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英
摘要:2012年9月8日,SMG东方卫视联合韩国CJE&M推出的一档大型女性真人秀节目《妈妈咪呀》横空出世。这档针对“妈妈”的选秀节目,倡导“做女人就这样”的口号,展示了平凡妈妈的真实故事和人生蜕变,通过妈妈选手的故事,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充满正能量。2016年2月17日央视《新闻联播》中,《妈妈咪呀》还被赞为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公益典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2月23日,解放日报在其评论版中指出,“《妈妈咪呀》收获收视和口碑的双赢,给如何办好综艺节目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试着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析电视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妈妈咪呀》 目标定位 故事化叙事 使用与满足
传播学视野下《妈妈咪呀》的本土化传播分析
《妈妈咪呀》的最初创意来自于韩国的《Super Diva》。《Super Diva》在韩国已是一个成熟的节目模式,但要让节目面向中国观众,接中国市场的地气,照搬照抄,移花接木是行不通的。为此,《妈妈咪呀》节目组在本土化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
一、目标定位进一步细化。精准的差异化定位是电视节目成功的前提,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影响力和收视率,甚至关乎节目的生命。真人秀节目要想成功,首先必须明确目标定位,这里的定位不仅包括目标观众的定位,也包括节目参与者的定位。
《妈妈咪呀》虽然是引进韩国创造收视奇迹的王牌节目《Super Diva》的模式,但是经过了本土化的改造。《Super Diva》参赛选手定位为已婚妇女,而引入中国后,东方卫视巧妙地利用这一定位,并将其进一步细化,即《妈妈咪呀》的选手定位于“妈妈”,其中也包括单亲妈妈这一人群,扩大了参赛女性的范围。(这一类人群有着异于常人的人生经历,纵览参与节目的选手,她们的故事个个都充满正能量。)节目不再局限于唱歌这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只要能找回美丽和自信的表演形式,就能打动评委成功入围。通过对我国电视观众的分析,该节目的主流观众是中老年女性。《妈妈咪呀》契合了我国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不仅如此,节目的收视大众也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女性。据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该节目第二季的第十三集收视率斩获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一的名次。节目自2012年开播至今,前三季已顺利收官,2016年第四季也已开播,火爆程度依然不减。
二、故事化叙事充满正能量。随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仅以竞技或体验为主打的综艺节目收视略显疲态,情节性或故事性的综艺节目更受观众喜欢。在这种需求背景下,综艺节目开始朝着故事化叙事迈进。故事的基本要素可概括为“过去的事”“陈述”“人(命运)”这三个关键词。
韩国的《Super Diva》旨在寻找主妇中的好声音,参赛的韩国主妇中有不少人在结婚前都是歌手。而《妈妈咪呀》在这一点上有很大的变更,参赛选手不一定都有专业的唱跳功底,且相较于以往真人秀节目,《妈妈咪呀》还有一大特色,即削弱比赛性,凸显故事化叙事,节目除了选手才艺展示外,还给观众呈现了每一位平凡的母亲在生活面前坚强不屈的励志暖心故事。参赛选手来自全国各地,且都是“有故事的人”,有在家种地养猪的农家妹、自己创业的送水女工、建筑工地的女监理等,通过她们的讲述,体现不同的人生境遇。但不论各自经历如何,她们都是热爱生活,充满母性正能量的一群人。这一点,不仅与《妈妈咪呀》“大型女性励志节目”的定位相契合,更向社会传递了强大的正能量。《妈妈咪呀》第四季在正能量传递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节目更注重妈妈们在舞台上的经历分享,希望打造专属于妈妈们的舞台,大秀甜蜜的家庭生活,或是同聊当妈的酸甜苦辣,亦或是分享不变老的保养心得,重塑被遗弃的公主梦想等。这点与《Super Diva》旨在寻找主妇中的好声音,凸显比赛性的定位是不同的。
三、契合受众的“使用与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行为是有着特定的需求动机,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妈妈咪呀》的成功,也因其满足了受众媒介使用的心理期望。
受众间接自我展示的成就感。电视真人秀的主角多是平凡大众,而这恰好抓住了观众的心理,使观众容易产生一种带入感,让观众在观看的同时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持续关注。《妈妈咪呀》的评委都是业界知名人士,现为台湾地区著名的歌手、作家和制作人黄舒骏,被誉为中国现代舞的拓荒者、著名现代舞蹈家金星,有着沪上荧屏“万人迷”的称号、东方卫视主持人程雷。在节目中,三位“名人”与选手的面对面互动,不仅给普通女性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也使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间接拉近了与“名人”之间的距离,实现普通大众参与的平等性,从而赢得广泛关注。很多女性在观看了节目后,也勇敢地站上了《妈妈咪呀》的舞台。
