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这就奠定了语文阅读活动的本质:语文阅读教学时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诵读等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该让学生自读自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堂上“蹲”下来,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巧妙地运用教育机智,以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爱上阅读,快乐阅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运用恰当的导入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该堂课的成功与否。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经验的老师都非常重视每堂课的导入设计,他们不仅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他们从学生需求出发,以精湛的导入,激荡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如常见的提问导入,直观演示等。我还经常利用创设阅读环境、阅读经典欣赏来成功导入阅读教学的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在执教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负荆请罪》一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集与之相关的小故事,第二天上课有个学生带来了故事视频。我就利用班班通教学的直观性和方便性,请同学们观看了“渑池会见”、“完璧归赵”等几个故事片段,学生对历史故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阅读中他们更快地走入了人物心灵,这说明课程的导入环节是成功的。当然采用故事导入教师要把握好时间,以免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二、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独特体验
在课堂上,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碰撞,要将我们所讲授的内容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真正聆听到来自心灵的声音。学生有了个性化的思考,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教学《负荆请罪》时,蔺相如面对廉颇的不满,采取了避让的措施,我让学生讨论蔺相如这样做对还是不对?有学生说:这样很对,可以使问题变小,使廉颇冷静地思考问题,这是顾大局,识大体的表现。也有学生说:这样做不对,对于孩子的回答,我很是意外。他的理由是:作为赵国的上卿,每天都有许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处理,如果廉颇一时不能醒悟,那不是耽误了国家的大事吗?我认为蔺相如应该主动找廉颇谈心,凭着蔺相如机智的头脑、出色的谈吐,他一定会成功的。我带头给这位学生鼓掌,孩子眼睛里闪耀着激动和幸福。教学《负荆请罪》时,读懂课文的几个小故事之后,学生说想“演一演”,我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学生根据故事中人物性格特点及自己的朗读、表演技巧选择角色,有的还大胆邀请老师加入。他们在学习小组里互教互学,互演互评,把蔺相如宽容大度、深明大义和廉颇知错就改、光明磊落的形象演得栩栩如生!这是学生自己对人物语言的再创造,闪耀着灵性的火花,我想这一幕一定会给他留下难忘的会议。
三、以感情打动学生,进行心灵熏陶
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对学生进行心灵的熏陶。
如在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时,我先让学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月光之美,领悟启蒙之道。然后,让学生读一读描写月色的语句,说一说自己的朗读体会。如一生读到“……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时说:“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闪烁的星空,心中充满着喜悦之情。”这种感情倾泻于“出齐了”、“升起来了”的吟诵之中……再如读“母亲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时,一学生用重音轻读的方法突出一个”搂“字,以表现母亲热烈的情怀和温柔的性格。最后,我还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的民歌童谣,进一步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教师从学生的读书体会中,倾听到了思维的律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只有注意营造读书的氛围,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才会读出真情,读出美感。吕叔湘先生说过:“真正掌握一种教学法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气勃勃的。……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教师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要运用恰当的导入方式,倾听学生的心声,以情感打动学生,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这才是新课程下的语文课阅读教学。
高峰,教师,现居山东平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