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梅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小学语文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增色,老师也能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同样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课本中原本静态的一些画面,通过多媒体的立体展示而“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课时,老师可以先通过PPT呈现一些关于庐山的图片,再配上一定的解说:“这就是我国江西的庐山,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庐山的美景,是不是很美?大家想知道更多关于庐山的知识吗?”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就被充分的调动出来了。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课本文章进行泛读,让学生直观的感知到其中的抑扬顿挫,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文章的主题,体会文章的主旨思想呢?信息技术的运用,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时代的不同,让现在的小学生对彭德怀比较陌生,在历史背景上小学生们也知之甚少。如果只让学生简单地阅读几遍文章,老师在看着参考书给出一些讲解的话,学生是不能准确感受到他伟大的形象。所以,老师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结合课本,利用PPT或是视频的方式去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彭德怀的故事,从而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能够从中了解到彭德怀的品质和他身上所带的光辉。这样不仅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加深了,老师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解决疑难问题,揭示文章本质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实物的影响。这样就在一定方面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困难,而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能够优化课堂教学,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先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看一下苏格拉底的人物简介,最好是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也能够多了解一点知识。之后设定一些问题,例如“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怎么理解?”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课文,之后为文章分段。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最大的麦穗相关视频,让学生从中理解到本文蕴含的深意,从而揭示文章抓住现在,珍惜现在的本质。
三、培养相关能力,发散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开放的题目,这些题目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收集和整理答案的。例如,要学生去制作一份手抄报,在制作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大量搜集资料,还要自己进行版面布局,最后还要誊写,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的能力。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长城和运河”等文章后,可以布置学生去写一篇关于我国自然景观的小文章,让学生去网上收集资料,从而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增强,为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此外,在上“苹果里的五角星”一课时,老师可以在屏幕上提几个问题:同学们每次切苹果都是怎么切的?为什么总是这么切?有想过换一种方式切苹果吗?显然,这是知识和思维引导并进的一种方式。然后让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同时,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引导,先让学生发散思维,然后让学生再回家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接着根据自己的理解,给予一定的回答。在课堂上,老师也让学生开展讨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碰撞出火花。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思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的工具,在未来的教学中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必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一个大的发展趋势。因此,在新课标的实行下,要积极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当中,让它为课堂增色。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热情,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实践能力得到拓展,思维能力得到发散,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