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向阳
摘 要:本文结合农村实际,对现阶段提升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深入剖析、探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针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需求突出矛盾,提出从资金投入、业务培训、队伍建设、形式创新上入手,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培养公共文化意识自觉性,建立广泛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以先进文化为指针,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个民心工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关键词:公共文化;完善;体系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216-01
近几年来,三仁畲族乡以培育特色文化为抓手,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和思想实际,通过发展、繁荣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文化,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道德核心价值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牢牢占领农村思想阵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的努力。
三仁畲族乡作为全县唯一少数民族乡和好川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长期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特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扎实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根据培育特色文化和构建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三仁畲族乡已形成了“政府搭台、百姓唱戏,自编自演、寓教于乐,民众参与、普及繁荣”三大特色,全乡8个行政村建立老年体育协会,建成覆盖全乡“农家书屋”,建成6个文化礼堂,举办10场乡村春晚,好川村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特色文化村,高碧街村、好川村被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体育俱乐部,2011年被命名为“浙江省体育强乡”,文艺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县获奖,艺术创作取得丰硕成果。
当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缺乏资金投入和经费保障。受经济发展水平、群众对文化作用认识不足等因素制约,乡、村两级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支出较少,导致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欠账较多,难以支撑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2.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缺乏,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淡漠。由于基层文化干部由于职称、待遇等问题,导致基层人才流失严重。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传统因后继乏人而难以有所作为。
3.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需求矛盾突出。在文化服务内容上,过分强化了政府导向和精英文化色彩,而忽视民间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在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式上,大多采用“喂食”式供给,缺乏有效性、针对性,使送文化下乡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农村文化传播途径上,看书难、看报难、看电影难等问题仍没得到根本性解决。
近年来,三仁畲族乡从资金、队伍、活动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农村需求、符合群众审美观、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乡村文体设施建设
三仁畲族乡坚持把培育特色文化作为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从领导重视、经费保障及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措施落实四个到位。从2006年来,三仁畲族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文化、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满足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需要。
全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惠及全体百姓。“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的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有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综合文化室建设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礼堂,继续实施民族民间保护工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二、加强培训,切实加强文体队伍建设
乡文体站先后在全乡8个行政村组建了20支村级业余文体队伍,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演出活动,骨干队伍水平迅速提高,各村能单独组织演出及开展活动,业余文艺队伍在全县比赛多次取得佳绩。
建设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我们加强文艺骨干队伍的建设,积极培训农民文化骨干,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的“传帮带”作用在传承保护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三、不断满足群众需求,促进文体活动深入普及
围绕发展主题,坚持自编自演。自编自演是三仁畲族乡文化活动最大的特色,他们本着“写身边人、演身边戏、用身边的典型鼓舞人、引导人、教育人”的指导思想,先后自编自演了快板《畲乡新气象》、《洁净乡村歌》、《说说农村新鲜事》、《五水共治》等一批充满了乡土气息、接地气、群众所喜闻乐见节目。
三仁畲族乡文体活动始终坚持群众喜欢、群众支持、群众参与的特色文化活动构建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强大动力。正如百姓说的那样:“文化源自于生活,生活少不了文化,文化丰富了生活,生活充满了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