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华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949(2016)05—0021—05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着眼点是学生,着力点是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专业工作,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如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这一中心工作,以专业引领为载体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在学校第16届教科研年会上,我“以专业引领为载体实现政治引领”为题对一年来的实践尝试进行了总结与回顾。
科研年会是组织学习及反思的重要方式之一。目前,我校教改处在深水区,作为党委书记,如何紧密结合教师的科研实践,结合科研年会在教改深水区发挥领航作用?如何以专业引领为载体实现政治引领,全面推进学校在改革创新中不断发展呢?下面以案例加以说明。
二、个案陈述
周老师是我校的青年化学教师、党员,他积极参加了互动武教学研究课题组,下面就他的报告加以分析。
(一)报告概要
周老师汇报的题目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互动式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座位排布方式)变化了。座位的排布从面向讲台的传统的“排排坐”,改变为面向教室中心的“U”字形排布。
第二,理念阐述。一种理念认为“我看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了,我记住;我做过了,我理解了。”而美国silberman于1996年发布了主动学习原则:“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听到看到了,能记住一点点;我听到看到,提问讨论了,我开始理解了;我听到看到,讨论实践了,于是我掌握了这一知识和技能。”周老师还给出了教学模式的金字塔(图1)。
第三,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几种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课下实验:北京大学化学院学习;北京大学工学院学习;学生走上讲台讲课;学生做出在网络上看到的“大象牙膏”的实验。
第四,列表比较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见表1。
第五,教改在深水区,我们在路上。
(二)对报告的点评
周老师汇报后,我应该如何指导点评呢?如何既充分肯定其取得的成果,又能够通过点评,帮助他在教育教学中立德树人、更新理念,探索规律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点评。
1.肯定鼓励
教师积极参与互动式教学实验研究,为其他老师为学校探路,这种进取精神和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也值得包括我在内的其他老师学习。事实上,肯定鼓励体现的是我党的人才观,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培养,注重发现人才、鼓励人才,要搭建多元平台成就人才。
2.明晰目的
科研年会上的汇报。在于以实验教师的案例从精神上激励其他教师,从专业上引领其他教师,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育本质上追问教育教学改革的本源所在。上述汇报内容,主要是从“工作总结”的角度来表述的,即做了哪些事。当然,最后将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进行列表比较,已有一定的反思意识。但是与会议希望达到的目标尚有不小的差距。
3.价值引领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报告的题目。报告题目原为“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不太恰当。一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看似需要选择,但无疑应该选择主动学习,因此题目的主旨不够明确。二是题目如何突出主旨?建议题目聚焦在“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具体地,以“互动式教学”实验为载体,说明“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关于报告的逻辑与结构。
第一,说明为什么要进行“互动式教学”实验,其价值体现在:一是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人的核心素养之一;二是互动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主要方式之一。
第二,说明“互动式教学”实验重点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建议用结构化的图或表格加以梳理。
第三,教学方式改革是服务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因此,学生对这项改革的看法和体验非常重要。作为一种实验,评判其得失成败的证据自然应该来自学生,因此,应在这方面予以呈现。
第四,超越教学方法层面的反思。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变革的根本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作为进行了一学期的实验,实验教师除了要呈现实验的价值取向,实验的具体做法及其背后的依据,来自学生的证据外,更重要的是要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得失成败的原因,尽可能对照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揭示其中的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对下一步的实验进行展望。只有这样。才会对实验教师自身及学校组织的每一位教师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三)修改后的报告
在类似这样的几次交流指导下,周老师对之前的实验进行了反思与改进,他准备的报告如下。
题目: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具体内容:
第一,对互动式教学进行梳理,形成互动式教学实验框架,揭示互动式教学的要素和要素间的结构关系(见图2)。
图2中,外圈是互动式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座位排布方式)的变化;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教学内容拓展;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实验,如学生课下做的“大象牙膏”实验,该实验是1999年美国《连线》杂志发布的十个最不可思议的化学实验之一;开拓大课堂,如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学习体验:学生走上讲台讲课等。内圈则为选择这些做法的价值取向:实行小班教学:增加互动;提倡自学;学以致用。
第二,学生对互动式教学的反馈。如一名学生在学习总结中写道:“在我们班的学习模式中最主要的是掌握主动,上课就像一个小型的讨论会,老师不再是把知识灌输给我们,而是引领我们思考得更深入,了解得更透彻。”还有一名学生写道:“我现在最欠缺的就是要懂得合理安排,有毅力并持之以恒地按计划学习。而且一定要克制住自己贪玩的欲望。”前者从学生个体表现了实验希望达到的目标;后者,则反映了学生经历实验过程后对自身的一种反思。
第三,列表比较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表1,见上文)。
第四,实验后的反思。一是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传授知识,还是以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然应该是后者。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是达成上述目标最主要的方式。二是教学内容如何选择?不应该仅仅限于高考所考的内容,结合中外比较研究,AP物理、AP化学、AP生物的某些内容均成为教师选择教学的素材。三是如何对待学生的质疑?当年,老师在中学学习有疑问,问老师的老师时,凡涉及高考内容,老师会认真解答。凡不在高考范围之内,老师回答就三个字“甭管它!”那么,今天我还能用我老师的答疑方式去解答我学生的疑问吗?四是教学改革的动力在哪?那就是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既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长期利益,如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学生的近期利益,在考试中也能取得理想的分数,但取得的又不仅仅是理想的分数,实现近期和远期效益的“双赢”,实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和社会需要人才的“双赢”。
(四)对周老师反思的点评
我就周老师的几点反思点评如下:
第一,超越知识与技能的层面,思考教学的核心价值,这就有利于以日常的教学方式改革为载体,践行教师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
