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泉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长期以来,那些机械的、单调的、封闭的作业,正逐渐消除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衰减语文学习的灵性,遏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最优化的原则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设计。
一、兴趣性原则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作业内容要新鲜有趣,形式要突出多样性。我们知道,语文作业不仅仅是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他还体现在三维目标的综合,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作业设计应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可以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作业形式设计上,要把作业从单一的“写”的形式中走出来,力求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并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制作、游戏等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如在教学生学习生字时,为了能把识字、记字变得生动有趣,根据小学生好动手爱动脑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预习生字时根据字的音、形、义的特点设计谜面、歌谣、顺口溜等进行识记,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寓识字于愉快有趣的猜猜玩玩中,从而记住了生字的读音和写法。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作业类型布置得当,对学生的学习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训练目的、能力培养等方面,把作业归纳为演说交际类作业、读写积累类作业、考察探究类作业、学科融合类作业等,学生既有兴趣,又达到我们培养和训练的目的。
二、层次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受年龄差异的影响: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实物感观、形象思维强,却难以理解事物抽象的本质,到三四年级,儿童的概括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可以摆脱被感知的直观物象,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特征,到五年级才开始向更高水平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树立“弹性”意识,充分考虑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的差异,为各学生设计难易适当的练习,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可能达到的程度分层布置作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觉得要求高而产生挫败心理,让学习中等的学生“跳一跳能摘到苹果”,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得更加深入与广泛。作业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权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最优发展。作业设计的层次化要从作业量的分层和作业的难度、自主选择等方面考虑。
1.作业量的分层。
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要求过于简单的,学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类作业切忌重复。对于学习能力强、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以不留作业或减少徒劳的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薄弱、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可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做到“作业面前人人平等”。
2.作业难度的分层。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身心发展,如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学习习惯等,由于受到先天条件,后天因素的诸多影响存在差异。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则要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了适当难度的题目后,完成作业就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困难,只要努力一下也能较快完成。
三、自主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是一本多彩的书,一首动听的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擅长表演,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则善于创作。新型作业的设计就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体现出学生各自的“闪光点”。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选择作业,这使学生有了热情参与的期望。
四、开放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独立性是创造者的必备品质,但在具有独立性的同时,创造者还应具有合作精神。作为语文教学内容重要之一的作业,也不能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中,拘泥于课本知识中。小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语文学习的天地很广阔,语文教学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多种,上网浏览,收看电视,翻阅书报,访谈他人,甚至可以实地游览.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五、探究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作业的设计既要尊重文本,又要超越文本,并且有创造性。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真正的语文殿堂,直接接触文本,从中体验,感悟文字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再创造的作业过程,达到巩固与运用的目标,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学了课文后,布置给学生一些探究的题目,既可以拓展课文内容,开放教材;又可以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时刻处于“大语文”学习状态,视界得到了有效开拓,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