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刍议

2016-05-14 03:32武明宇
未来英才 2016年4期
关键词:单质氧化物化合物

武明宇

摘要: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学好化学就要从最基本概念的知识开始,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

概念学习决不仅是记住概念的名称和定义,而是需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各样的概念实例进行分析、概括,从而把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对概念实例的选择和分析,概念关键特征的突出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清概念,把握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下面本人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几点看法。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在分类上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如判断“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这一说法很多学生就容易判断错误。又如一些同学容易把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他们通常会犯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重视概念中的“纯净物”的理解。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时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必须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溶液的概念(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溶液是混合物;第二,溶液具有均一性。均一性指溶液中任何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包括颜色、浓度、密度等)完全相同;第三,溶液具有稳定性。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压强)被溶解的物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又如溶解度,它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在人教版初中化学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第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第二,溶剂的量为100g;第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第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质量。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那么含氧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使用正、反例,并将他们进行比较,有利于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提高概念学习的效果。有些概念,从正面讲完后,学生懂而不易理解,运用效果不佳,如果从反面讲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不容易混淆。

四、從实验教学中引出概念

对于一些简单的、理解性的概念,可以用实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例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首先我拿出一张纸一分为二,然后把半张纸放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让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另一半张纸用手把它撕成纸条,再让学生观察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用一张纸,使之发生了两种不的变化,引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然后再通过教材中的实验来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单质氧化物化合物
诸单质运动的含义
相转化法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铁单质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氧化物的分类及其中的“不一定”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铁氧化物-胡敏酸复合物对磷的吸附
一道高考题对化学教学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