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中俊 刘星萍
摘要: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现状,借力“质量工程”政策的指导,地方高等学校实施高水平人才战略,关键在于高水平师资力量的建设,而教学团队的建设正是对师资力量的一个优化整合。本文探讨了教学团队的培养与运行机制,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与提升的可行性策略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质量工程;教学团队;师资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28-02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政策指导下,教书育人、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教学理念一直是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崇高目标。而高水平专业人才战略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工作者个体与团队的素质与水平[1]。其中,团队的力量在优化整合的基础上,能够最大限度激发专业乃至学科内涵建设的内生动力。因此,教学团队的培养与建设正是当前和今后高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当前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1.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在当前高等教育规模急剧膨大的情况下,各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在教师队伍的数量上下大力气,扩充教师队伍,教师青年化[2]。但同时也存在“拿来就用”现象,年轻老师一上岗便委以专业课讲授重任,没有经过老教师的传帮带,而是自己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和知识体系。不可否认,这里会存在很多年轻俊杰,在科研方面的能力很强,但是这些年轻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没有经过参照、对比和再学习,实践经验欠缺,闭门造车,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走上讲台,便把学生当成试炼石,少则一两届,多则好几年,这样,必定耽误了学生的学业与青春。
2.教师队伍凝聚力不足。教师单打独斗的现象严重,教师之间竞争激烈。由于在高校的大环境下,教师的学历大多都是硕博以上水平,都具有心理的优越感,就会产生自立门户各扫门前雪的怪现状,同事之间的沟通较少,没有交集,没有合作互补的意识,多数教师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凝聚力不足,纵使形成团队,也是有名无实。教学改革无法形成合力,进展缓慢,标志性的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无法突破。
3.内部管理机制不合理。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大多在基于省属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制服从与集中管理的权力分配格局与模式,行政与学术之间的权力比例严重失衡。具体体现在,教学团队在申报、立项、建设过程中,资源、平台、经费等往往受控于行政组织。在高校“质量工程”实施后,部分高校采取大跃进模式,仓促组建教学团队,而团队可行性分析及绩效评估等未作充分考量,同时学校、学院层面的团队管理、考核、评估、验收等制度的制定常常滞后或不完善,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学团队建设特别是内涵建设水平的提高。
4.教师评价体系重科研轻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侧重于科研,其中教师业绩考核通常采用教科研量化积分办法,而科研水平、立项项目、科研成果所占的权重较大,同时,很多教学业绩无法通过量化办法体现,导致部分教学业绩十分突出而科研业绩一般的教师处于不利地位,而业绩考核的结果通常作为教师年度评优、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发放的关键依据[3]。教师为了追求绩效最大化,科研积极性不断攀升,教学积极性明显下降,这将极大地影响教师组建教学团队的积极性,并最终影响到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学团队建设与培养的可行性策略
1.人才的合理匹配。教学团队的本质与根本任务在于凝聚优质的教学力量,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成果,并最终反哺教学。其中团队带头人必须高屋建瓴,把握好教学创新的方向,保证教学研究处于学科发展最前沿。教学团队成员必须老中青结合,传承积淀,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团队管理者应制定相应的团队科学发展规划,加强对团队每个成员创新培训的学习、指导、监督、培训考核和管理,多角度多方面地培养和帮助具有创新潜力的师资人才,使创新性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团队文化,吸引团队外的优秀人才不断扩充到教学团队中来。
2.教学团队机制的完善。团队机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完成绩效指标。因此,在积极推进教学建设的同时,应该根据有效绩效指标,推动团队形成机制改革。在基于获得校级、省部级、国家级等“质量工程”、“教学改革”立项项目的动因下,很多高校在教学团队的建设初期,为了快速打造团队平台,顺利通过评审,从各个不同部门乃至学科挑选高职称高水平师资组建教学团队,这种机制在团队初期确实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同时,拼凑的团队成员之间忽视了团队形成的文化传承。团队的建设包含培育期、发展期、传承期和提升期,有一个自身的成长过程。学校科学的理念应该是对团队进行充分的评估,基于其以往的平台和基础予以政策支持和鼓励,出台指导意见与绩效管理奖惩办法,推动基层教学组织的课程群、互联网课程、特色专业、品牌专业、特色学科、综合实验实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大学生学科竞赛、创业教育等多种平台,形成建立在体系上的特色的教学团队。
