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韵
[摘 要]教师的语言艺术包含两大板块,一是口头部分,二是书面部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灵活运用语言艺术,为学生呈现出一堂精彩、丰富的课堂,应该注重以自身的教学方法引导、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从而推动自身全面发展。从语言艺术方面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共同探讨拓展、深化语文教师语言艺术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艺术 初中语文 渠道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27
一名优秀、尽职的初中语文教师要致力于将课堂教好,提高语言艺术将是必经之路。初中生尤其有特点和个性,语文教师要从学生身心具体情况出发,走近他们,了解他们,适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不断运用恰当有效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奇妙浩瀚的语文世界中。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从思想、行动上训练和提升语言艺术。掌握语言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实践,在课后不断思考和总结,一步步慢慢摸索出来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
语文教师在初中生面前是一个榜样、前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以不断促进自己的教育事业在正确轨道上顺利前行。
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与学生观,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从“教书匠”转变为学生的陪伴者、引导者、缔造者,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语文学习是一个纷繁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首先就应该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价值观,让学生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点比较突出,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审视学生,不能总搞老一套,走老一步;要善于化解学生厌学的情绪,逐步引导他们将心思放在学习上,以一名长者的身份去接近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以幽默、精辟的语言对学生循循善诱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协调,教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学生在下面认真倾听,师生之间教学相长,这才得以形成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初中生容易对某一单一的事物厌烦甚至厌恶,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但凡教师只顾教学内容的灌输,在课堂上喋喋不休,更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不要总是依教材上有什么就念什么,要更新教学方法,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一味被动接受的模式,形成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堂一开始,正是学生精力最集中、情绪最高涨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有效教学的时机,逐步将学生带进课堂活动中。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从身边的生活切入,举例说明自己买橘子、搭火车的经历,以生活中的事例来导入,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在这时兴趣随之而来,精力就会放在语文学习上。
三、运用书面语言做好板书工作,呈现精华内容
教学过程是一个口语和书面语并用的过程,它不仅要求教师能够运用流利的口语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强调教师要做好板书工作,将精华内容呈现出来。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只有在真正接受、理解知识点之后拿起笔来记录,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入透彻。
语文学习是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经过某一课堂之后就能够彻底学会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学会记录,将知识点记在本子上,多动笔多动脑,才会对知识点有切身的感悟。教师在设计板书的时候,也要注重科学、合理地对知识点进行分类归纳,为学生明晰重点、难点,通过视觉上的呈现,发挥直观教学的作用,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初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认知、思维、素养、情操等方面有积极作用,语文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教师以正确的口吻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知识的殿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注重师生间的和谐统一,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初中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语文教师运用适宜的语言艺术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智力、能力、思想、心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当学生真正掌握语文这一学科的知识后,才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为日后的发展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