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华
摘要:新课导入适度、有趣、合理,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良好的情景下接受新知识。本文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教学经验,浅析了初中教学教学中以旧带新导入法、“开门见山”法、以悬激趣导入法、理论联系实际导入法和模具直观导入法等几种具体的导入法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好文章精彩的开头能迅速的吸引读者,让人产生非看不可的欲望;一首好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拔起听众心灵中的琴弦,让人不由自主的随唱起来。课堂教学同样如此,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虽然新课导入所用时间不长,只有几分钟,但他对每一节课的成功与否有着重大的影响。教师应该用最简练的语言,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这一教学学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的艺术再现,同时也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五种课堂导入方法。
一、设置情境,激发动机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会把枯燥的数学变得形象、生动、具体,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求知欲望。
在讲七年级数学 《5·1用字母表示数》一节时,采用“儿歌”进行导入:
二、巧设小测,强化记忆
亚里多强曾经说过:“思想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巧设小测来进行的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惊奇,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学生互判,增加了趣味性。
例如在讲七年级《2.11有理数的混合计算》一节时这样导入:
教师不急着评判学会做的正确与否,而是请同学们自己说出为什么这样做,让同学自我评价,对是怎样的,错又是怎样的,从而导入混合运算必须按照运算顺序来计算
三、设置操作,开发智慧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知识来源于动作”。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都说明操作活动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故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和发现新知,这样有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本质的联系。
例如在讲八年级《等腰三角形性质》一节这样导入。
四、设置问题,引起互动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的角指出: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去讨论,通过一问一答来拓展思维的广阔性,从而牢固掌握和理解知识。
课堂导入是数学课堂教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节好的课堂导入,可以引人入胜,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习是发自内心,是学生自己的精神需要,那么它会成为一种欢快的、愉悦的活动,为成功的授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