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幸福观的研究意义

2016-05-14 21:02关玉杰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利欲幸福观孟子

关玉杰

摘 要 孟子的“乐”观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幸福观,“乐”有两种意义:一指快乐,如“乐莫大焉”;二指向往,如“尊德乐义”。这两种意义的核心仍然是快乐。以此,孟子的幸福观实际上可以说是其“乐”观,包含满足欲望、达到目的之后的愉悦之义,这种幸福可分为利欲幸福和道德幸福两种。并且孟子并不排斥人们追求利欲,他认为人们追求利欲的一种满足也是一种幸福。

【关键词】孟子;幸福观;乐;利欲;道德

本文首先概述古往今来人们对幸福的定义,先从幸福的概念入手,指出幸福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物质和精神条件下,使自己的一些物质欲望得以实现,精神也会自然而然得到满足。再详细分析儒家的幸福观及孟子的幸福观思想。接着了解孟子幸福观的历史渊源和产生背景,了解幸福是如何实现的,并对获得幸福的过程必须坚持一定原则进行分析。最后是“幸福观”思想的现实存在价值和意义,孟子通过“孝悌之德”指出家庭幸福对当代家庭伦理的意义,然后是“反身而诚”的道德幸福,这种道德幸福是现代人们所缺少的一种精神的慰藉;还有“与民同乐”的民生幸福观,这种观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与民同乐,能更好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民谋福,为民谋利,与民共享。由于当今社会物质极大发展,人们内心极度膨胀,人们的内在幸福感越来越遥远,以及为了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最求生活的质量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幸福的追求变得越来越紧迫。

1 幸福根源

幸福,是和人的内在尺度密切相关的,而人性问题则很好的诠释了孟子的幸福观哲学基础。因此,有关人性的探讨,无论是性善与不善,都一直是中国哲学史探讨和争论的焦点,而且,人性问题的研究和争论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如孟子认为人性是善的,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告子则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最早提出人性这种问题的是孔子,而最早对人性问题进行阐释的则是孟子,孟子是在孔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地阐释和发展,提出了“性善论”即“仁”的学说,因此可知,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说明孟子的幸福观是建立在其性善论的基础之上的,幸福与善息息相关,彼此不可或缺。

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有善并且向善,人天生是具有善端的,我们的“四端之心”是我们生来就有的,本性就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幸福,就要发现自己的善端,并且发挥它。或者有时我们的善端会被遮蔽,但经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感化,就会出现,并且对其进行扩充,使之从萌芽的状态不断发展壮大,使得善端发挥更大的作用。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天然是向善的,我们有了这个善性,这种积极的、纯善的心态会让我们不断地向好的地方发展,更加完善自己,并追寻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获得幸福感、满足感。因此我们可以说,孟子的幸福观是建立在其性善论的基础之上的。

2 孟子的幸福观分析

孟子的“乐”观相当可以说是其幸福观的一种表现,我们在研究孟子文本时可以发现,有关孟子幸福观的的相关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种是 “食色”的利欲幸福,第二种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的家庭幸福,第三种是“反身而诚”的道德幸福,第四种是“与民同乐”的民生幸福。这四种幸福形态包含的很全面,把各个阶层的幸福观都包含在内了。上至君子的幸福观理想,下至百姓的幸福观追求,都清清楚楚地诉说着幸福的内在尺度和外在价值,在每个时代、每个阶层、每个主体之间都有其具体的、特别的含义存在,所以,幸福是有差异性、多重性的,不可一概而论,不可整齐划一,这四种幸福观很全面、很系统地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全面地儒家幸福观。而且,孟子也是认可利于幸福的存在的,他曾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也就是说,人们追求一定的物质欲求是正当的,是人性的本质诉求,因为,每个人都需要生活、生存,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所以,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而告子也说“食色,性也”,虽然他们二人对人性有不同的看法,孟子认同人性本善,告子则认同人性本恶,但他们都不反对“食色”之欲,认为这是我们生命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当它得到满足时也当我们满足了我们所追求的这种欲望、物质的追求,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幸福也就成为了一种利欲上的幸福观了。

