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良伟
【摘要】《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模式较为保守,不能完全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笔者经过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尝试从供给侧思路为端口,打开《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困境,从课程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从而使书本化的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和职业拓展能力,良好的完成了知识、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为高职旅游类专业教学实现优质、高效供给提供借鉴。
【关键词】供给侧;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改革项目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5.010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供给侧”这一理论为研究性学习的资源拓展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从“供给侧”视角来看,“研究性学习”的改革,应明确课程资源端的价值转变[1]。旅游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导游人才,更应注重教育资源供给的调整,由供给侧端口切入,打造更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专业体系和课程。旅游专业类课程应借此打开思路,增强课程供给效率,使该课程能够成为优质的教育供给资源,提高课程的对高职学生的适用性,加强课程学习方式的灵活性,满足人才市场对导游人才的需求,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切实具备职业能力,为逆市上扬的旅游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中国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专业的基础平台核心课程,本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各旅游地理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主要旅游区、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以及其旅游价值,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概况,加强旅游服务素养和技能。本课程也是旅行社运营实务、旅游线路设计、导游实务、导游基础知识等高职旅游专业主干课程的重要支撑。笔者多年来在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担任《中国旅游地理》教师,根据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尝试从供给侧端口入手,以《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为试验点,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尝试提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供给质量。笔者将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以实现精准的教育供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真正有职业技能和素养的旅游人才。
一、课程目标靶心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是一门课程本身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一门课程开发的关键,要想上好一门课程,必须首先明确该课程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培育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能力,梳理归纳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学习过程应有明确方向和目标,根据专业教学培养方案,确定学生在每门课程经过学习所能达到的结果,也就类似于学习过程的靶心,起到精准定位和方向指引的作用。笔者首先精准定位《中国旅游地理》的课程目标,使课程目标首先重建靶心功能,调整《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惯常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能够尽量贴合学生的实际教育需求、满足社会的对导游人才的能力需求,成为教育供给资源调整的首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目标中,主要注重知识类目标的建立,认为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技能,掌握中国发展旅游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了解中国不同的景观特色,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熟练掌握阅读旅游地图的技能,培育积极乐观的生活情趣,在旅游美中陶冶情操、完善修养、提高素质。随着时代进步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能力需求也随之提高,随着智慧旅游、智慧导游机、多媒体语音系统在景区和手机用户端的普及,使知识性学习目标不能再占据主导性地位,旅游人才是否能够适应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旅游市场成为能力培养重点,因此,笔者将《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目标调整后如下:
1.知识目标,掌握各类旅游地理资源的旅游价值、空间分布规律;学习与掌握我国重要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学习与了解中国不同地域的景观特色,能正确解释其地理成因和禀赋特性。
2.能力目标,对中国各区域旅游资源能够进行初步调查与分析;学会各类专题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技能;学会区域旅游设计的技能(旅游目的地系统设计、资源整合旅游产品组合、旅游形象设计);制作各地旅游资源解说课件及讲解技能;搜集、整理、归纳电子资料(互联网、视频)及纸质(书本、报刊)介质上相关旅游地理知识并吸收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学会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旅游欣赏能力,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以上教学目标更突出了持续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点,重视培育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现代素养,打破了传统《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单纯灌输知识的教学目标现状,为教学找到了确切的靶心方向,达到了有的放矢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一)编写校本教材,提供模块化项目教学过程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2]。按照“以职业能力目标为导向,构建基于工作体系的高职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打造中国旅游地理项目化课程,同时创新改革为模块化的教学过程,将本课程的核心落在对相关地理知识的应用上,以技能化、能力化培养为贯穿思想,将旅游地理分为3大整体模块,16个细分模块,构建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作项目课程体系。3大模块为: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分类及其成因应用、中国区域旅游地理知识应用、综合应用模块。16个小模块分属3大模块,是3大模块的细化知识应用点。在3大模块中,第1大模块细分为4类不同的自然旅游资源类别;第2大模块主要是将中国划分为8大一级旅游区,根据8大一级旅游区的知识点设计应用;第3大模块主要是将旅游区划知识再次进行整合与综合,根据知识应用点进行不同类型的项目设计,全方位立体化的使学生真正对中国的旅游资源禀赋和区域旅游优势有深入了解,并通过工作项目和任务的完成,对知识达到应用的程度,同时也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具备了分析能力和逻辑组织能力。模块与项目设计详见表1。
(二)加大自主学习项目,为学生培养主动学习理念
随着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知识爆炸、信息量猛增,在大学期间无论学习多少知识都会迎来知识淘汰和更新的问题,在学生毕业后,大学期间学习的知识必定不能完全满足工作中对知识的运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点,也有更新快的特点存在,例如在中国各个旅游大区分布的旅游景区景点经常有更新和变动,不断的产生新的景区和景点,也不断的有景区景点找到新的宣传营销点,而各个旅游大区所属的行政区域也不断产生新的资源禀赋整合行为,新的城市规划建设、城市交通状况等也会不断优化,因此本门课程的知识更是日新月异。所以在本课程中,主动性学习能力是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带给学生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捕捉知识的动力,才能使学生在工作后不拘泥于已有知识,跟上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
