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美明
【摘 要】随着研学后教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在探讨“研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讨论更深入地走入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成为思想品德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近年的教研探讨中发现小组合作讨论这种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被泛化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对思品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如何提高思品课课堂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探讨、合作交流的学习。教育家哈里·麦克多斯也认为课堂讨论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新的看法和动力,会使学习任务完成得更自然更有效。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语言表达、交流、协作等能力的目的,笔者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近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浅谈提高小组合作讨论有效性的几点体会:
一、科学划分研学小组,进行有效的小组管理
通过听课教研学习,笔者发现在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小组合作讨论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成绩好的学生参与机会更多,扮演了一种帮助人的角色,学习困难的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其他学生处获得信息,致使他们在讨论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比班级教学中的收获还少。他们的合作讨论往往处于被动,因此很难内化为能力。讨论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讨论的顺利展开。所以,要提高小组合作讨论效率必须进行科学分组,还要进行有效的小组管理。
1. 科学合理的分组。合理分组是提高小组合作讨论效率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构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合作讨论的开展。在思品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必须坚持异质分组:第一,学习成绩的差别,每个小组都应包括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第二,个体能力差别。不可否认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较强,有的学生思维比较深刻,将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一起,能提高小组活动效率和帮助每个组员发展。第三,男女差别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性别的个体在认识风格和能力性格等各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在合作小组中男女学生搭配可以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第四,家庭背景差异。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往往会同家庭背景有一定的联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与不同的家庭背景的同学合作的经验有助于他们应对未来真实的社会生活。最后每个讨论小组应以4-6人为宜。
2. 进行有效的小组管理。有效的小组管理要求小组内部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找出记录员、小组发言人、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的角色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同时,要充分运用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在促进小组不断进步的同时,实现每个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二、精心挑选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研学后教的核心概念是研。重点是研学内容,难点是研学问题。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研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研学过程总是围绕某些主题进行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依据教材内容的难易、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研学问题,才能提高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
1. 讨论主题要围绕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重难点进行设计。对于思想品德课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我们会发现,中上等程度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半信半疑,没有十分的把握;而中下等程度的学生大多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这时,如果采用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你一言我一语,茅塞顿开,解题的思路也就会渐渐明朗起来。
2. 讨论主题选择值得争辩、探讨和质疑的问题。思品教学中出现易冲突的内容、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实施合作学习。
3. 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受思维能力、知识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限制,单个的学生个体无法完成这样的学习任务,就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原则。只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作为讨论的内容,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这样的讨论才能真正起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使课堂讨论有效实用。
三、多种教学手段呈现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合作讨论兴趣
研学讨论问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景,生成问题。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把电、光、形、声等多种媒体巧妙地组合起来,因此,它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情境朗读,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情境,提出论题,以激发学生浓厚的讨论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课件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师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适当的归纳小结
1. 准确的评价。研学后教的小组合作讨论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作为教师要对讨论进行的逻辑线索、是否切题、事实基础等适时地予以分析和评价。但是这种分析和评价绝对不是一味地“赏识”,如“你回答得很好”、“太棒了”、“很有创意”、“非常精彩”这种无根据的表扬,而是及时介入讨论,或肯定、或提醒、或纠正、或评论。特别是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除传授知识和技能外,还肩负着塑造人的灵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使命,更应注意正确的价值引领,否则很容易造成对学生的误导。
2. 恰当的总结。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与结果作适当总结。教师总结时要点评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同学或小组,为今后的讨论提供榜样,当然在点评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优等生要求从严,在优点中找缺点;对于后进生要从宽,在缺点中找优点,以便使后进生学习有信心,优等生学习有方向,达到整体优化、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教师总结时要尊重并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教师要肯定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启发、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认识事物,寻求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并帮助他们逐步从具体的知识中“超脱”出来,把讨论的落脚点转移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习惯上来。同时对学生的观点和想法进一步进行追问、延迟评判或提出质疑,鼓励学生间相互评判,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深入思考、大胆设想,让学生“想创新、勇创新、敢创新、乐创新”,让我们课堂的结尾是“问号”而非“句号”。教师的总结结果不必落脚在教材的知识点上,否则会使一场有意义而轻松的讨论隐约中给学生带来一种完成既定任务的感觉,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导致以后在讨论时激情消退。
总之,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刚刚起步,提高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是一个困难而长期的复杂工程,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在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教师只有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有效的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小组合作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