在整个儒家幸福观体系中,家庭幸福处于举足轻重的作用,“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不仅完整地体现了“孝悌”之义,也展示了家庭之中亲情之间的最纯真、最朴实的爱的体现。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环境中,家庭这个团体是不可或缺的,先有了家,才能有国,先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因此,处理好这个小家,才能顾好大家,小团体完满了,才能扩散到大的团体之中。所以这个家庭幸福是基石,家庭和睦、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慈子孝等这种最平常、最容易满足、最朴实的家庭幸福也使得孟子的幸福观有了一定的可切近性。而在孟子幸福观中最重要的则是“反身而诚”的道德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是较高层次的,是圣人和君子所追求的,君子们通过修身养性来追求这种德性的愉悦,它们通过个体的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不断修身养性来充实自己仁、义、礼、智,使四端之心得以发现、充实、扩充、完善。自身修养提升到一定境界,就不会过多关注外在的物质条件了,也就是所谓的“孔颜之乐”的境界了,身居陋巷,箪食瓢饮,仍不改其乐,这种精神境界也就是高层次的圣人和君子才能达到的,所以说这种幸福观是高层次的,是极少数人才能达到的。

接着是“与民同乐”的民生幸福,这类幸福观的提出可以说是孟子幸福观哲学的一大推动和进步,与民同乐涉及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与民同乐正是把统治者与普通民众联系了起来,让君主主义关注民生,关注百姓臣民的个体幸福与家庭幸福,做到与民同乐。只有个人幸福了,才能做到家庭幸福,然后范围逐渐扩大,达到整个社会的幸福和谐,民生幸福就是社会幸福,个体与社会的整体幸福息息相关。这种关注个体,关注民生的幸福不仅是孟子思想的创新,也是儒家幸福观思想的极大进步。

总的来说,上述所提到的孟子的几种幸福观思想,系统而全面地阐释了孟子幸福哲学思想 体系,也与孟子所提出的性善论及仁政学说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3 孟子幸福观的研究价值及意义

当前经济增长幅度很大,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收入也有所提高,物质需求也日渐增多,这些都是离不开财富,金钱的满足的。所以当前的情况下,人们会盲目的崇拜金钱,追求更多的财富,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虽然我们的经济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比以前幸福多少,我们的幸福值不但没有得到增长,反而让我们觉得幸福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因此,注重内在的精神财富,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仍然必不可少,孟子的幸福观的提出仍然具有积极地反思作用,促使我们跟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真正要追求的人生价值是什么,以及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孟子的幸福观实际上可以说是孟子的“乐”观,孟子的整体幸福观就是以“乐”为核心而展开的。当前社会,科技急速发展,物质过度膨胀及多样化,人们的精神追求日益世俗化,这种世俗化的状态占据着人们追求意识的主流,物欲横流。人们过度的追求和享受肉体和精神的刺激,迷恋金钱带来的虚假的兴奋和满足,使得我们的心灵和肉体的追求变得不统一,人么现在只是一味的迷恋金钱的诱惑,关注物质的享受,把道德和精神的追求给忽略了。从而使得我们真正的幸福生活变得越来越远。因此,孟子所提出的精神自由的幸福观思想将具有一定的过度意义,以及孟子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这些都是以“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基础而提出来的,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因此可以说,这个“乐”观的提出是符合现实需要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幸福观,具有先进性。因此,在当今世界积极提倡和弘扬孟子以“乐”为核心的幸福观是具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这有助于我们认清物质欲望的不合理性和短暂性,也有助于我们追求更长远、更全面的现世的幸福,使我们最终达到真正的、至高的精神自由幸福。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国内民众的价值观混乱,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流行使得现代社会出现了道德滑坡,以及针对现代人对人生幸福和道德的疑问、错解、甚至扭曲,因此,孟子“乐”观的研究就变得必须且亟不可待了,为了减少人们盲目的、单一的去追求金钱至上这种错误思想,更正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破除这些因快速物质经济以及全球化的刺激而迷失自我的错误价值观,我们意识到幸福真正内涵,不是去买就能得到的,是需要我们用心感受的,感受一切细微的情感和心灵的愉悦,其实幸福距离我们很近。重新发现孟子幸福观的积极意义不仅能够为人们澄清价值观上的混乱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而且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有助于推动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精神境界。根据当前我国的实际,可能我们过度强调追求经济的发展了,以至于我们忽略掉了我们最本真的幸福,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幸福观是及其重要且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郭齐勇.儒家伦理争鸣集[M].武汉:湖北出版社,2004.

[3]杨泽波.孟子性善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牟宗三.心体与性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5]杨国荣.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猜你喜欢
利欲幸福观孟子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邓寿康
磨刀不误砍柴工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谐图趣语
人体乐园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