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生态化数字校园的探索与实践

2016-05-14 10:33高海涛
职业·中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生态化信息化建设

高海涛

摘 要: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0-2020)》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自2012年开始,以“生态化数字校园”的建设为目标,逐步推进数字化校园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逐步完成了预定目标,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就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字校园建设 信息化建设 生态化 以学生为中心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应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一、中职生态化数字校园存在的几个误区

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人心和各级政府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加大,全国各类院校都逐步开展了数字校园的建设,尤其各类高校凭借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雄厚的资金支持,数字校园已初步形成规模。相对而言,中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参差不齐,缺乏有效合理的建设指引。

1.信息化建设重硬件建设、轻软件部署

学校多将建设资金投入到网络中心、服务器、监控、电教平台等硬件的建设过程,但很多硬件缺乏系统的支持,且硬件设备淘汰率高,形成了较大的浪费。

在软件配置方面,学校缺乏整体设计,各系统间独立存在,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

2.数字校园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过程中,部分管理系统的应用势必会改变教师的工作习惯,造成教师的抵触情绪;而且由于长时间、大用户的访问量,势必也会造成系统数据的激增,导致系统运行缓慢。

3.资源重复开发

学校教学资源的开发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封闭的校园网使得教学资源的建设只能依靠本校教师,工作量大且局限性高。各学校资源管理平台、精品课程平台建设也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

二、生态化数字校园的建设探索

现代学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应当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学校环境、课堂、学生、教师、管理等资源的数字化、功能化。通过数字校园实现现实与虚拟、校内外资源的动态整合,并逐步形成生态发展,促进学校教育在更为广阔范围内的辐射与发展。要实现数字校园的生态发展。笔者认为需保证其三个特性:受益面的广泛性、数据的统一性、平台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1.硬件平台适度建设与软件平台超前开发的结合

(1)硬件的建设以适度为原则,它作为数字化校园存在的基础主要应包含四部分内容。

①基础网络。构建学校各功能场室的网络访问,为方便手机等终端的使用,应以无线连接为主。

②监控网络。通过数字化的监控手段保障最基本的安全需求,并可通过网络监控实现教学过程的管理。

③一卡通。校内实现一卡通功能,实现对门禁、消费、考勤等的管理。

④录播、直播系统。实现教师精品课程、教学录像等的录制、制作功能,为教学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作用。且通过此系统实现网络直播功能,提高工作效率。

(2)软件平台应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

①办公系统。实现对各部门工作的有效统一,并介入相关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

②招生、学籍系统。

③教务、学工管理系统。

④学生就业管理系统。

⑤课程资源建设、管理系统等部分。软件平台的建设不应该仅仅实现现有管理功能,而应该预留更灵活的调整空间,尤其是教务、学工管理的系统,更应该是以教育部相关的指导意见为标准开发,要拥有丰富的数字字典功能。软件平台应考虑除PC以外的手机、平板等平台的应用。

硬件建设应该在软件平台建设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逐步完善,同时开发、同时建设。

2.项目建设与机制建设同步实施的结合

虚拟的数字校园与真实的校园相同,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机制保证其高效运转。数字校园管理机制要与数字校园项目及时匹配,其主要机制要包含五个方面:

一是数字校园各平台使用的管理机制。

二是数据的短期、中期、长期备份管理机制。

三是网络安全性管理机制。

四是各类资源持续性建设机制。

五是平台定期维护与完善机制。

3.教学改革与资源建设的结合

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为教学服务,资源的建设应该站在高起点,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支撑,实现对优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信息化。

4.师生良性互动的结合

数字校园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其管理功能的规范、高效,更应该体现在更多的师生受益方面。资源平台的建设教师是建设的主体,学生是应用的主体,保证建设和应用方的有效沟通渠道是此平台重点考虑内容,需加以重视。

5.资源建设中教师与企业力量的结合

在资源的建设中,企业应充当技术支持、原始资源归类收集的职责,教师应该是资源整合者;教师是主力,企业是助攻。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素养,能够使用基本的录音录像设备,能够进行简单的音频、视频编辑。

三、生态化数字校园带给学校的变革

数字校园的全面实施带给学校的不仅是实现了管理的高效化和规范化,更重要的是为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管理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平台的支持。

变革1:教学内容的变革——创建生气蓬勃的课堂

以将教学内容立体化、网络化为目标,学校建设了统一的资源库管理平台,通过实施了资源建设机制,实现教学内容的精品化,最终实现教学内容的体系化。

变革2:教学模式的变革——搭建真实工作环境

学校近年来积极推进了一体化课程改革,为此,学校和公司共同开发了“一体化课程资源学习系统”,师生可基于此平台实现任务布置、资源检索、互动答疑、成果展示、评价考核、在线测试等功能,使教学过程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变革3:师生角色的变革——探索“生命化”课堂

有了信息化学习平台的支撑,使得中职的课堂不再仅仅考虑让学生学会专业技能,而可以实现让他们在中职阶段就具备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协作互助的社会能力。学校的课堂逐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对信息的检索能力和对网络工具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变革4:管理机制的变革——实现基于制度的人性化管理

学校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将原有的零散的、封闭的各类系统整合形成了具有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管理的整体性平台,带动学校管理机制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改进。

变革5:校园文化的变革——适应信息时代的新潮流

传统的校园文化宣传已出现表达形式单一、更新速度慢、投入大等缺点。笔者学校紧跟时代,建立学校门户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及时发布最新动态。学校校园门户网站在2012年被评为全国百佳网站称号。

四、小结

当前,在国家“三通两平台”工程的带动下,信息化工程带动了数字校园区域集约化建设的提升,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推动着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各类创新性的应用实践日益加速,使数字校园建设走向了新的建设阶段。

参考文献:

[1]章航海.中学数字化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探索[J].教育信息化,2009(11).

(作者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生态化信息化建设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