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英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把握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创设阅读情境,抓住情感线索;鼓励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
关键词:兴趣;词句;情境;质疑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73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搞好阅读教学,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利于陶冶他们的情操。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想方设法搞好阅读教学,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搞好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把握课文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赏析精彩句段、把握文章主旨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初读感知,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朗读的方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锻炼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提倡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我开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战争时的鼓角争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了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时代。听完歌曲,我乘机发问:“《三国演义》中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有的说:“喜欢张飞,他勇猛豪爽、天真鲁莽。”有的说:“喜欢赵云,他忠肝义胆、武艺超群。”有的说:“喜欢黄忠,他老当益壮,有献身精神。”还有的说:“喜欢周瑜,他年轻有为、足智多谋。”当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我话锋一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我国宋代的大才子苏轼最欣赏的是谁呢?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他情有独钟呢?现在就让我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从中寻找一下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放声朗读,有的默诵,有的一边朗诵一边表演,大家兴致勃勃。
二、抓住重点词句,领悟思想内容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品味、感悟语言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字、词、句进行“咬”文“嚼”字,让学生在领悟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意境的同时,揣摩语言的情韵,品读文章思想内容。在引导学生揣摩文字所包含的“情韵”时,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动作神态,注意事物状态的动词、形容词,注意有特殊语序的句子,注意重复出现的词句。如在教学《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课时,我让学生反复阅读下面这两句话:“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侧。”“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下截,把腰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反复阅读,学生找出了描写动作的一系列词语:“起、踢、相、走、脱、倒缴、拔、趁”,并体会到了这两句话是对鲁智深斗泼皮和拔柳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鲁智深精明干练、力大无比、武艺高强。
又如教学《感悟珍珠港》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互相交流、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探讨“写完纪念堂、介绍完珍珠港事件后,作者的感悟是什么”。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仔细阅读,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抓住了重点词句,找出了文章的中心:“人类呀,若是继续滥用战争,你终将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这句话是作者张抗抗对珍珠港事件最真诚、最深刻的感悟。而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主旨,学生理解起文章来就容易多了。
教学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和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之一,属于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对感悟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三、创设阅读情境,抓住情感线索
在阅读富有情感的文章时,教师应创设阅读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先发现文章的情感线索,从整体上把握人物情感的发展变化,再抓住描写人物或作者的心理活动、神情、态度、情感、动作、行为等词句,联系上下文或背景细细领会,体验情感。
如教学刘湛秋《雨的四季》一课时,我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阅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并抓住课文的感情线索来理解课文。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了文章开头——“我喜欢雨”干净利落地开篇点题,并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我肯定了他们的发现,并强调说:“全文就是围绕‘喜爱雨和‘赞美雨这两点来展开描绘的,写出了春雨的娇媚、柔情,给大地带来了勃勃生机,写出了夏雨的‘热烈而又粗犷,写出了秋雨的‘端庄而又沉思,写出了冬雨的‘自然、平静。”
四、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创造意识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具体来说,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不完全的或未必有结论的问题或背景,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或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自行提出疑难,自行思索解决,以锻炼学生质疑问难的主动性。如教学《荷花淀》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小说反映抗战生活,但在作品描写的背景上看不到硝烟弥漫、鲜血淋漓,看到的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这是不是一种失真?”该学生的发问就非常有价值,是学生创造意识觉醒的体现,要好好地保护和提倡。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问难,这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尽快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而且有利于学生感悟课文关键词句对表达中心主旨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阅读,重视阅读的过程、内容以及方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创设适合学生阅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赵振山.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民风:科学教育,2013(2).
[2] 张敏.系统论角度下中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探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