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贞观政要》中唐太宗的教育思想

2016-05-14 11:33陈泊蓉
学理论·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陈泊蓉

摘 要:《贞观政要》是记载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中君臣讨论政事的政治文献,书中记载了大量唐太宗及其大臣们有关国家政务活动的实践和言论,其中也体现了唐太宗李世民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贞观政要》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探讨其在当代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贞观政要;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140-02

《贞观政要 》是由唐朝吴兢编纂,共十卷四十篇,是记载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中君臣讨论政事的政治文献,书中记载了大量唐太宗及其大臣们有关纳谏、用人、决策等政务活动的实践和言论,全篇以唐太宗君臣对话来讨论致治之道,深受唐、宋以来的帝王的重视。目前,许多学者对《贞观政要》中的官德思想、忧患意识、用人和纳谏思想、父亲教子之道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作为一本政治文献,《贞观政要》以君臣讨论的形式不仅探讨了治国兴邦的重要思想和举措,同时也展现了唐朝在发展教育时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以及教育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贞观政要》中所展现出的有关教育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及教育实践,这样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其中精华来为当代教育服务,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贞观政要》的教育思想

我国的封建制度在秦汉基本确立。教育是封建制度中官吏培养和选拔的基础,也是统治阶级教化民众,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重要举措。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思想既是封建国家的基本统治思想,也是基本教育思想。“儒家历来将“德”“礼”置于“刑”“政”之上,唐王朝建立以后,就高度推崇儒家教育,李世民则是儒学思想的践行者。在《贞观政要》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其教育思想。

(一)注重个人修养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强调个人品质尤其是君主品质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修身”是治国、平天下之本。唐太宗作为我国封建历史上最优秀的君主,他清楚地认识到,作为君主应当正身修德,律己待人。在《贞观政要》中也多次提到唐太宗本人特别注重本人的学习以及个人修养的提升。在第一篇《君道》中,唐太宗就提到,“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也”,如果想要安定天下,必须先端正自身,决无身子端正而影子不直、上头治理好了而下面发生动乱的事。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自我要求非常严格,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先要从君主自身做起。唐太宗修身内省的重要途径是学习,他勤于学问,虚心好学。他曾说过:“为人大须学问”。他把勤奋学习视为人的美德。同时他也虚心接受意见,在给魏征的回诏中写道,“非公体国情深,启沃义重,岂能示以良图,匡其不及”,如果不是你一心为国家着想,竭诚忠告,怎么能提出好的方案,匡正我的不足之处,“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襟静志,敬■德音”,他感谢魏征提出的嘉言良谋,并希望魏征能一如既往,不怕冒犯,毫无保留的据实直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护短而永愚”,英明的君主因为想到自己的缺点而更加完美,昏庸的君主因为掩饰自己的短处而永远愚昧。“君犹器也,人犹水也,方圆在于器,不在水”,君主好像是盛水的器具,百姓好像是水,是方是圆要决定于器具,并不决定于水。从《贞观政要》中可以看出,太宗是一个能够自省自律,注重个人修养品性的提升,不断学习,同时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进行改进的君主。

(二)重视教育

太宗在自身的经历中深深懂得了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他曾对侍臣一说“上智之人,自无所染,但中智之人无恒,从教而变。”凡是天生的上智圣人,当然不可能沾染上不良的习气,但中智常人性情不稳定,会因为所接受的教育而改变,或者变成高尚的人,或者卑下的人。他还列举了成王和秦二世的例子进行对比,“成王幼小,周、召为保傅。左右皆贤,日闻雅训,足以长仁益德,使为圣君。秦之胡亥,用赵高作傅,教以刑法,及其嗣位,诛功臣,杀亲族,酷暴不已,旋踵而亡。”周成王幼小的时候就有周公、召公这样的贤人做他的保傅,周围的人都是贤明的人,是周成王每天都能听到许多有益的教导,耳濡目染的是仁义之教,足以增长仁义加强德行,因而后来成为一个贤明的君主;而秦代的二世皇帝胡亥小时候就是以赵高这样的奸臣做师傅,学到的都是刑律法规,所以等到他繼承帝位,只是会滥杀无辜,诛戮功臣杀害亲族,残酷暴虐到了极点,很快就灭亡了。因此可知人的善恶确实由于平时日积月累所受的影响而形成,所以唐太宗要为太子和诸王认真挑选好的师傅,让太子和诸王能够懂得和熟悉礼法节度,得到教益。贞观六年,太宗诏曰“明王圣帝,曷尝无师傅哉?”在经典史籍中,圣明的帝王何尝没有师傅呢?并举例黄帝曾向大颠学习,尧曾向尹寿学习,舜曾向务成昭学习,禹曾向西王国学习,周文王曾向子期学习。前代圣王如果没有遇到这些老师,那么功业就不会显扬于天下,名誉就不会传于史籍。并且太宗说到自己承接在历代帝王之后,智慧不同于圣人,如果没有师傅教导,怎么才能管理国家呢?因此要求在职官法令中设置三师(太师、太傅、太保)的职位,由此可以看出太宗本人对教育和教师的重视。

