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研究视角下的性别多元

2016-05-14 21:02陈珏岑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社会性别

陈珏岑

摘 要 社会性别研究其作为社会学下的一个重要的研究分支,与之相关研究在我国还尚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本文旨在社会性别研究的学科前提下,介绍社会性别与自然性别的概念与区别,去理解社会学意义上的“性别”概念的含义,以及反思社会上长期存在的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和探讨性别多元的存在。希望对于人们在追求最广泛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和树立性别多元意识有所助益。

【关键词】社会性别;性别多元;性别刻板

在性别概念上而言,许多人认为只是对于人们生理状态下的男或女的简单概括定位,实际上则不然。性别概念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自然属性的性别(sex)即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性别含义,这种概念就是指的与生殖直接相关的具有不同生理构造的性别,就是男(male)或女(female),其区别是由染色体测量鉴定而确定;第二层含义指的就是社会性别(gender),指的是在社会学视野下的由社会文化给予了男女不同的社会行为准则、表现形式及象征意义等。本文所探讨的就是在社会性别的概念下的性别多元存在与发展。

1 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在平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众对于定义男人和女人的主要标准其都来源于和社会文化相关的“社会印象”,也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其本身的文化传统固化了有关男女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经济分工和社会交往等等。如在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中就强调“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的观点,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对于理想家庭分工模式亦也是凸显“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这就使得人们对于男女的性别气质产生了固化,形成了一种性别刻板印象,即男性的性别气质就必须阳刚、坚韧、雄壮等,女性的性别气质就需是温柔、恭顺、婉约等。加之大众传媒在不经意间普遍地传播这种固化的社会气质和形象,在社会上人们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于“奶油小生”和“女汉子”的嘲讽和调侃,对于在文化中与社会印象相反的行为举止和性别气质的不接受和不容忍。

到了20世纪以来,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女性主义的发展下,其不仅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的同时,也推动了人们对于传统性别印象的反思。“什么是男人”、“什么是女人”“为什么男人非得要刚强女人非得软弱”等一系列这类问题引起了许多社会学、人类学学者的关注。在如今一个提倡多元化的社会,却要在性别气质上要求某个人去遵循一套长久不变的性别刻板印象,其本身就是一种矛盾。

2 正视性别多元的存在

在对于社会性别的性别刻板印象的长期反思和批判之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正视和认识到在这个多元的社会中不仅仅有传统概念上的男人与女人,也还有跨性别者、生理间性人等。从性别气质上看,许多人也开始认可一个男人既有刚强坚韧的一面,亦也有细心温柔的一面,一个女人既可以是小家碧玉也可以顶天立地。

在目前我国许多知名的社会学家也关注着这类研究,如李银河、潘绥铭、方刚等。然而社会大众对于某一类群体仍然存在着偏见与歧视,比如跨性别者。跨性别者(transgender)其指的一个人对于自己生理性别的认同不符合自己心理性别的认同,即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生理性别,而相信自己属于另一种性别的人群。其表现出的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或性别表述(gender expression)就与社会预期不符,就导致社会上对于这类人存在歧视与偏见现象。对于这一类人的偏见体现在,不仅社会上仍然有人以“人妖”“妖怪”等侮辱性字眼称呼跨性别群体,还表现在某些心理学、教育学教科书、社会工作专业书中对于跨性别者仍然视为“异装癖”“双性人”,将其看成一种“性别认同障碍”的疾病。

与之相对比的是,在国际上从同性恋从疾病分类手册中删除40余年来,将跨性别从疾病分类中删除也逐渐提上日程,比如法国就在2009年率先删除。在目前的欧美国家LGBT(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者)权力争取运动亦也在蓬勃发展。但是就国内而言,国内学术界和社会性别运动界虽然对于同性恋的理解有所提升,但对于跨性别的理解还是非常欠缺,社会大众更是如此。

3 尊重与理解性别多元

就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而言,尊重社会文化多样性是对于一个研究文化的非常重要的理念基石。在对于纷繁多样的社会文化的尊重之下,亦也包含对于人的自我多样性存在的承认和理解。在社会日趋多样发展的今天,尊重每个个体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尊重每个人表达自己性别的方式,应该是每个人应该拥有的基本人文修养和道德素质。如将不符合传统性别气质的人群视为“另类”,其被排斥甚至发生悲剧,这将不仅仅是个体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但是对于性别多元的理论的认同与实践,不仅仅普通民众需要补课,学者亦也急需补课。目前不少学者仍然不敢去触碰这个话题,只是一味倡导男女两性平等,而不愿意认同包括其他性少数群体在内的、多元的性别平等。因此这就需要相关的学者、研究机构对自身而言要加紧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及时对社会大众普及性别气质多元的教育,提高人们对于性别多元群体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有可能正真的改变人们对于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对性少数群体的歧视与偏见。

参考文献

[1]方刚,王卫媛,吕娜.性别多元:社会性别研究新扩展——“性别多元:理论与务实研讨会”侧记[J].妇女研究论丛,2012(04):111-113.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甘肃省兰州市 730124

猜你喜欢
社会性别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企业营销策略分析
夫妻忠诚协议法律行为之样态分析
《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社会性别研究
中国梦与社会性别平等问题探微
对当代大学生国际时事关注度的社会性别分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健康公平性探析
新媒体时代网络化个人主义对社会性别的影响
黑龙江男女两性对性别法律权利的认知态度
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不平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