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绍艳
【摘要】如何组织好一节体育活动?活动前,教师要清晰活动的目标,以及要为实现该目标投放特定的运动材料。活动中,教师的观察指导也要落在目标中提及的特定的动作技能。活动后,教师也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关键词】目标 年龄特点 多样性 层次性 动静交替
幼儿体育教学是一种以身体动作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如何组织好一节体育活动?首先,在活动前,教师要清晰活动的目标,以及要为实现该目标投放特定的运动材料。其次,在活动中,教师的观察、示范、指导也要落在目标中提及的特定的动作技能上。再次,在活动后,教师也要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一、组织好一节体育活动,活动前教师要做好各项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
体育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否适合本班幼儿,教师在设定目标时要对本班幼儿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还要认真研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刻学习小中大各年龄段的运动发展目标。在指导幼儿活动时,心中要装着目标,尊重幼儿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目标可上下浮动,最终让每个幼儿在得到锻炼的同时,都能获得发展和提高。
目标设定好后,教师要根据目标认真揣摩动作的要领。以便在向幼儿说明动作时,能边示范,边讲解。介绍动作时要说清楚名称、要领以及要求。
(二)、活动器械的准备要层次分明
教师在准备活动的器械时,提供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需求的多层次材料,以便幼儿自由、自主选择难度的高低。如:中班幼儿攀登架的高度有高中低,投掷区有远中近三个距离。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年龄、能力的差异,为了使每个幼儿都能在与不同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难度层次性。
二、组织好一节体育活动,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各个环节。
(一)、开始部分一般占活动总时间的10%-20%,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不宜过大。这一环节要带领幼儿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准备(热身、热心)。
(二)、基本部分一般占活动总时间的70%-80%,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即通过一定的身体动作练习,发展基本动作,学习粗浅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培养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性格,发展智力等等。
(1) 教师示范、讲解:
教师示范时要注意位置和方向,要照顾到全体幼儿,也便于幼儿模仿学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次数以2、3次示范为宜。教师讲解时要注意:重点突出,语言少而精,以练习为主, 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有趣味。
(2)幼儿练习:可以分为个人分散式,分组轮流式,集体集中式等。在练习时,教师可以创设了一些运动情境,增加有趣的情节、角色和投放适宜的道具,激发幼儿参与运动的兴趣。
注意练习时,运动的负荷量应由小到大,采用动静交替的方法,避免让幼儿产生过度疲劳或者发生运动损伤。同时要考虑照顾到个别幼儿能力差、体质弱、胆怯等因素,采用降低活动难度或者保护帮助的方法,给每个幼儿安排适合其发展水平的活动。更重要的是练习时,老师一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排除安全隐患。
(三)、结束部分一般占活动总时间的10%-20%,通过一些放松身体的游戏或动作使幼儿肌肉放松,疲劳消除,让身体由兴奋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使幼儿的情绪和各器官系统的工作逐渐趋向于平静活动的状态。
教师可以引领幼儿做深呼吸,抖抖身体各关节,轻松自然的走步,简单、轻松的操节或舞蹈,安静的游戏,或简单的评价与小结,组织幼儿收拾场地与器材等。
三、组织好一节体育活动,教师还要关注细节
(1)、注意运动中要动静交替,剧烈的运动后不能让幼儿马上坐下来休息,可以缓步行走,等情绪平稳后才能坐下,这样以来可以减少活动后心脏的负担,有益恢复疲劳。
(2)、运动后的饮水可以补充在体育活动中失去的水分,但不能一次喝下大量的水,会增加心脏的负荷还会引起胃痉挛控制幼儿的饮水量。
(3)、在运动后要引导幼儿使用体锻毛巾擦汗,当幼儿情绪平稳不再出汗是,要提醒幼儿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体育教学活动要将幼儿放在首位,不管是活动前目标的设定,还是活动中随机的指导,以及活动强度的安排,都应以幼儿为本。这样,才能真正组织好体育教学活动,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