贞观三年,太子少师李纲患有脚疾,不能穿鞋走路。唐太宗赐给他乘坐步舆进东宫给太子教学的待遇,并诏令皇太子搀扶他上殿并亲自拜见,显得十分尊重。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非常森严,但是唐太宗知道太子师傅患脚病后竟特许李纲乘轿进宫讲学,唐太宗这样对待老师无非就是告诉太子要尊重老师,表达了唐太宗尊师重教的观念。同时,太宗也非常重视皇子教师的选择,在给魏王选择王■作为师傅时,提到王■刚毅正直,心存忠孝,并且要求魏王见到王■时应该同见到太宗一样,对王■加以尊敬,不可懈怠。贞观十七年,太宗曰“三师以德道人者也,若师体卑,太子无所取则”,三师是以德行来诱导别人的,假如师长身份卑微,太子就无法确认尊师的准则。因此下诏命令拟定太子接待三师时需要遵循的礼仪细则,仪式中规定:太子应当走出殿门迎接三师,太子先拜,三师答拜;进门也要让三师先行。这些规定无不反映了唐太宗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

(三)重视人才

人才对成就“贞观之志”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关于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方法也在《贞观政要》中有很多体现。“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贤才”,唐太宗认识到一个人的思虑有限,更何况治理庞大的国家,更不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唐太宗把“得人”视为“致安之本”,其目的在于借此安定天下,益于百姓。贞观初年,太宗对公卿大臣们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人们假如想看见自己,必须依靠明镜;帝王如果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必定要依靠忠臣。人假如自以为圣明,臣下也不去纠正他的过失,要想不危亡失败,又怎么可能呢?并且提到隋炀帝的例子,认为隋炀帝暴虐,臣子们都闭口不言,最后听不到自己的过失,最终导致了灭亡。所以太宗要求臣子们在看到他处理政事时有不利于百姓的,必须尽力规劝谏诤。他认为君臣是一种鱼水关系,只有明君和贤臣一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除了重视人才,在选拔人才上,唐太宗也有自己的选拔标准,就是不拘一格的广揽贤才。唐太宗选贤任能不论亲疏,不避怨仇。“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只要确有才能,忠诚于唐,都能委以重任。在贞观三年、六年,他分别与杜如晦、魏征讨论人才的选取问题,认为任用人才,首先是要看他品行是否端正,其次看他能力是否胜任。任用了品行端正的人,即使没有才能,也不会对百姓造成太大伤害,但是如果误用了品行不好的人,反而会用他的聪明才智来做坏事,那对百姓的伤害就更大了。当时,很多年幼的皇子被授以了刺史的职位,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劝谏“得一善人,部内苏息;遇一不善人,阖州劳弊。是以人君爱恤百姓,常为择贤”,褚遂良认为人民仰仗着刺史和都督才能得以安居乐业,这些职务如果得到善人的管理,则其管辖范围内的百姓都能休养生息,如果遇到一个不善的人,则全州百姓都将劳累疲弊,国君如果爱惜百姓,便会为他们选择贤能之人。他认为皇子年幼,不能治理百姓,应该留在京城教他们以学问。太宗称赞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他特别强调所用之人在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俭约、谦让等方面的品质。

二、《贞观政要》的当代价值

通过以上对《贞观政要》中蕴含的教育思想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深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对教育以及人才等观念有着超越其所在的时代的深刻理解。从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表达的教育思想来看,其对教育的重视与我国当前将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一脉相承的。我国自20世纪末就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战略,坚持教育为本,一直把教育摆在经济发展的首位,重视教育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国家强盛必须重视教育。《贞观政要》中的人才观与我国当今社会的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致的。当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国家之间的競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唐太宗意识到国家的发展不能单靠一人,必须依靠有贤能的人,不拘一格的招揽人才。而我国也提出要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充分体现知识和人才应有的价值。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其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模式甚至方法奠定了唐朝甚至是后来中国古代教育的框架。研究历史,可以追本溯源,把握规律,能够古为今用,开拓未来。尽管当前的社会跟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唐朝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根本性变化,但是教育问题却历来是从古至今都需要给予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研究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更能给当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借鉴。《贞观政要》所蕴含的丰富教育思想就是唐朝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对唐朝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中不乏合理成分,但是其终究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因此我们应该摒弃其糟粕之处,吸收其精华,来推动我国当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