的教学难点。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既能理解,又记得牢,收到明显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小组探究优化实验情景素材
优化实验情景素材、合理分组探究是改进实验教学方式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学情,以表达能力强、观察认真、思维灵敏、富有创新精神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相组合,提高小组合作效率。如在“酸碱盐”学习中,教材安排了21个实验素材。大多数教师采用演示实验与经典习题相结合来突破教学难点和巩固知识,但效果并不理想。如果在新课教学后开展一节分组实验探究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将演示实验素材整合为分组验证实验,即指示剂变色规律、中和反应、酸与盐反应、碱与可溶性盐反应。同时创设生活实验素材,融实验于生活、育能力于实验,如穿插自来水中氯离子的检验。恰当的分组,给力的探究,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和提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增强了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三、借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情景素材
多媒体技术可突破实验条件、空间及时间的束缚,丰富情景素材,优化课堂结构。通过多媒体把生动的动画、图像、文字注解和声音有机地集成显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逼真模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电解水实验中两根玻璃管中刻度的变化、氢氧化钠固体表面潮解现象,通过多媒体放大,克服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实验更直观。通过白板展台,在表面皿中同时完成金属镁、锌、铁、铜跟稀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缩短时间,增强实验可比性。用动画演绎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使化学变化呈现动态感、立体感、趣味感,为化学质量守恒定理和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播放一氧化碳中毒视频,拓展课堂上无法操作、具有危险性和一些不规范操作引起的实验后果,加深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印象、提高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
四、课内外相结合挖掘实验情景素材
教材提供的实验情景素材毕竟有限。教师应立足以人为本,紧扣学习目标,以教材内外结合为纽带,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合理挖掘课外实验情景素材,促进知识课内外的迁移,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开发学生潜能。配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些家庭小实验,如用食醋除去水垢、用铅笔芯验证石墨导电性。以生活中的废弃物和常用物品为原料设计一些小实验,如让学生利用废旧饮料瓶和注射器制作二氧化碳制取发生器。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饮料管代替导管、塑料盒代替水槽,进行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并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熟练基本操作,体会成功的快乐。学习“溶解度”时,先让学生完成蔗糖溶解和加快其溶解的探究,而后进行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很佳。课内外相结合,让学生融合在适宜、和谐的实验情景中快乐探究,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优化实验情景素材是实验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以情景素材为载体,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功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情景素材与初中化学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批准号:GS[2014]GHB066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