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杰
阶段小结其实是回顾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本阶段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提炼升华,以及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个别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采取适当的矫正、提升措施,通过教师的引导点评和学生的互动反馈来不断地矫正偏向和失误,逐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过程。而据我所知,多数数学老师并不重视甚至忽略这种课型的教学,在课时的安排或教案上都鲜有体现。为此,下面就如何上好阶段小结课笔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阶段小结课的特点
授课时除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和原则外,还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
1.重视系统性。
阶段小结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对本阶段知识的归纳整理,提炼升华。整理归类得当就能力矫正及提升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小结是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不能光教师讲、学生不练,而应在共同合作与交流中,整理归类知识点,不断地矫正学生反馈中的偏向和失误,逐步巩固及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而教师则总结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2.突出针对性。
教师要准确分析学生在知识和思维方面的薄弱环节,找出旧知复习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典型问题,针对导致错误的根本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巧设内涵丰富、有一定背景的例题,即使这个题目解答无多大难度,也应以它为例并对它丰富的内涵和背景进行针对性点拨,边讲边练,以有效整理和巩固旧知识,以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挥例题的更大作用。
3.强调层次性。
小结是全体师生的双边活动,共同合作与交流。但不同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因而要调动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讲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这就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内容的层次性,巧选或巧设练习题,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理解、积极互动,使内容层次与学生层次相吻合,达到纠错补漏、发展提高的目的。
4.注意新颖性。
阶段小结课涉及的内容都是学生这一阶段已学过的知识,但小结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形式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变化和创新。在设计小结方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通过小结课训练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综合和灵活运用能力。
5.讲究激励性。
中学生的情感,经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一次阶段小结后常会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授课时,应重视各类学生的个性特征,要用好激励手段。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标,振作精神,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新知的学习中去。
二、阶段小结课的引导方式
引导的方式是由内容的内涵和外延所决定的,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1.设疑点拨的诊断性引导。
这种引导主要针对学生中出现的有共性的典型错误,通过查“病情”,找“病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辨析能力的目的。在引导上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提问、设疑,帮助学生弄清楚错误根源。例如:
这是一道较难的整体认知题。从片面上看,反比例函数关系式应设为y=,许多学生要么设错函数解析式,要么确定错x、y值所满足的解析式。引导时为了对症下药,疏通障碍,我出示“y是x+1的反比例函数”要求学生根据题意回答如下问题:
这样铺垫、引导,分散了难点,调动了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有效地理顺了学生对题意理解的错杂头绪,使难题迎刃而解。
2.典型解剖的发散性引导。
发散性引导针对具有较大灵活性和剖析余地的典型例题作进一步“借题发挥”,引起学生思维的发散,开拓思考的视野,发散性引导倡导一题多解,倡导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同时重视介绍解题者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怎样的分析才完成了知识的迁移。在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的证明和反比例函数的一些问题就常倡导一题多解,倡导从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例如: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语言上尽量用“激励式”、“诱导式”语言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尽量创设拓展问题,引导学生回答,边导边练,提高学生学习、总结能力及培养学生创设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