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娟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运用到教学中,让我们的教学呈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通过有趣情景的设置,直观展现图像,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在多媒体的运用中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教学;多媒体技术; 巧妙运用
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把电视图像技术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有效地结合,出现崭新的交互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在亲身的教学中浅谈一些体会。
一、空间图形,具体形象
教师在传统的教学下只能通过口述的方式,在讲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上就显得单一。而通过多媒体的呈现使知识更直观,让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多种窗格图案,并介绍它们的文化价值,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他们感受窗格的美,了解图案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运用,同时让他们知道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又如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中,开始我让学生自己先用2块、3块、4块七巧板依次拼图,再让他们用几块小图形拼出大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最后用一副七巧板拼出各种图案,学生的想法开始很有限,他们只能想到简单的几何图形,但通过多媒体的动态拼搭可以拼出一些小动物,甚至还可以是人运动的姿势,这样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感受七巧板的巧妙构思、变化多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不是只在课本里,它真实地被运用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充分开发学生的智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二、直观呈现,加深理解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而多媒体教学使原本静态的知识、图片,伴随声音、色彩动态呈现出来,此时教师师适时点拨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到知识。例如在对于《认识人民币》的这节中我在“一元等于十角”的设计也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先是通过一个有趣的《熊出没》动漫故事展开:熊二伤心地感慨自己的一元钱没有熊大的十角钱多,让聪明的学生来劝说和安慰熊二,有的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知识已经知道一元等于十角,再通过多媒体出示一元等于十角,整个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声音和图片的效果,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了孩子们积极解决问题的动力,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拓展练习,多种激励
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巩固练习能及时反映出学生对所学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优化学生的学习,而且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在教学中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设计多层次的习题,能够准确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学生们都可以得到发展,较低层次是基础性练习,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到自信,得到提高;较高层次是发散性练习,让中等偏上的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把优秀作业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一同学习,让他们规范地书写作业,养成做事认真的态度。这样教师就可以精心组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优化了教师的教学,也优化了学生的学习。
四、画龙点睛,去芜存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内容的教学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上,教师上课不要总跟着课件走,不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不要一味地堆砌知识,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内化新知。我们在教学设计中不需要时时刻刻用多媒体呈现,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巧妙设计,让课件起到画龙点睛、去芜存菁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但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在平时要加强这方面的技能学习。同时,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善于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充分将多媒体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主学习,发挥主体的作用,最终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的目标,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