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016-05-14 07:32杨培华
学周刊·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杨培华

摘 要:新课标倡导教学活动要以生为本,并指出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关爱,进而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77

无论是传授给学生知识,还是开发他们的智力,无论是培养学生的情感,还是培养他们的思想品德,都需要学生的参与,而教师也无法代替学生的读书、分析、思维,更不能将语文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把他们当做课堂的主人,使学生树立主体意识,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都获得较好的发展和进步。笔者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现表述如下,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一些借鉴,进而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心中有“人”,因“人”施教,评价学生要以正面为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和弱势智力领域,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进行教学,才有可能发挥他们各自的长处和优势,才能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才能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比如,我们班的一个学生总是不能利用作文课的时间完成习作,而是到了第二天才能够交作业,听到课代表的反映后,我没有批评那位学生,而是找到他了解情况。原来,他习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作,那时候他思维敏捷,文如泉涌,一挥而就。于是每到作文课,我就让他自由看书,第二天再交作文。结果他成了全校闻名的写作能手,他的作文还在县级作文大赛中获奖。当然,我也注意培养这位学生当堂完成作文的能力,以免他在考试中不能及时完成习作。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情感流露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平时要和学生打成一片,既当孩子们的老师,又当他们的朋友,再加上一点幽默感,这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学生会乐于与老师交流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自然而然,当教师走进课堂后,学生也会觉得学习是轻松愉悦的事情。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如何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教师需要寻找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信息,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结合点,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童话故事,包括《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美丽的小公鸡》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朗读、或表演,寓教学于活动中,学生很容易进入教学情境。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静态讲解,有助于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或用眼观察的主体性活动中学习课文。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演示,用音乐、声响营造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学生学习语文也是为了更好地用它进行交际活动。有不少小学生有害羞心理,羞于在课堂上开口,不敢回答问题,不愿意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些交流机会,引导他们大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和表扬,进而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比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分工合作,互相交流讨论,共同总结,合力完成预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课文,还加强了彼此的交流和联系,而且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其中,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再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辩论题目,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并在课下认真搜集和整理资料,课堂上再进行辩论,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发言、交流的机会,也激发了他们表达的欲望,使他们积极投入其中。

四、以激励为主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激励能使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常用的手段有:(1)教师表示对学生某一方面才能的赏识。如“你读书时总有独到的见解,真了不起” “你很会说话”等,但这种激励要言而有据,让人信服,这样才能鼓励学生继续努力。(2)让学生尝试成功。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部动力,从而更自觉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浅或过深的目标都不能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即便有的学生的回答不正确、不完整,教师也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方面去鼓励。比如,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学生举起了手,他的回答引起了其他同学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教师就要从这一点上表扬他,使他树立信心,这样他就会逐渐由举于发言变为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

此外,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学生性子急、爱冲动,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教师的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和创新。

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娟.小学语文教育与学生主体发展之探讨[J].学周刊,2013(11).

[2] 刘光.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

[责任编辑 赵景霞]

猜你喜欢
主体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