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境下EFL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及其对策

2016-05-14 05:59吴得禄
智富时代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

吴得禄

【摘 要】近年来,EFL 学习中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对于系统的掌握外语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但其过多的输入和本土文化的缺失,导致了学习者本民族文化的迷失,本土文化身份的淡化,从而产生了文化身份焦虑。对此,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和学生等相关主体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EFL学习者的文化身份认同。

【关键词】文化认同;文化身份焦虑;EFL学习者

“文化认同”即“文化身份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指某个文化群体成员对自己的成员身份(文化归属)的认同感。[1]

从宏观上讲,文化身份是指国家身份、民族身份;从微观上讲,文化身份代表着同一主流文化群体中因个体的职业、地域、受教育情况、经济收入等的不同,所形成的不同的文化身份。文化身份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同一文化群体使用同一文化符号,具有相同的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但同时文化身份又具有动态性,即随着环境的改变和个人的成长,文化身份可能会随之改变,得以重新建构。[2]

“文化身份焦虑”是由文化问题而产生的身份焦虑情绪,即对文化身份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焦虑,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心理问题。[3]

这种焦虑情绪在跨文化交际中会造成文化信息的缺失、不对称,甚至情感的挫伤,弱化文化身份的归属感,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学习者的文化身份焦虑指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了外来文化,由此产生的心理上的身份焦虑。[4]主要表现为对西方文化过度欣赏和向往,对中国文化缺少认同和自信,产生迷茫、怀疑、排斥、甚至否定等心理。它反映了 EFL 学习者对中国文化身份的迷失、模糊和不确定性。

如何保障 EFL 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对等,使他们不仅掌握目的语文化,还能学会如何使用目的语来表达中国文化,继承和传播中国文化,达到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这需要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双重文化的教学。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配合。

一、教育管理部门

1.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纲中中国文化目标的缺失,是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的根本原因。建议教育部之后出台的《教学指南》,明确提出中国文化教育的目标,规定中国文化教育的内容,将表达中国文化特点的“中国英语”词汇列入大纲词汇表。

2.学校层面

调整课程设置,增加中国文化类英语课程。增设《英语话中华》、《中国文化概况》、《中国文化掠影》等关于中国文化类的英语课程,给学生系统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中国文化内涵,掌握更多中国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教师

1.优化英语教学内容,增加中国文化元素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往往是西方文化占主导地位,有关中国文化、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社会发展的介绍少之又少。对此,教师在选用或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增加中国文化内容,补充中国特色词汇的英语表达方式,使学生能用英语恰当地表示中国文化的内涵,增强他们跨文化交际的信心。

2.课堂教学多渠道互动,增加中国文化体验

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更加自然、真实、有趣、轻松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充分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可要求学生在给定的具体场景和大量语料中进行短剧表演、角色扮演、情景对话和演讲等,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翻译、写作等形式来培养他们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元素的能力。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感受文化氛围,体会中西方文化差异,消除文化身份焦虑,增强中国文化的身份认同。

3.发挥测试的指挥棒作用,增加中国文化的测试内容

三、学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增强他们的自我文化意识,中国文化的输入才有保障。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多途径、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国英语”,鼓励他们阅读英文原版或英汉对照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及中国文化读物,通过报纸(如《中国日报》、《21世纪英文报》)、电视(CCTV英语新闻频道)、互联网等渠道学习中国文化元素的英语表达方法,增大中国文化输入。同时利用各种与外国友人相处的机会,积极主动地沟通交流,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全球一体化衍生了跨文化交际,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它的重要性也被过分强调。研究发现,EFL 学习者接触了大量的目的语文化,增强了目的语文化身份的认同,同时削弱了母语文化身份的认同度,迷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从而产生了文化身份焦虑。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努力,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输入并行,接受目的语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要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吸取中国文化的精髓,学会用英语流畅地表达中国文化,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双.文化身份与跨文化传播[J].外语学刊,2000,(1).

[2]韩海燕.中国语境下 EFL 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2).

[3]Stets, J. E., Burke, P. J. Identity Theory and Social IdentityTheory[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2000,(3).

[4]韩海燕.中国语境下 EFL 学习者文化身份焦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12).

[5]刘永厚,李燕姝.语言、文化以及中国的“英语热”之思考[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文化认同视角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