第二,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互动是形式,是手段;激活、唤醒、点燃学生发展的自主性是目的、是根本。通过互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经历丰富的学习过程,生成多元的学习成果,积淀学习体验,提升核心素养。当然,要注意的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始终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
第三,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拓宽了视野,AP物理、AP化学、AP生物的某些内容均成为该教师选择教学的素材,不再囿于教科书,体现了教学素材选择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以往,教科书往往是学生的“全部世界”。而今,我们应该追求“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
第四,周老师对待学生质疑的态度及方式值得鼓励和学习。“思维自问题开始”,学生没有质疑便没有“问题”,而这里没有“问题”恰恰是教师育人除了“大问题”——学生无论是成“人”还是成为“人才”,都需要教师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第五,教学改革的动力在学生,也在教师。教师有了改革的意愿,如何激发学生的意愿呢?那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事实上,教学论中有三种理性:一是工具理性,强调控制,其优点是短期内知识习得的效率较高;二是实践理性,强调过程,又带给学习者很好的体验,有利于能力的提升:三是解放理性。强调赋权,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自主发展。人类已经历了两次解放,第一次是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第二次是将女人从男人的强权下解放出来。现在,正进行第三次解放,将儿童从成人的控制中解放出来——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正如周老师所说,实现学生发展近期效益和远期效益的“双赢”,实现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和国家、社会需要人才的“双赢”。
(五)周老师和其他老师对交流的感受
经过上述交流后。周老师这样说,这次系列交流给我的启发是,既要善于从教学问题思考教育问题,以小见大,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比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更主动的学习态度,主动发展,成长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又要善于从教育问题思考教学问题,以大统小,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也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既然复杂,我们就需要在面对我们的工作对象即学生时,多研究、多探索、多思考;而教学不是一味地机械重复,既然是一个科学问题。就有它一般的科学规律,这需要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并在日常工作中去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以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
听了周老师在科研年会上的报告后,几位老师和周老师交流了自身的体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很多实验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生们也爱做。如何让学生从爱做实验,到爱学化学,变得更主动,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讨论互动式教学,还是有一些非常值得研究的地方,老师们关注到,科技实验班的学生非常活泼,可能就和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关。
——以后我们也应该创造机会,也应该让学生多出去看看,了解学科前沿,也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可能学生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学习起来更积极,目的更明确。
——教学还是应该多做一些研究工作。多花点时间研究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更主动,要比多花时间在和学生较劲上好。
——学生如果要给别人讲解,自己首先要学明白,不然讲不清楚。既然弄清楚,讲明白了,可能记得也就更牢。
三、个案分析
(一)在专业引领中实现政治引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在党建过程中,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同时,党委书记或党务工作者如能善于以专业引领为载体,让教师在专业上有收获、有进步的同时,春风化雨地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大局,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学校的中心工作,将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落实在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中,无疑会收事半功倍之效。
(二)在教改的深水区领航,如何站位
党委书记在教改的深水区领航,应如何站位?引领什么?一是方向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是专业引领,将上述根本任务分学段、分学科细化落实,综合推进;三是攻坚纠偏,将立德树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攻坚任务,纠正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性缺失的偏差,旗帜鲜明地与反教育的思想与行为作斗争。
(三)在专业引领中实现政治引领,书记及党务工作者应加强学习,加强本领储备,力求成为“双专家”
在专业引领中实现政治引领,要求书记及党务工作者既是深谙党建规律的党建领域的专家,又是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及学校管理规律等专业领域的专家。为此,书记及党务工作者应加强学习,在加强党建本领储备的同时,加强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等专业领域的本领储备,力求成为这两个领域的“双专家”。这样,开展党建工作才会有底气、有正气、有灵气和有朝气。
(四)在“双培养”中实现“双引领”
一方面,在专业引领中实现政治引领,仅靠书记及党务工作者,其效应终将是不够的:另一方面,还要体现政治引领下的专业引领,这两者都需要加强队伍。其重要的路径之一便是“双培养”,即将党员培养成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业务骨干,将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的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这样,才可能在“双培养”中实现“双引领”——在专业引领中实现政治引领,在政治引领中实现专业引领。
四、点评
以专业引领为载体实现政治引领,是个非常好的案例,证明了党建工作如何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发挥作用。
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党建工作在克服“两张皮”现象方面有许多尝试,但主要还是强调党建与教学两部分工作结合,前提还是分为两块工作,如给教师做思想工作,这种结合似乎还是外在的,缺少一个把党建与教学直接结合的载体。本案例是党建工作者直接参与到教学实践中,通过专业引领这个载体来实现政治引领好典型。
实践证明,通过点评,包括鼓励和具体指导,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都有提升,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认识达到新高度,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启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从教学的核心价值高度认识教学改革,应该说有一定飞跃。这种引领的优点在于:
第一,政治引领的巨大作用在于它超越具体的教学方法层面,它以专业引领为基础,又高于专业引领,事半功倍。
第二,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政治引领,政治思想渗透到教师教学活动中,教师感到亲切,感到确实是帮助他,容易接受,不会产生“被说教”的感觉。
第三,通过引领,教师的收获是多方面的,不仅树立了更先进的教学理念,改进了教学方式,提升了业务水平,而且深化了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认识,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这是非常可贵的,效果比一般性宣讲教育方针和教育哲学要好。
第四。党务工作者、学校领导有了做思想工作、党建工作的具体途径,不仅有利于自身的提高,而且通过这种引领证明自己不是“外行”,有助于建立和提高威信。这种威信对开展党建工作是十分宝贵的。
[责任编辑:刘新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