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张妮 张蜜
摘要: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教师标准》不仅直接面向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而且贴近教师岗位要求,可以增强专业教师对工作过程的体验。将工作过程的理念引入《专业教师标准》的开发中,旨在利用工作过程的顺向逻辑引导专业教师对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的解构,从而实现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两种能力的重构。文章以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专业知识与能力”和“专业教学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的逻辑思路,以期对其他专业标准开发有所裨益。
关键词:工作过程;专业教师标准;能力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4-0055-04
《专业教师标准》的研究与开发作为“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养资源项目”的子课题,旨在“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高素质‘双师型师资培养为目标,以完善职教师资标准体系为宗旨”对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进一步规范与细化。为了顺应产业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及社会分工明晰化,引入工作过程的概念具有适切性:第一,可面向职教学生就业岗位,适应人才培养规律。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个工作任务而获得的工作成果所需的完整工作程序。《标准》强调知识本身是依附于工作过程中的过程性知识,具体、形象,可以直观感受。第二,可贴近职教教师岗位要求,增强工作过程体验。由于涉及的教学内容远远超出教师专业领域,教学的学科化需要向教学的综合化转变,专业教师需要懂得工作过程教学,更需要以工作过程作为依据,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过程观,才能促使教师在工作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理念和思路:以工作过程重组能力结构
职教教师具有双重属性,从某种程度上看他们具有工程师和教师的特征,需要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这些专业技能教授给学生。因此,具体到某一专业的专业教师教学活动就会涉及两个工作过程,需要教师对两种能力进行重构。
(一)互相嵌套的两个工作过程
1.工作过程一:专业岗位操作
专业岗位操作要求教师具有专业能力和岗位操作技能。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教育的目的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输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劳动者,教育面向岗位、面向就业。教学原则是注重通过行动来学习。为了促使教师和学生跟踪生产工艺的变革,走向生活实际,需要教师首先面向企业的生产实际,了解岗位需求,熟悉工作过程,具体包括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等完整的行动过程。某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相关专业的岗位需求,就要有一整套从事该专业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与岗位技能。例如,机电类专业要进行机电设备制造加工,需要了解现有的设备、材料、场地、工作环境、产品用途等与加工相关的资讯;根据要求进行产品的设计与绘图的工作;同时进行决策,如分工、合作,向上级汇报,向下级下达命令;然后根据前期准备进行工作实施;最后是检查与评价,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手段对产品进行检查,检查是为了评价。这样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就是适应岗位需要的工作过程。教师对这种工作过程的准确理解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第一步。如这种机电类的工作过程不仅仅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工作实际,也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
2.工作过程二:专业类课程教学
专业类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专业教学能力。专业教师除了需要专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以外,还要有将这些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这就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教师即使知道所有操作过程,能够解决所有实际问题,但要把这些过程性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工作情境中学以致用,还是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教育本身包括一个个复杂的工作过程,专业教学与普通教学活动又存在很大区别。例如,要把上述机电设备制造加工的工作过程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行动过程,就需要首先获得教学内容、教材、学生相关信息等基本资讯;依据资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决策部分可以是与其他教师进行学科内部沟通交流或跨学科碰撞,如没有也可以略去此过程;然后进行教学实施;最后进行检查和评价。
事实上,真实情境中两个工作过程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两个工作过程不能孤立存在,也不是简单平行或者相交的关系,而是一个工作过程套一个工作过程的结构。对于专业教师而言,教师教学的工作过程凌驾于专业类工作过程之上,要求教师需要兼顾自身教学岗位的工作过程与机械电子工程类岗位操作工作过程之间的关系。这种专业教学能力需要教师运用特殊的教育手段才能实现。
(二)相互融合的两种能力重构
有了两个工作过程,对应的就会有两种能力重构。
第一种能力重构指的是具体专业工作过程对应的专业理论的重构,需要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来实现。学科体系存储的知识显然对职业教育是不适用的。那么,一方面,专业教师要将已有的存储在头脑中的学科知识体系打破、解构,重新编码成一套工作过程知识;另一方面,对专业知识的获取也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用这样的方式获得专业知识,形成一种全新的知识逻辑,传授给学生。显然,从专业理论到专业理论的职业实践是一个具有很强操作性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可以拿到技能证书,成为实训师。
第二种能力重构指的是具体专业教学的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教育理论的重构,需要教育理论的教育实践来实现。通俗地讲,教师要具备“如何上课”的能力,而专业教师则要具备“如何上专业课”的能力。原来的教育理论都是根据学科体系形成的,知识体系庞杂,只有极少部分是教师真正会用到的,教师也未必懂得调用这些知识。同时,这些教育理论对于具体专业的知识与能力的传授是不适用的。这就涉及对教育理论的教学实践这样的工作过程,通过教学实践对重构的专业理论(工作过程知识)进行传授,知道怎样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培养会进行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
(三)以工作过程重组能力结构
开发《专业教师标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两种能力重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要实现这两种能力重构,需要以两个工作过程作为载体,如图1所示。专业教学工作过程建立在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基础上,为了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要通过两种工作过程的实践重构两种能力。而工作过程与工作过程之间、能力与能力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或干预。例如,专业能力有可能是专业教学能力的基础,而专业能力的不足将会直接阻碍专业教学能力的获得;反之,专业教学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或阻碍专业能力的获得。工作过程之间也会找到很多类似的对应,通过两种能力重构最终获得专业能力与专业教学能力。
