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贞一
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教师心理健康标准是:热爱生活、悦纳现实,善于交往、悦纳他人,自知自尊、悦纳自己。
心理健康教师心态情绪健康心态的主要内涵是:你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你改变不了事实,就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别人,就改变自己;你左右不了天气,就改变心情;你选择不了容貌,那就展现笑容吧!然而,现今社会,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对某省14个地市168所城乡中学的两千余名教师进行的心理检测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不少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焦虑水平偏高,“语言暴力”严重。从分布态势上看: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初中教师;初中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高中教师。这份检测报告显示,中等城市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乡村教师;小学女教师的心理问题多于小学男教师。某市抽样调查了2000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发布称,有四分之三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大,33%的教师为升学压力犯愁。最令教师困惑的是职业压力。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高中教师、男教师、年龄低于40岁的教师、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及未婚教师的职业压力尤其严重。有60%的教师认为工作量大,在所有问题中居首位;33%的教师认为升学压力是最大的心病;24%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47%的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教师这一行业已越来越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行业。教师的强迫性症状、人际敏感、忧郁化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而心理障碍的发生率更是高出正常人群30个百分点。一项研究表明,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六大方面:一是升学压力。数据显示,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是生活中最开心的事情,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是生活中最大的挫折。二是家长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学生家长往往忙于工作,常常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要老师负责,出现问题就把全部责任推给老师和学校,老师感到压力很大。三是学校对教师评价的不公正。四是职称的评聘,职称评聘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职称评聘受挫,不单是经济损失,挫伤的还有教师的自尊心。五是工作负荷大。教师除完成备课、上课、听课和批改作业等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承担了许多繁杂的非教学工作任务。六是过重的家庭负担,经济状况差等。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保持心理健康呢?
一是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应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容易把气发泄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伤害到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教师要学会进行积极的自我心理调适,不做情绪的俘虏。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
二是要有耐挫折能力。知识经济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成功的机遇,更多的是无法回避的心理负重和挑战。这就要求骨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心理耐挫力,在遇到挫折和打击的情况下,尤其是在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和意想不到的打击时,能处变不惊、从容冷静。受了挫折,能沉着自控,保持心态平稳;被误解了,能胸怀坦荡,克制、宽容。
三是要有一颗爱心。教育需要尊重,尊重产生智慧。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个别差异和兴趣特长,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他们,有时还需要用放大镜去观察他们身上的优点,鼓励肯定他们的点点滴滴成绩。即使学生做得不好,或犯了错误,也要善待他们,关爱他们。
四是要有较强的自我调适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挫折,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适时适度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五是要培养良好健康的生活情趣。我们要做到劳逸结合、爱好广泛、锻炼身体、学会放弃,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维持和保护自己的健康的心理。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神圣的,他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所以,作为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