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6-05-14 20:03韩蕾
法制与社会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

摘 要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加强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方式、方法为主要内容,不断探索、创新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对策来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为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作者简介:韩蕾,河南科技大学,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2-238-02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是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在复杂的社会形势下,通过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提出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举措,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深远的意义。

一、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基础

(一)发挥高校教师的引导作用

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高度的责任感,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德育人。尤其是在新时期,高校教师要摆准自己在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的位置,以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感召学生。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专业化水平,使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形成具有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宽容豁达等优秀品质的高尚人格,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他们履行责任和义务的热情与激情。

(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形式,也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第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重视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突出团组织的重要力量。通过团组织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及时发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的、共性的问题,从而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

第三,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塑造。

二、丰富教育内容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手段

(一)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与爱国主义教育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自己的社会担当,从而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自尊心和自信心,责任感和义务感。让青年意识自己对祖国应尽的责任与义务,从而激发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强大的行为动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二)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公民意识教育其核心是要使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以发展国家和社会为己任。

第一,增强国家意识教育。国家的繁荣稳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将国家观念的培养纳入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使得大学生分清国家与集体的概念,时刻以国家集体利益为先。

第二,重视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高低决定着整个中华民族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高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锻炼、日常生活、校园文化来突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第三,加强民主与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法制意识,使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感恩之情既表现在我们的情感之上,更多体现在对国家、社会、家庭和自我的责任方面。如: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报效祖国对我们的培养之情、懂得感恩和回报社会。因此,我们要理清感恩教育的实质精髓,系统地、有条理地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印象,并通过生动的事例,丰富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报效祖国培养之情,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要将这份感恩之情转化为一种责任感,成为自己掌握知识本领、提升意志品质的动力,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四)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底蕴,完善了人格魅力,提高了道德素养,唤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认同感,为更好地培养、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奠定了基础。各高校可以根据学科设置,开设具有鲜明特点的、传承中华文明的公共课和公选课。除此之外,举办各种类型和层次的传统文化主题报告会、论坛,使同学们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与此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类社团建设,通过社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展,让更多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五)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在责任感教育中,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树立责任意识的最好实现平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有校园文体活动、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这些活动是大学生自觉自愿参加的,符合时代特点,满足学生的角色需求,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青年学生的青春与活力,是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磨炼了青年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认识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不断奉献,还使学生真正走出校园,深入社会的各个阶层,用眼睛去观察社会,用双手去帮助他人,用心去感受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优化环境氛围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保障

(一)塑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既是社会的任务,也是社会公众的责任。社会环境的优劣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影响深远。因此,社会应通过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度,来提醒和保障社会成员尤其是大学生对责任的担当,实现赏罚分明,扬善惩恶,弘扬正气。

同时,社会大众传媒也要宣传好人好事,发挥自身舆论导向的优势,传递正能量,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承担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二)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良好的风气、稳定的秩序、幽雅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有利于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首先要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对学生起到感化和约束的作用;其次,加强校园制度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责任感问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活动的教育意义,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从而接受文化的沐浴和道德的洗礼,实现人格的升华。

(三)营造理性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塑造性格、体验人生的第一场所。所以,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第一步就要从家庭做起,从父母做起。首先,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创造自我管理的机会,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言行举止、生活阅历上为子女做好表率和榜样作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指明方向和道路。

四、提升自我教育能力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键

(一)提高自我认识的能力

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他们逐渐将自我探索、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作为自身成长的一种锻炼。但由于其知识和经验的不足,许多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惑,无法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自我认识教育,使年轻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寻找差距和不足,并逐步意识到作为学生,要以汲取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为主要任务;作为子女,应该体谅、孝敬、赡养父母;作为公民,应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尽自己所能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二)提高自我激励的能力

自我认识能力是自我教育的前提,但要使大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教育,还必须同时培养自我激励的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培养、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过程中感受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引导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现实目标结合起来,找准定位,明确方向,不断付之努力;教育学生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其,不拈轻怕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一点一滴中弘扬正能量,勇往直前。

(三)提高自我规范的能力

自我规范是指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自我规范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通过意志力的表达,有效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最终达到“慎独”。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慎独既是提高自我监督、自我调控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的“慎独”,就是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道德标准和道德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坚守道德信念,小心谨慎地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提升修养、净化灵魂、完善人格,达到自尊、自爱、自律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陈鹏飞.“90 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探析.河北师范大学.2010.

[2]夏燕.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路径研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3]范永胜.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探讨.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培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