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题着手,激活语文课堂教学

2016-05-14 17:38刘春芳
课外语文·下 2016年5期
关键词:标题脉络主旨

刘春芳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解读的切入和深入一直是重中之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标题,并以此为抓手,来开展阅读和训练,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形成。

【关键词】标题;目标;脉络;主旨;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根据标题, 辨识课文文体

初识文本,可以“望题知体”。特别是古诗文,很多标题有着鲜明的文体标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歌”,《雁门太守行》中的“行”就是古代特有的诗歌体 裁——歌行体。它的形式包括韵律、篇幅、句式都自由灵活,内容充实而生动。《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中的“记”,便是描写作者见闻的游记类散文。《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等,就是借某一事物或事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杂文。还有《陋室铭》中的“铭”,《曹刿论战》中的“论”,《出师表》中的“表”,《陈涉世家》中的“世家”都是代表着不同的文体色彩。指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文体,才能追求语文基本常识的规律,从而发掘每一篇、每一类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

二、根据标题,设问生发目标

一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不仅是老师应该胸有成竹的,学生也应该心中有数。绝不能让他们稀里糊涂的被老师牵着走。因此,从标题入手,让学生来生发疑问,确定课堂教学内容,是确保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主体作用的重要手段。一旦有问题驱使,便会点燃学生探究意识和创造热情的导火线,便会促使他们勇于走进文本的深水区畅泳。在学习《幽径悲剧》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首先问大家,面对这个题目,你会有哪些疑问?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提出:哪里的幽径?发生了怎样的悲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剧?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我们本课的教学目标。《都市精灵》,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设问,写了哪些都市,哪些精灵?都市和精灵应该是怎样的关系?就这样,他们带着问题,带着阅读期待,主动地去阅读文本,去理解作者,学习效率得以提高,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三、根据标题,理出文章脉络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一篇完整而且典型的文章,都会显示作者清晰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思路是文本解读不可小觑的重点,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题目就是认识文本的窗口,循题涉文,对文眼的点拨,可以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顺藤摸瓜。有的标题例如《草》《背影》等名词性词组,这些题目大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们可以直接让学生在课本中依次筛选出关于题目的信息:战士误食毒草——主席辨尝毒草——主席乐观议草;点出背影——刻画买橘送别背影——思念背影。有的标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烈日和暴雨下》,根据介宾短语结构,关联词“从……到……”自然而然地将课文结构分为“在百草园”和“在三味书屋”,并且显然有二者比照的况味。关联词“在……下”,明确地把文章的结构展示为并列关系的“在烈日下”“在暴雨下”。思路理清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也就有了章法,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四、根据标题,设计训练活动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中提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因此,语文训练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积极有效的利用标题来设计训练,并以此作为切入文本的主问题,既便于宏观把握,也适合微观深入,往往可以起到读写互促的作用。

五、根据标题,探明课文主旨

例如《童年的朋友》,可以从“朋友”着眼,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成为朋友?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彼此关爱。文中的外祖母和童年的我,恰恰既体现了这些。“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这是她对我的关爱。“不想睡,就不睡好了”,“你小点声说”,这些就是她和我之间特殊的友情。再如《智取生辰纲》中的一个“智”字,可以说高度的提炼了文章中心。就此教学设计集中于让学生在文中找到梁山好汉的“智之所在”。通读课文后不难发现:晁盖他们巧选天时,巧占地利,还有巧妙配合。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机智谋略的具体体现。杨志的“慎”,最终败给了英雄们的智,更可见他们智高一筹。

六、根据标题,品析作者情感

题好文一半。有的标题意味深长,耐人咀嚼。它既有一目了然的表层含义,也有丰富的深刻内涵。有一语双关的,如《紫藤萝瀑布》,“瀑布”一方面指作者所见紫藤萝生长之繁密茂盛,另一方面是指作者所感到的关于历史长河之生生不息的阐释。作者要赞美的不仅是藤萝,还有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之情怀。《窗》既指引发事件矛盾生成的病房窗户,也暗指两个病人折射出的心灵之窗。所以本文的两大重点,一是关于窗的故事情节,一是关于人物的善恶美丑,最终理解作者扬善惩恶的目的。还有意义丰富的,如《安恩和奶牛》,可引导学生辨析思考,为什么题目不是《安恩的奶牛》或《安恩和她的奶牛》,这显然是着意强调,安恩精神上尊重动物,不论贵贱,平等相待。还有在教授《阿长与山海经》时,我引领学生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考了以下问题:1.为什么题目不是《长妈妈与山海经》?2.为什么不是《我与阿长》?3.为什么不是《阿长买山海经》?通过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同学们懂得了原委:原题目既能概括课文内容,又突出中心事件;内涵更为深刻:更能突出我对长妈妈感情态度曾一度变化,且明确其社会底层普通劳苦大众之一的身份;阿长是普通的劳动妇女,但她却让作者终身感激敬重,带给他一世的温暖与鼓舞,《山海经》只是一本印刷拙劣的小书,却视之为宝物,引领他走上文学的道路。二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恒久的。就这样,抓住标题,大做文章,能最大程度的触摸到文本的命脉,实现和作者心灵的契合。

画完了“龙”,只有点好“睛”,才能飞上天空。标题往往就是文本的点睛之笔。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标题,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它是解读文本的好抓手,是激活课堂的好帮手。希望我们能有意识的巧用标题,活用教材,活学语文,从而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拥有实际的教学内容,实在的教学过程,最终取得实惠的教学效果。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标题脉络主旨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故事,让学生语言能力有效提高
浅析新闻标题翻译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平淡真实显主旨
巧拨千斤解“标题”
“知行并进”与“从做中学”理论脉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