3.健全团队建设资源与绩效考核的正反馈机制。教学团队的建设需要有师资、经费、实验实习环境、校外资源等各方面的条件,有投入,必须将投入转化为教学成果,因此考核结果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强精品课程群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特色专业平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区、校企联合基地等教学基础建设,为团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教学实践资源[4];设立专项经费,通过项目立项方式设立团队建设子项目研究基金,并实行子项目负责人制度,激励团队进行教学研究领域高水平创新。加强团队自主权,让教学团队在教学组织实施、购置教学仪器、以及师资人员配置等方面一定的自主权。绩效考核可以采用动态管理模式,落实到具体事项和人员,绩效积累会产生雪球效应,可用资源也将更多,团队建设的层次和水平才能步步提升。
三、建设与优化教学团队的实施机制
1.强化管理培育内生动力。团队内部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形成具有传承性质的团队文化。包括带头人责任制,团队与个人的周、月、年规划与安排制度,教学改革等问题的定期研讨制度,成员合作和交流制度,重大问题协商制度,子项目立项制度,青年教师培养制度,成员流动入出制度,团队内部绩效考核制度等,做到有制可依,强调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并重,引导个人成员追求团队产出成果最大化。建立严格考核和自我更新机制,并制定合理的同序竞争机制,使团队在竞争的环境中成长,优胜劣汰。根据绩效考核可适当调整人员年龄、职称结构,增加流动性,保持团队的传承与活力。主动适应当前高水平高层次教学人才培养需求,真正培育出高水平高产出的教学团队。
2.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氛围。首先,团队带头人需要创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有机结合各教师成员的特长,让教师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其次,加强沟通,促进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任务分工、信息资源共享,引导与激发个体智慧和创造力,形成突破点,有效促进教学团队成果创新。第三,坚持原创,保护原创,公正、公平、透明的保证第一创作人的权益。第四,培养与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团队负责人以身作,处事公允,成员需保持平淡心、责任心、事业心,形成团队成员可以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并转化为团队内在约束力与自制力。
3.创新平台建设。从地方性高校办学的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就业为导向,需对现有优势专业、学科进行目标规划,实施动态管理模式,以跨专业建设模式,通过优化与组合专业学科人员,打破不同学科、专业界限,以专业课程体系为纽带,以专业课程群、精品课程群为具体表现形式,将校级、省部级、国家级教学改革立项为突破点,组建具有专业特色与行业特色的教学团队,可持续的提升专业学科内涵建设,为社会培养可用的专业人才[5]。
4.走特色教学之路。地方高校的生存之道在于特色,而其教学团队也必须是基于特色的。学校应积极引导教学团队从自身特色出发,关注行业应用特色,以培养特色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加强和行业的联系与融合,完成为行业输送优秀人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华坚.以专业教学团队推进高职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1,(6):89-90.
[2]覃以威,杨永栩.地方高师院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3,(5):131-132.
[3]和丽秋.消防燃烧学教学团队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8):131-132.
[4]韦丽娃,魏鹤鸣,高兴军.高等院校实验技术团队建设途径的创新与探索[J].大学教育,2014,(12):77-78.
[5]洪晓军,肖刚,周国君.教学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目标与策略[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162-165.
Research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 in Local Universities
XIAO Zhong-jun,LIU Xing-ping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chool,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Jinan,Shandong 25035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local universities implement high level talent strategy with the"quality project"policy guidance,and the key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level teachers,als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is an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team,then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s of th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ment.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y;quality project;teaching team;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sta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