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2016-05-14 11:05隋洪旭杨慧兰
学理论·下 2016年4期
关键词:民族地区指标体系

隋洪旭 杨慧兰

摘 要:关于农民工市民化,政界和学术界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中,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通过梳理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与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的研究现状,从民族地区的角度,探索构建一套适合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主要从主观指标和客觀指标两个维度进行相应的指标设置,共分为四级指标,并针对每一个具体指标设置目标值。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4-0092-03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面貌已焕然一新。这些显著变化是与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分不开的。特别是自20世纪以来,农民工不断涌现在城市,从事着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差的工作。尽管如此,中国的农民工,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渴望留在城市,成为真正的城市人愿望有增无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推进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地满足农业转移人口向城镇居民转变的需求。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因此,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将农业人口的有序转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农民工市民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不仅是指导农民工市民化的航向标也是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量工具。在民族地区的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点,更需要比较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

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中国的农民市民化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城市农民工市民化,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自发地来到城市,并在符合城市相关条件的地方落户变为市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形式;二是农村居民就近或就地市民化,主要包括失地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地区城镇化。失地农民市民化是指农民因土地被征用,或是耕地流转而失去土地,有组织的集中居住而转化为市民。这种方式下农民属于离土但不离乡,常常是就近实现市民化。农村地区城镇化,这种方式是通过在农村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政府通过给予他们市民待遇,使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本文所研究对象是前者,指城市农民工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与市民平等享受各项权利的过程。而实现农民工城市市民化,实质是消除我国城市二元社会结构,让农村进城人口与城市人口享受平等的公共服务。

客观而言,农民应该实现在非农部门就业,如工业、服务业,并与其他人实现同工同酬,能够享受五险一金、带薪休假等待遇。同时还要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等。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农民必须转为城市户口。主观而言,农民自身应该具备在城镇生活的基本素质和习惯,熟悉城镇各种规则,培a养适应新生活的思想意识,改变一些传统行为习惯。而农民的这些改变绝非易事。

二、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搜索“农民工”和“农民工市民化”等关键词发现,此类相关文献很多,但是关于“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字样的文献却不多,尤其具体就某一地方,甚至是民族地区的相关文献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总结我国当前就“构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介绍如下。

最初的研究成果一般处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中,会涉及农民工市民化包括的内容,但并未成体系。如马用浩等只是提出了完整的农民市民化指标体系,包括人口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权利、生活质量、社会参与等六个方面,然而关于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相关的实证分析并没有进一步研究。但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有意识地构建健全的农民工市民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甚至进行了实证研究。如周密等通过运用Biprobit模型测算了案例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并采用Oaxaca分解的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差异现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陈亚辉从新型城镇化视角出发,构建了产业结构、城镇功能、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城市文明与农民工的关联。吕佳等从内外生变量内涵和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特征研究出发,提出测量指标体系由微观个体的内生性指标(人口素质、个体行为、个体心理)和中观城市环境(城市融入及资源可及性)和宏观国家政策的外生性指标(国家政策)构成。

总体来讲,该问题的研究层面包括了微观、中观与宏观,并分别提出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以及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不但丰富了相关理论,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但是,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是个循序渐进且具有系统性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深入。本研究拟从民族地区农民工的特点出发,借鉴上述学者研究的精华,初步建构一套有利于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旨在能够有助于推动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新型城镇化就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必须符合广大农民的普遍愿望。因此,我们在构建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同时,为确保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构建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全面性原则。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内容丰富,不能顾此失彼,影响某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如相比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农民工中少数民族数量较大,族际之间交往频繁,所以在城市融入或被当地人接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民族、宗教等问题。同时尽量做到指标体系中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群的全面构成。

二是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指标能够有针对性地、客观地反映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确保指标真实、科学。如民族地区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必然会涉及民族教育,所以在设计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时必须涉及民族教育与民族传承。除此之外,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避免在同级指标之间出现如包含、冲突、矛盾等现象,并要求符合评价指标构建要求的基本逻辑。

三是可操作性原则。相比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农民工外出务工多是自发性的,政府组织的较少,无形中增加了资料收集的难度。所以,在关键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做到指标来源明确、内涵清晰、简单易懂、易直接获取和测量的要求,最好能够用数据表示。同时,体系中的各指标需要计算的方法要准确、规范,以确保数据收集的全面、真实和客观。

四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影响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比如根据经验分析,我们可以提出假设“相比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农民工就业领域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服务业相对较多”,然后再通过数据调查证实,证实之后综合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这一研究过程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所以,在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务必要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性评价,避免顾此失彼现象的出现,以体现结果的客观性。

(二)构建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

1.民族地區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思路

构建一套完善的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指标体系,在遵循评价指标构建的基本原则之外,还必须从全局上把握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本研究中的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在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以上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用了关键绩效指标法(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按照确定目标层(综合评估指标)—领域层(分类评估指标)—单项评估指标(具体指标)的基本思路来构建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探究其内部结构。

2.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以他人相关研究为借鉴,制定以下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的设计包括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两个维度,共分为四级指标,并提出相应的目标值,排序顺序主要根据现阶段需要解决的迫切程度。如表1所示。

(1)客观指标。主要是指影响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一系列客观因素。本体系中外生指标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指标。社会层面的指标首先提到的是民族地区农民工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之所以把它列为第一个指标,主要是因为农民工市民化程度高低的核心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实现的程度,同时社会接纳情况是影响农民工融入的重要因素,特别在民族地区中各民族的融合,所以被选为社会层面的下一级指标。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着制度障碍,尤其指户籍的限制,所以接下来就是要着重政治层面的指标,达到无户籍限制、利益诉求畅通的状态。而经济层面的,主要指生活质量方面,包括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居住面积和居民消费水平三个方面。最后设计的客观指标是文化层面的指标,下设物质文化指标和精神文化指标,最终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目标。

(2)主观指标。主要是指农民工的个体指标,是涉及民族地区农民工向市民转变所涉及的一系列要素,同时也是农民工个体的需求。本研究根据农民工个体市民化转变中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点,主观指标主要指个体心理层面,体现在自我认同方面,包括对农牧民的看法,对本民族的看法,对自己市民身份的看法和对目前生活方式的满意度,以达到由表及里的效果,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来测算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

四、结语

本文在已有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了民族地方农民工的特点,比较有针对性地构建出民族地区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具体环境的复杂性难免会有不妥之处,针对民族地方农民工问题进行细化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用浩,张登文,马昌伟.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及其市民化问题初探[J].求实,2006(4):28-30.

[2]周密,张广胜,黄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J].农业技术经济,2012(1):90-98.

[3]陈亚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评价指标与发展战略[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27(2):28-31.

[4]吕佳,陈万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测量指标体系构建[J].江苏农业科技,2014,42(12):478-480.

[5]何乃柱,王丽霞.西北少数民族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3(5):65-72.

猜你喜欢
民族地区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