学生自主学习定义包含三个特点:他们采用自主的学习策略、他们面对自我学习成效回馈的积极响应、以及他们互动地推动学习过程[3]。参照表一可见,笔者在课程的项目设置和课堂组织中,重点放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完成度上,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逻辑能力、学习能力。例如在东北旅游区的学习中,以旅游线路设计过程代替了传统课堂讲授东北旅游区知识点的方式,学生为了完成新型旅游线路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以下步骤:1考察该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状况,寻找线路目标需要的旅游资源;2考察目前市场上东北旅游区的主流型旅游线路设计和报价,同时考察旅游市场上东北旅游区的新型旅游线路和自助游线路;3分组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线路,撰写设计文稿,并进行设计理由阐述。在以上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搜寻该旅游区的状况和信息,并能从实践落手,具体进行信息的组织和运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同时还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迅速做出信息搜集反应,马上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
(三)交叉课程项目,增强学生学习互动性与趣味性
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和其他课程开设共同课堂项目,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共同课程内容,例如,围绕导游专业的“旅游线路设计”的职业能力,将《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与《旅游线路设计》课程紧密结合,每学期设置四课时交叉课,由《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师与《旅游线路设计》教师共同设置教学项目,两门课的教师共同授课,在本专业的旅游线路设计实训室利用中国地图、笔记本电脑等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利用两门课的共同知识完成旅游线路的设计,为旅行社模拟制作旅游产品,为游客模拟安排旅游路线。同时特别关注旅游区域资源价值与市场需求识别,根据《旅游资源》课程的进度,要求学生进行旅游生态保护设计和旅游区域资源评估等小组作业,实现与其他课程的无缝对接,使学生能够充分将知识学以致用,通过以上交叉式任务引领的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知识的同时,能够同时学会旅游资源调查与分析,学会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等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多学科、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具有生态保护意识与创新设计意识。
三、建立项目积分模式评价与考核体系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课程考核方式,正逐步被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所替代。而在评价系统方面,已有系统多是基于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试卷分析评价系统,对过程考核的评价缺乏研究[4]。本课程已将课程内容和学习过程进行了直接性更改,因此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与考核体系也应按照项目化课程的要求,开拓对应考核模式。笔者采用了项目积分模式,每学期完成16个项目,每个项目对应不同的知识点,学生完成每一次项目之后,均需要进行考核,学生需要通过每一个项目的考核,才能最终完成本课程学习的学分,从而获得该课程完整成绩,即每个学生均需要通过贯穿整个学期的16次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而摒弃期末考试试卷答题式的考核模式。由于多数项目是划分为小组整体完成执行,因此笔者将考核方式分为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各占50%比重,小组成绩主要体现小组整体方案制作效果,而根据小组成员的分工具体汇报,再由教师确定每个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分别计算权重后,计入每个成员的总成绩。
四、课程后续改革方向
在本次改革实践中,《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将重点放到了教育资源供给一端,从课程供给质量入手,切实做到了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多样化实训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旅游类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实操能力起到明显效果,以期为提高旅游类高职教育课程自身质量,打造精品课程寻求切入方向。课程取得初期成效后,还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完善,主要为三个方向的深化:1实训场地改革。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教改中,需要我们进一步创造项目实践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项目合作[5]。课程实训方式还应进一步从教室走向场地化,从学校走向景区化,从室内走向室外。2实训课时改革。在该课程进行了项目化教学后,课时明显不足,原有的学期72学时教学时间比较紧迫,刚好完成所有知识点的项目,只能进行一次综合项目实训,还应专门增加6课时左右,增加整合性的综合项目实训时间。3激励机制改革。目前主要是硬性要求学生完成项目,同时以项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项目教学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采用场景化教学,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角,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6]。但尚未有实际的激励机制形成。以上是目前笔者下一步教学改革的方向,也希望能够进一步寻求量化考核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章秋雅.“供给侧”视野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J].教育探究,2016.02:51-53.
[2]侯倩倩,杜福现,侯飞飞.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J].亚太教育,2016.13:192.
[3]霍秉坤,徐慧璇,黄显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培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2.07:20-27.
[4]高艳.高职课程考核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3.
[5]王生.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教改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8:97-98.
[6]于忠涛,朱芳芳.项目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改研究——以高职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4.11:24-26.
Research of Curriculum Reform about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ic in Higher Vocational
JIANG Liangwei
(Shando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is higher vocational tourism specialized backbone course and base course.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the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teaching mode more conservative, not full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ining skilled talents. After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writer tries to supply ideas for port side, open the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teaching difficulty, from the course target,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etc, put forward specific ideas and methods of teaching reform, so that the books of knowledge into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bility, good to complete the knowledge, ability, professional quality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tourism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supply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Keywords:Supply Front; Chinese Tourism Geography; Course Reform;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