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国情怀” 才有“教育家”

2016-05-14 18:03严华银
中小学校长 2016年5期
关键词:南疆华山教育家

严华银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5—0025—03

邱成国校长身上,最震撼我的,是他的“家国情怀”。邱成国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华山中学校长,也是教育部首期名校长领航工程江苏干训中心班学员。对他的特别关注,是由于他在第一次集训交流中提及“教育维稳”的理念。还记得与会专家对这一理念的质疑和邱校长稍有点情绪化的辩解。后来我成了邱校长的指导老师,再后来我就带着专家和学员前往他所在的学校进行调研和诊断。

华山中学之旅很不平凡,这几乎是我们所有人的感受。邱校长精心地安排我们不仅观察华山中学,而且走访了华山中学所对口援助的南疆地区多所中小学,其中绝大多数是民族学校。两三天时间里,我们从乌鲁木齐到喀什,再到皮山、和田,去了三所小学,带着慰问品访问了两户维吾尔族学生家庭,接触了相关团部、师部和兵团总部的教育领导,亲身感受到民族地区教育的差距与发展的相对迟缓。沙漠的浩瀚不测、胡杨的古老顽韧,激不起我们的诗性。听不懂汉语的维吾尔族孩子,艰难开设着的汉语课程,师资的紧缺,让我们忧心忡忡。这真是不到新疆不知地域有多辽阔,不到南疆难以真正理解稳定和谐有多么珍贵。

当然也有让我们欣慰和感动的,那就是华山中学派驻在各所学校支教的老师。他们从远在千余公里之外的华山中学过来,一干就是半年甚或一年,抛妻(夫)别子,帮扶教师,引领教学,关爱孩子,甚至以本就不多的工资资助民族孩子和家庭。与这些老师交流,他们并无多少慷慨激昂。也没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就是为了未来区域能少一些不稳定因素。这就是邱校长之“教育维稳”的理念。只有在南疆的亲历,你才会知道,“教育维稳”对于南疆是多么贴切的教育理念,是多么真实的教育主张,是多么有价值的教育观。

长途跋涉,风尘未洗,我们终于最后走进华山中学。华山中学位于库尔勒市,这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和山林特点的塞外绿洲,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悠久历史和多重文明交汇滋润下的华山中学,因为邱校长的10余年励精图治,真正实现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理想,其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等综合教育评价指标一枝独秀,成为兵团乃至全自治区非常出色的学校。他们的“才丰似华,德厚如山”的教育理想,“玩在华山”的教育理念,合规律,有人性;成熟、鲜活;切实、个性,显示出这所学校文化的应有品位和风格。

成熟,稳健,声名远播,邱校长可算是功成名就。如今,很多校长都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升学书”,而邱校长却从一般办学格局中突围,提出“教育维稳”的理念,并做出务实的制度安排,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一批批教师被派驻到南疆广大地区的学校,真正做到了不仅“口惠”而且“实至”。邱校长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支持、援助南疆广大区域的学校,并且已然用非常切实的行动做出实实在在的实绩呢?

在与邱校长的交流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我是“兵团二代”,我生于斯长于斯,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南疆教育、社会事业乃至稳定做出努力,而教育恰恰可以通过对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引领、教化,以文化人,增强国家意识,实现文化认同,达成民族和谐。

我以为这就是“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体现。这种家国之爱,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它如浩浩江河,载满浩然正气,源远流长,代代传承。从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到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从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死不休”: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代仁人志士慷慨悲歌,呈现的是一腔爱国热血;肝脑涂地,展现的是赤诚的“报国”情怀和精神。这情怀,惊天地而泣鬼神:这精神,感日月而动江河。中华古国因为它而总得圆满,中华文明因为它而总得存续。

邱成国校长身上这样一种闪闪发光的“家国情怀”,当然传承自古老中华的先贤至圣,也得之于他的兵团父辈的“家国”基因。表面看,这其中难免有对父辈事业的承继和捍卫“小我”的因素,但他的襟怀和理想,显见其早已是“小大无界”、“家国一体”。实质看来,家国情怀,也许起因于“家”,但总是汇流向“国”,它真诚、厚重,沉甸甸,活生生,身植于大地,而其义直抵云天。

