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华
摘 要: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指引着低年级说话写话教学“人性化”的方向,一再强调让低年级的孩子“有兴趣”写,把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摆在首位。结合实际教学事例来谈谈激发小学低年段孩子写话兴趣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写话;兴趣;低年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学生用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诉诸语言文字。然而,在教学实际中不难发现高年段的学生对习作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存在着无话可说,有话难说的现象。而习作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积重难返的尴尬处境。为此,长期担任高年段教学的笔者转教低年段,试图从提高低年段学生的说话、写话的兴趣入手,期望通过教学实践解决学生习作的老大难问题。经过几年反复的思考与实践,总结出以下粗浅体会。
一、成功感——习作兴趣的保鲜剂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一个学生如果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脑力劳动的成果,他学习的愿望就消失了。”写话教学也一样,让孩子体验成功很重要。如何让孩子轻轻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呢?这就要求我们想方设法去降低写话的难度。
1.搬来教材,做孩子的“垫脚石”
我们的教材都是精挑细选文质兼美的篇目,低年段的课文大多童趣盎然,语言富有感染力,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也是丰富孩子创新思维与想象力的好文本。只要我们能够合理利用,找到合适的训练点,那些在结构上有特色,在思想上有深度,在意境上有韵味的好词佳句,都能为孩子写句、写话提供很好的范例,这就好比为摘苹果的孩子搬来一块“垫脚石”,让孩子踮踮脚尖就能摘到苹果。
除了我们的语文教材,其他学科的教材资源只要我们能够创意地整合利用,同样能成为降低孩子写作难度的“垫脚石”。
2.善用“下水文”,给孩子一把助力的拐棍
“下水文”是指教师运用自己撰写的文章为学生传授写作知识的一种示范性教学手段,是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是教师能善用“下水文”,就能大大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尤其是低年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幼稚的发展初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常常对写话训练缺乏足够的耐心,由于生活经验少,字词积累少,初学写话时表现得比较无措,往往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层次混乱、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等毛病。所以“下水文”对低年段孩子的习作引导尤其重要。实践证明,只要你能合理运用,“下水文”就如一根拐棍,为孩子习作助上一把力,让孩子轻松体验习作的成功感。
不管是“垫脚石”也好,“拐棍”也好,其实都是帮助孩子降低写作难度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让孩子感受到习作的成功感,才能为他们的习作兴趣保鲜,为此,今后还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
二、生活——习作兴趣的生长点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两个理念是如出一辙的,都告诉我们生活与习作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儿童的世界缤纷多彩,一只小甲虫、一尾跳跳鱼、一片红叶子都可使他们欢快雀跃,引发出他们的奇思妙想,然而,为什么孩子每次面对习作都要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呢?很多时候下笔了,写出了文章却干巴巴的,太多的套话空话呢?我想,这与我们在教学中无法把生活与习作联系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有很大关系。
1.在校园生活中寻趣
小学生平均每天在学校里生活6个小时,师生一起上课,一起活动;同学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互相交流着生活、学习上的体验和感受。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口语交际训练的好素材。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都是孩子习作当中很好的素材。关键是教师要擦亮孩子的眼睛,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2.在课堂中寻趣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意思是说儿童的性情,都喜欢游戏而不喜欢拘束检点,现在教育儿童,一定要使他们向精神振作的方向发展,如此内心喜悦,他的进步自然不能停止。儿童天生爱游戏,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和欲望。把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寓于游戏表演,能使低年级孩子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学会说话,练习写话。
3.大自然中寻趣
低年段的孩子好奇心强,对直观的事物,形象思维以及形象化的语言都特别感兴趣。遇到什么新奇的东西都喜欢东看西瞧、连听带摸,一片叶子、一只蝴蝶、一棵小芽都会使他们幼稚的童心开出花来。语言正是同五光十色的事物一起进入小孩子头脑中的,使他们的语言也变得丰富多彩。由此可见,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我们农村孩子,开门便见满眼的绿色,农村给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写作素材。只要教师抓住时机适当点拨,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就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三、评价——习作兴趣的抗氧化剂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是写话教学的开篇之作。然而,低年段的儿童随意性强,抗干扰能力较差,对同一个事物无法保证长时间的兴趣。因而,恰当而多样的评价方式便是保持学生写话兴趣的抗氧化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注重实效,给学生的习作、日记提供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意愿。评价方式要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心布置、实施,不可千人一面。而对于低年段的孩子来说,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受学生认知水平的制约,显然还不能全面铺开,要求教师手把手教,因而低年段的学生评价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同时需要老师有独运的匠心。
1.构建属于师生独特的评价语言
对于教师在习作中的批语,中高年段的学生能看懂老师的评价语言、修改意见,清晰老师的指向,然而,低年段的孩子认字数量有限,理解能力不强,因而,低年段的教师评价语言应以简洁的语言、符号、图画为主,并与孩子约定,这些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2.习作课堂上善用激励性评价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学生的老大难问题——习作,激励性的评价显得尤其重要。除此之外,有形有实的评价制度也是让学生保持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3.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认同,儿童尤其如此。因而,要在平常的教学生活中,善于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习作成果,感受到习作的喜悦与成功。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求真──童真、童趣、童语;求
实——有实在的内容,不空洞,讲实话,讲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求活──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写自己最想写的,用自己最方便的形式写;求新──尽量不和别人雷同,习作要写新发现、新感受、新想法,从内容到语言,都是自己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为着力点,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对美好世界的独特看法,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这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创新。
参考文献:
曹敬涛.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J].学周刊,2012(13).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