那么,两个工作过程之间是如何叠加而生成两种能力呢?在具体专业工作过程的职业实践中,教师将重组专业理论知识,获得专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在具体专业教学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重组教育理论知识,获得专业教学能力。而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两种工作过程可能同时存在,教师必须同时掌握两种能力,显性输出的就是专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以及专业教学能力这种“双师型”教师所必备的能力单元。
二、研究成果:机械电子工程类专业教师标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形成《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师标准》。内容包括4个维度、16个领域、80项基本要求。“职业理念与师德”和“职业教育知识与能力”两个维度主要以通用《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现对“专业知识与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两个维度加以分析。
(一)专业知识与能力
如图2所示,左边框图部分是对工作过程的提炼思路。对于机械电子工程类专业教师而言,要懂得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机构部件制造、电子线路装调、系统传动与控制难度逐级递增的过程性知识。每一个领域都可以提取出若干典型工作过程作为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参考点。而这些领域的设置都是以“点”串“线”,以“线”促“面”,以“面”带“体”,逐级递升的。通过对能力要求的设置,促使教师获得机电一体化操作的知识与能力。
培养专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专业教师不同于岗位一线技术工人,他们还需要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教师不仅要能够规范地进行专业操作,独立承担校内综合实践教学的任务,还要能够将操作技能和教材理论知识点相互转化与融合,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项目导向教学。同时,专业教师要能够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开发或开展技能培训,明确岗位实际所需的能力,确保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良好对接,有利于培养更适合于企业的优秀技术型人才。最终按照项目办在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资源开发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关于项目成果开发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统一规定综合为四个领域:学科基础知识与能力、从事专业的知识与能力、行业岗位实践能力、职业岗位操作能力。这四个领域涵盖了左框图的所有能力要求。
(二)专业教学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依据自身已掌握并内化了的基本原理创设实际工作情境,将原理知识分解为易于领会的环节,使工作原理和解构的知识点穿插进典型工作任务中进行教学。学生在实训中掌握要领,经过多次经历重复动作,将其内化为动作记忆。教学要突出原理解说和动作示范,使学生反复地经历“实践—认识—实践”的认识过程。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每一步工作程序的进展进行评价和反馈,如图3所示。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学评价,专业教师尤其要掌握技能性知识的评价能力,掌握表现性评价的方法,根据学生的现场表现对学生加以引导。
三、《专业教师标准》的应用
《专业教师标准》不仅是对已有《教师专业标准》在学科专业层面的具体化、细化和深入,更重要的是可为将来制定专业教师培养标准,开发课程资源提供重要依据。从几个主要标准的关系来看,《专业教师标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图4所示。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专业教师标准》是合格的专业教师所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是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是从事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专业教师标准》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的基础上,根据专业特点增加了职业教育专业教师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更强调教师能力的培养,强调对准备从事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工作的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同时,《专业教师标准》可以用于培养标准的开发和借鉴。
引入工作过程的概念符合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律,不仅遵从了专业教师自我发展要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基本逻辑,而且可全面促进专业教师两种能力的重构,可以说工作过程使《专业教师标准》在特定专业中具有更强的操作性、可行性和实践性。从专业教师长远发展来看,完善的标准将是专业教师自我成长的指南。
当然,在研制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如何把工作过程与能力要求紧密联系起来更为适宜”的困惑,这就需要做大量的文献阅读、调研、访谈、分析等工作,将工作过程真正作为一条线贯穿于教师能力的要求,从而使工作过程理念真正融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工作和认知中。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2(11):5-7.
[2]徐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教育研究,2005(8):53-57.
[4]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 教师教育研究,2014(3):17-22.
(责任编辑:王恒)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Professional Teachers' Standard
WANG Zhang-ni,ZHANG Mi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China)
Abstract: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Professional Teachers' Standard not only caters to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fits in with vocational talent training regularity, but also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teaching's employment and heightens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in the working process.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dea of working proces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Standard to guide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deconstruct the profess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theory by employing the consequent logic of the working process. By doing so both the professional and teaching competences can be reconstructed. With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major as an exampl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Teaching 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are proposed to benefit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Professional Teacher Standard;ability re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