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因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因素”涉及范围较广,其中最基本的方面就是学情——学生学习文本的情况,即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或教学过程之中是否自主、积极、有效地学习文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以学定教”。
且看很多语文教师是如何“定教”的——
有的教师向学生提供教学案(把自己的甚至备课组全体教师阅读和思考出来的内容外显为目标、提纲、问题、练习,然后印在纸张上发放给学生),以此来摸底,然后加以评判、引领、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做虽然可以确保学生不得不学习、不能不按照要求学习,却并不意味着他们想学习,更不意味他们在学什么、在什么地方学得最深上能有自己的选择。教学案不能覆盖潜在的学情或学情的所有方面,便会导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
有的教师虽然向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但因自己疏于管理,结果不少学生对文本连最起码的“浏览”都没有进行过,于是在极度失望后只好自己满堂灌、满堂问。把“穷底子”当学情,便会导致越俎代庖式的教学。
有的教师不去真正接触任何一个学生,也不通过现场对话了解学生,而直接把备好的教案和盘托出、强力推行。学情一片空白,便会导致闭门造车式的教学。
一言以蔽之,学情在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中,往往是虚拟、虚构、虚设出来的幻像,而非学习的“真身”。为此,我们呼唤以“真正的学情”确定我们的阅读教学!
真正的学情,只能产生在具有主体性的学生身上,而不是靠教师自己来杜撰。
真正的学情,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管理,从而避免课堂教学从零开始,从虚无出发。
真正的学情,一定让学生有机会汇报学习成果,而教师善于从旁倾听。
真正的学情,往往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展露他们对文本的原初感受,而教师甘处守势并借力打力。
就学生来看,学情来自他们对文本的裸读以及裸读之后对文本的原初感受,来自他们对这种原初感受的积极表达。
就教师来看,学情生成于我们对学生那种原初感受的关照之时,生成于让他们的原初感受直接启动课堂之时。
可以说,有了真正的学情,教师便有用武之地,便能尽展动态性的教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