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研学后教”之“后教”策略探析

2016-05-14 04:37黄敏丽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生成性研学后教

黄敏丽

【摘 要】“研学后教”是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的“后教策略”为原则的课堂。关注课堂生成性,需要运用“后教”把握学生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常用的后教策略有:统领性策略、针对性策略、适宜性策略、总结性策略。教师在“研学后教”的课堂中要恰当地运用“后教策略”,帮助学生习得新的知识体验。

【关键词】研学后教;生成性;后教策略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变了传统模式的教学思维,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已经成为学生思考问题,发表意见,畅所欲言的舞台。课堂更关注生成性,更加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体验,满足生成性课堂需求。然而生成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机智要求更高,在课堂教学中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教学中突发的、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更需要教师睿智地运用“后教策略”。

在新的教学理论的引导下,基于“研学后教”理念,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了一系列的教学尝试,从学习与尝试中总结出“后教”策略有:统领性策略、针对性策略、适宜性策略、总结性策略,并探析了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一、运用统领性策略,贯穿课堂

1. 定好研学问题,在解决过程中统领课堂

“研学后教”是以“研学问题”为核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形式,以教师的“后教”策略为原则的课堂。当研学问题已生成,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研、学、教三者的关系。教师要着眼于定好研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统领课堂。在以下两个课例中,笔者巧妙地运用统领性策略,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研学问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

如教学《猫》一课时,研学问题是:“哪些地方写出猫古怪的性格特点?”教师有意识地围绕这个统领性问题,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并针对学生的理解感悟进行统领性指导。学生读完后找出表现猫古怪性格的特点和文中的相关句段,学生很容易找到猫老实、贪玩、尽职、温柔可亲、冷漠等性格,并找出相关的语句谈体会。如学生所谈的体会有:“我从‘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感受到猫捉老鼠时尽职尽责,连呼吸都不敢,等几个钟头还在等,如果是我可能早就走了。”“我从‘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感受到作者很喜欢这只猫,因为作者把它那又黑又脏的脚印比作美丽的小梅花,如果是我妈早把那猫给扔出去了。”

当学生探讨完1-3自然段后,教师顺势利导进行后教,围绕这个统领性问题顺势总结出学习方法:①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②找:用“﹏﹏﹏”画表现猫古怪性格的方面。③体会:找出体现这方面性格的语句体会。④再读: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读—找—体会—再读的学习方法,了解到小猫刚满月时的爱玩和稍大一点时的淘气性格。学生学习课文时有方法可循,因而学得积极主动,找相关语句也较准确,学生还把这一学习方法迁移到整组课文中去。

2. 落实语言训练,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学习语言表达、领悟语言规律、提炼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学《颐和园》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组填空:课文按照

顺序,介绍了颐和园的 、

和 (景点),这真是一个 的颐和园。(总体印象)学生在完成这组填空时,区分清楚观察顺序“从远到近”和写作顺序“游览顺序”,归纳出文章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并总结出这是一个又美丽又大的颐和园。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文中写到“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挖掘时间长,挖掘艰辛,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对儿子深深的爱等情感。笔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领读、引读、组织学生有感情个别读,把学生的感悟、体验不断推向文本,并且适时地设计了一个补充句子的练习:“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在这36个小时里,他顾不上( ),顾不上( ),顾不上( ),甚至连( )都顾不上。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他心里反复念叨着的一句话是( )。”通过这样设计引导学生揣摩品味,积累语言,既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的,又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和深加工;既使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学生心灵深处的话语,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和精神的同步发展,达到了“训练”和“感悟”比翼齐飞的境界。

二、善用针对性策略,有的放矢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处处闪耀智慧的火花,激辩的热情。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弄明白半懂不懂的问题,提醒被忽略的问题,有的放矢,运用好针对性策略。

如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学生能找出“竟然”“拢住”“张望”等关键词,但理解体会就如蜻蜓点水。因此,教师要巧妙追问,帮助学生通过关键词“竟然”“拢住”“张望”体会安静对生命、对生活那神奇的灵性,体会盲女对春天、生活的热爱,从而更好地感悟生命,感悟人生的真谛。如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学生并未关注这一典型的语段:“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于是教师敏锐地提出,引导学生明白四个“立刻”的反复,对母亲一系列动作描写一气呵成,感受母亲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

三、巧用适宜性策略,因势利导

小学语文后教策略的主要任务是:1. 展示学习成果;2. 解决学习困惑;3. 领悟语言规律;4. 提炼学习方法;5. 进行读写迁移。后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主要通过课堂上学生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生生互动,生生互教,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及未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拓展和延伸,力求讲到实处,点到关键,使教学能充分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当学习“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一句时,结合文中小泡泡的问题:“慢慢地滑过中的‘滑字用得真好。”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用“滑”而不用“划”。学生根据“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这一句体会到因为昆明湖太平静了,太美了,所以游船只能轻轻地“滑”过,如同在镜面滑过一样,如果用“划”,总会留下痕迹,影响湖面的平静。笔者适时提醒:“如果游船行驶得快,总会留下痕迹吧?”经笔者一点拨,有的学生说道:“游船一定行驶得很慢,所以才用滑。”同学们对这一“滑”字的理解更准确更能体会出昆明湖的静、美。老师适宜地后教,有助于学生把半懂不懂的知识深化弄懂,课堂学习更高效。

教学《去年的树》一课时,当学习到鸟儿终于找到了由树朋友变成的火柴后,一学生提问“当鸟儿找到了用树木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他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他的歌声会和去年的歌声一样吗?”笔者引导学生回想小鸟与树共度的日子。学生们找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体会它们之间的友情有多深厚,以及小鸟好不容易才找到那棵树,而树却变成了点燃的灯火。对课文的回顾,学生们都明白鸟儿唱的歌虽然是一样的,但心情却不一样了,多了一份伤感。

四、会用总结性策略,归纳提升

在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过后,教师要善于对展示过程进行归纳梳理,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巨人的花园》一课时,四年级学生在研学问题“当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巨人在行动上和态度上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指引下,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批注,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让学生能紧紧抓住描写巨人在行动上和态度上前后发生变化的句子去理解体会。但学生关注的多是情节,没从这些变化中体会巨人心理的悄然变化所揭示的道理。此时需要教师进行总结性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比巨人在行动上和态度上的语句,体会出巨人的心理变化,明白这篇童话所蕴含的道理——与大家分享才是真正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士军.提高语文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6(29).

[2]陈小曲.结合艺术·语文课堂教学大放异彩[J].广东教育:综合版,2006(23).

猜你喜欢
生成性研学后教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具有生成性
生成性语文课堂策略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探究式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阅读课的后教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