满足受众情感需求。作为一档女性励志类节目,《妈妈咪呀》不是单纯地“秀”才艺,节目中每位妈妈都是“有故事的人”。她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以及坚强面对生活的那份积极乐观,更容易触及观众的神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如在第四季中,来自山东的“渐冻症妈妈”刘真真,用面对厄运的乐观、豁达、坚强以及不屈不挠,将一件件大多数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变为了“可能”。听了她虽患“渐冻症”依然冒着生命危险生育儿子的经历后,评委金星更是感动落泪,一曲不具专业水准的《至少还有你》深深地打动了评委与现场观众。节目在给中国的妈妈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勇敢挑战、面对苦难依然乐观向上的现代女性精神的同时,更传达了一股强大正能量,使《妈妈咪呀》多了一份与现今电视荧屏娱乐至死的理念格格不入的温暖。
四、播出平台:从地面频道到省级卫视的跨越。地面频道又被称为普通频道,属于区域性媒体,其信号是靠发射塔发射,功率有限,所以信号能接收的地域也仅限于所在市或附近地区。省级卫视则凭借卫星技术实现了本省强势覆盖和外省部分覆盖,具有强大的衍生价值。虽然省级卫视因按行政区划具有较强的事业属性,但不少省级卫视已自成品牌,在全国都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据了解,覆盖及电视内容发行达十多个国家,服务超过8亿人口的东方卫视在国内已是家喻户晓的省级卫视。《妈妈咪呀》开播至今,不仅播出时段变了,播出的平台也由最初在地面频道播出平移到省级卫视。自2012年9月8日起每周六晚8:30在上海娱乐频道火热播出后,第一季顺利收官。2013年1月8日,《妈妈咪呀》第二季开播,并迅速平移至东方卫视播出。虽然第一季收视率已取得占据上海同时段节目首位的好成绩,转战东方卫视后,面对央视及其他强势省级卫视的竞争,《妈妈咪呀》仍迅速火热,其中第二季第13集收视更是斩获全国同时段第一的好成绩。节目播出平台的变化,是结合节目定位,根据收视率、观众互动等方式,优化节目的一次全新而又大胆的尝试。《妈妈咪呀》在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方面的双丰收,证明播放平台的这一转变是明智之举。
结语
我国不少电视真人秀节目是从模仿或是购买境外节目(版权)开始的,引入的真人秀节目在本土化创新方面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真人秀节目总数有数十种之多,这还不包括正在衍生的其他节目形态。电视真人秀节目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应在借鉴外国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与播出模式的同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创新,让引入的节目在国内更加“接地气”,实现节目的二次价值。
节目的第一次价值是因为首先发现新的节目形态而进行仿效所产生的收视好评,例如《超级女声》首先模仿《美国偶像》,掀起国内真人秀高潮;节目的二次价值即把引进的节目制作理念与国内的观众收视习惯与文化娱乐心理特性相衔接,实现本土化创新传播而取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要实现真人秀节目在国内的“二次价值”,首先,一切以受众为中心,明确目标定位。这里的定位不仅包括节目的目标观众,也包括节目参与者的定位。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国外真人秀节目引入国内后,应根据国内观众的特点重新对节目进行定位,明确目标受众,确定节目中的参与者。其次,寻求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点,明确节目的传播重点,传递社会正能量。换言之,真人秀节目搭台,唱响主旋律。我国新闻媒体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承载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作为一种文化商品,真人秀节目必须符合我国新闻媒体传播规律。引入的节目要想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必须契合主流文化、传递正确价值观。第三,精准选择符合节目形态播放的平台。根据拉斯韦尔“5W”模式,媒介也是传播中的重要资源,真人秀节目要想取得成功,还应根据观众的个性特征、节目制作理念、节目传播内容选择能实现节目传播效果最大化的传播平台。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1.伊 鸿,冉儒学,陆 虹:《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版,第5页。
2.刘 璇:《表演选秀真人秀〈妈妈咪呀〉收视率影响因素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3.杨丽娟:《剧情式综艺真人秀〈极限挑战〉的叙事分析》,《今传媒》,2012(10)。
4.潘知常,孔德明主编:《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从电视叙事看电视节目的策划》,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5.巫建辉:《〈妈妈咪呀〉如何实现从地面频道到卫视的跨越》,《中国电视》,2013(10)。
6.《东方卫视〈妈妈咪呀〉公益妈妈感动全场》,凤凰网,http://ent.ifeng.com/a/20151202/42537149_0.shtml,2015年12月2日。
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页。
8.《〈妈妈咪呀〉第4季招募站 迎史上最大阵容妈妈团》,新华网安徽频道,http://www.ah.xinhuanet.com/2015-11/25/c_1117259145.htm,2015年11月25日。
9.安 澜:《基于螺旋模型理论下的我国省级地面频道产业化经营策略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