正因为此,富于家国情怀的校长,从来就关心教育的立意高远。华山中学的教育着眼于长远,他们不仅仅关注孩子的今天,他们更重视学生的未来。他们从来不回避质量,但这种质量的获得,是基于孩子身心健康和教育基本规律之上的,依靠教师教育教学智慧的辛勤努力。华山中学的老师们总是说,我们的教学理念是“玩在华山”,但学生之“玩”,来自我们教师的“不玩”,老师辛苦十分,可能才有孩子快乐一分。每读华山校训“才丰似华,德厚如山”,这种真正为孩子一辈子负责、一生奠基的教育理想和践行,都让我深深感慨邱校长和他教师团队的优异。

不仅如此,教育家型校长教育立意之高远,还表现为对于学校和教育本身的超越。校长当然应该是一所学校的校长,好校长就是那些把一所学校建设好、发展好的校长。所谓建设好和发展好,也就是本真、朴素而务实,合乎规范和规律,既成就学生也成就老师,同时也成就自己。在我看来,好校长就是那些能够让一校教师和学生生活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校长。

即便如此,这样的好校长也还不是我心目中的教育家型校长。身处一所学校,情系整个教育,由一校之进步进而关注整个教育的变革,并且能够为现实教育的改变,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理性思索,踏实创造,“出有用之“谋”,“划”务实之“策”,那才是教育家型校长:由教育进而重视教育的社会责任,国家使命,其言其行,始终以家国为己任,洋溢着家国情怀,那才是教育家型校长的大智慧、大胸襟、大气派,也是教育家型校长的至高境界。在今天,对于教育现实的忧虑和关切,对于求真、向善、审美教育的坚守和倡导,对于摧毁人性的邪教的高度警惕和批判,对于教育理想的深切呼唤和切实力行,对于一校进而一个区域教育改革和改变机制的设计和安排,特别是从一校小环境的微观变革做起,进而辐射和影响区域学校和教育的大环境,这种种的“言行事功”,既是现实中国教育对于优秀校长和教师们的殷切期盼,也是教育家型校长们的精神追求和毕生使命。

家国情怀,总来自教育人生命主体的自觉。兵团人的献身祖国和民族的精神,兵团环境熏陶渐染,这种种因素聚集于心,而逐渐化合、融汇,进而逐渐积淀、孕育,又在一朝顿悟中破土而出,吸纳大地万物之精气,终于生长成有血有肉的参天大树。而一旦了解到南疆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感受到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如邱校长一般的兵团后人早已生成的“家国情怀”马上被激发,且迅速升温,最终点燃,成就烈火燎原之势。

“教育维稳”是针对南疆的社会局势,根据教育“价值”、“功能”乃至学校教育现实职责的可能性,做出的从感性到理性的真实判断。邱校长所言的“学校多一个孩子,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的因子”,很实在,很有用:“学校多教成功一个孩子,未来社会就少了一份不稳定因素”,很理想,也很朴素。但这却不是每一位校长都会做出的教育考量和自觉哲思。

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种关乎社会和未来的大局深思,华山中学其他管理者和老师们,就几乎毫无悬念地将“支教”顺理成章地演化为华山中学教师的“团队共识”和“集体意识”。

家国情怀。从来拒绝世俗和功利。它生发于个人、团队或者单位,但它绝对超越世俗和功利。也许富于这种情怀的英雄,一向抱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情结,但一定不是从功名利禄出发,也不是为着小我的利益诉求和回报。所以,才有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贞:才有弱女子花蕊夫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的悲叹。也才有邱校长和华山中学的不带有任何个人和单位功利的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分赴南疆广大地区薄弱中小学的帮扶、引领和全心全意的指导。

当下的中国教育,虽然在均衡和公平的“外延”追求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内涵层面的“应试”如巨大的泥淖。让孩子和教育工作者包括校长们苦苦挣扎,步履艰难。纠正应试的偏差,需要教育家型校长的“打开大门办学校,跳出教育看教育,着眼未来育人才”。这其中,家国情怀的修炼和养成,方可如滋补骨血精气的良方,较好地提升校长、学校和中国教育的品格、视野和境界。

邱成国校长已然是一位优秀的先行者,他自身和他的团队成员的身体力行和成效日彰。追寻其“所以然”,我们几乎别无悬念地直觉到,家国情怀是其最为重要的精神和动力之源。

可以设想,这丰足的“源头”,还将催动邱校长在教育学家型校长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高。

[责任编辑:刘新丽]

猜你喜欢
南疆华山教育家
多彩的华山
南疆木棉红似火
颜回之乐
藏在华山中的美
中华之源——西岳华山
《琴童》顾问阵容
南疆干部
华山旅店盗窃案
做活南疆“棋眼” 取得全盘胜利
阅读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