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摘要: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将变得更加严峻。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问题。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调整,成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营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236-03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专业的营销人才,但是现在频频出现了用工难,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适、专业的人员,新招聘人员学习能力差、创新能力差;而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因为缺乏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在应聘的过程中也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国办发[2015]36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对提高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作用,对当前高校如何开展创新创业也做出了指导性意见。在此环境下,我们进行了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希望从思想上、方法上、课程体系上、环境上彻底改变传统的商科人才培养,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一、转变思想
任何创新首先都是思想的革新,我们要从根本上理解创新,用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方式来进行新时代的人才培养。
(一)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要从意识、思维和能力等三个方面进行培育,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学生入校到毕业、从素质教育到专业教育、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学历、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程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营造职业环境,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能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目前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以专业教育为主,专业教育实施依据是人才培养方案,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以不同性质的课程体系作支撑。因此,我们为了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需要构建一个能充分体现创新创业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指导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改革、引入创新类课程、培养创新师资、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讲座、报告等系列活动,鼓励老师和学生积极投身到创新创业活动中去。我们初步构建了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见下图:
大一的人才培养以意识、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大二重点以专业知识、专项技能的学习为基础,进行创新突破;大三则以知识的多元化融合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营销专业在夯实专业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创新、创新活动、创业教育、创业大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分置换的方式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方法
(一)培育师资力量,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稳定发展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创新创业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所在,而高职院校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1.送自有教师外出培训。通过送专业老师、基础课老师外出参加创新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创新素养,保证各个层面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利用创新思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学院通过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制度,推动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这对老师们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3.进行师资队伍激励。通过制订有相关奖励条例,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业活动中来,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热心于创业教育的师德高尚、创新意识浓、团队意识强的专职师资队伍。
4.引入企业、行业师资。学校还可以通过长期聘请校外创新创业教育专家、知名学者和企业家来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活动,并指导创业活动的开展。
(二)创新教学方式,焕发课堂光彩
1.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课,大多因为我们的老师仍然舍不得“离开”讲台,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也没办法引起兴趣,传统的课堂讲授、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示范模拟教学法必须进行革新,使其焕发新时期的光彩。例如PBL教学法的使用,就将学生放在了课程主导的位置,自己找问题,自己探究,自己解决,教师只是一个引导作用,能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
2.教学手段的创新。营销专业的老师们应该熟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能充分利用技术环境的改变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性。微课、幕课,我们要尝试;一些教学平台、APP我们也学会使用。例如,“课堂派”这个免费平台,学生提交作业、老师给学生推荐资料、老师和学生的讨论交流等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学生的实训都可以通过平台的GPS系统来跟踪。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手段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后沟通。
(三)创新考核方式,让考核过程化、动态化、竞争化
传统的试卷笔试的考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营销专业再采用“一考定始终”的做法,或者简单的“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对考核方式的革新有三点建议。
1.考核过程化。专业课可以实行过程考核,对于整个学期的不同学习阶段和完成的项目情况,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考试形式。这样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2.考核动态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容还可以根据企业实际业务的完成情况来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企业师资也可以参与考核。
3.考核竞争化。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还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大赛来进行检验。例如:有的学校采用的“营销实训大赛”、“创新营销策划大赛”、“营销技巧大赛”,很多学校和地方都有的“创业计划书大赛”,教育部组织的营销技能大赛等创新创业类专业技能比赛,通过课赛结合真正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始终、落到了实处。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参加比赛也进一步启发了创新思维,提高了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营销各个专业一直是和市场经济高度衔接的专业,对知识的需求度和人员的培养都有很强的多元性。尽管各个学院目前都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很多课程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还存在,部分课程的教育缺乏先进性和前瞻性。营销专业要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1.优化课程体系。营销各专业都存在各门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现象,这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首先进行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科学处理各类课程之间的关系,满足学科知识的互补性、连贯性、层次性和学习的渐进性。一方面,我们将课程交叉重复的内容整合,重新梳理课程内容,但同时又要通过课程内容的梳理来淡化课程的独立地位,让学生明确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课程的紧密关系。另一方面,因为现在的学生思维灵敏,喜欢动手,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程的设置上多一些能力训练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老师上课的说教,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经验,这样对知识的记忆力会更加深刻。
2.创新教学内容。为了让传统课程焕发新的活力,专业老师一方面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类资源与原有课程融合。例如,可以引入“先天特质沙盘”与“消费心理分析与应用”课程融合,学生通过沙盘训练提高了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在进行消费者心理分析时会更加准确,沟通更加通畅。这样将原有课程改革成了符合时代需要的创新类课程,促进了多元化知识的交流,也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的创业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课程中也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对接,例如我院“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我们能根据企业的真实业务要求来设计教学和实训内容。
3.企业参与教学。企业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到教学,再到考核均能参与。大二的专业课主要是工学结合,任课老师指导学生根据企业真实业务来完成实训,企业师资参与部分实训。大三的专业综合实训则可以由企业师资和专业老师共同指导,以学分置换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跟岗实习,将综合实训的项目置换成企业的业务,最后的教学评价由企业占80%、专业老师占20%的方式完成。
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
我们希望通过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来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吸引更多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从而从思想到行动都能真正实现创新。
1.校园环境职场化,构建新型的校园物质文化。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和模拟的职场环境,可以将企业真实工作的布置、设施等复制到校内实训室上,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完成实训任务时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让学生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变为对员工的要求。
2.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提升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一方面,营销专业的专业课上可以按照公司的组建方式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就是一个模拟公司,在学习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以及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中也可以安排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实训,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3.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特色活动,促进校企文化的互动和交流。(1)邀请优秀的企业一线人员进入讲堂,为学生开讲座、讲授专业课、指导实训,对学生进行诚信敬业的职业精神教育;(2)组织已毕业就业学生回校和在校学生交流,激励在校生树立目标,奋发图强;(3)将学生的第二课堂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比如和企业联合开展篮球赛、文艺晚会,通过活动拉近了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距离;(4)举办由企业冠名或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参赛项目、要求、评委均来源于企业。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深入企业调研,使之作品更符合企业要求,学生也通过这个过程对企业对市场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战技能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还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这需要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我们学院的具体做法一是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建成了“营销人才创新创业公共培训中心”,现在已经推出了一批创新课程资源,与传统课程实现了完美融合,教学效果非常好。二是校企合作企业支持学生在实习、就业过程中创业。我们有部分学生在企业就业中,在企业的支持下有自己的创业项目,实现了边就业边创业。三是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下,国际商贸城成为我们的首个校外孵化基地。
五、结束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式下,营销专业要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观念,从人才培养目标上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从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从课外活动的开展上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教育质量,迈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步,使学校人才培养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姜锦萍.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12).
[2]王祥翠.基于“大商科”理念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8).
[3]周赣琛.论高职院校商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Marke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ANG Li
(Sichuan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Chengdu,Sichuan 611131,China)
Abstract: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condi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is getting tighter and tighter. Under such new situation,how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has become a strategic issue in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a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o create educational atmospher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to actively adapt to the complex surrounding environment,and to actively respond to severe adjustment of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marketing;innovation undertaking;personnel tra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