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声乐作品演唱中二度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6-05-14 02:23王露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声乐演唱

王露

摘 要:在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如何忠实于作品的原始形态;注重歌词作品、音乐结构和旋律的分析;把握作品的风格;运用意境想象,是演唱者在二度创作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是声乐作品演唱获得更大艺术表现力的关键。

关键词:声乐作品;声乐演唱;二度创作;意境想象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87-02

二度创作是以“人声”作为媒介,在忠实于作品的原始形态的基础上,通过表演唱者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挖掘,对声乐作品风格特征和情感的把握,以声乐演绎作为实践活动,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反复揣摩,思考,最终把作曲家记录在纸上的“静物”通过演唱的形式转化成有声有色的声音。

二度创作不仅仅是对各作品的处理,实际上也是演唱者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演唱者的声音上,更体现在演唱者对于作品的艺术处理上。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唱实践中,作为联系作品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一方面再现词曲家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又通过自己的演唱表演打动听众,引入词曲作品的意境。

一、二度创作要忠于作品的原始形态

作品的原始形态,即作者创作时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风格,音乐构思,节奏,速度,力度,表情变化等各种标记,是作品的一度创作。作为演唱者二度创作,首先要忠于原始形态。而有些演唱者往往拿到一首声乐作品时,并不先去分析理解词曲作者原谱的创作意图,草率的拿起作品就开始演唱,这种方式违背了作品的原始形态,是万万不可取的。如何忠于作品的原始形态呢?我认为,首先应从作品整体曲式结构,歌唱部分,伴奏部分这几个方面对作品有一个全局的认识和把握。其次,再根据声乐作品分析其动机、旋律、主题思想、弄懂歌词含义。并且在反复朗读歌词中,体会作品的感情,对歌词进行分句并设计好气口。仔细研究各种标记,表情术语等。这些步骤看似简单,但是却不可缺少。也是我们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其次,应该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道路和音乐风格、流派等方面对作品内涵及作品历史范畴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

如作品《松花江上》张寒晖词曲。作品创作于1936年11月。1931年日本军发动918事变,东北沦陷。许多人背井离乡入关躲避战乱,正是作者了解了这次背景之后,在一种乡愁之情和首付国土的决心下创作出来的。正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因此该作品很浓厚的表达了东北人民的保家卫国的思想感情。此例就是从作曲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析的。

诸如此类的例子比比兼是。因此,我们很容易领悟出,一旦作曲家把他对于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通过音乐传达出来的时候,作品中就蕴含了作曲家的思想感情、生活感慨和精神世界等。然而这些内涵并不能以它自身的形态显现出来,而只能通过音乐作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这就决定了当我们要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诠释的时候,必然要先了解作曲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艺术道路及音乐风格甚至所属流派等的特点,忠实于作者本身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表演者真正了解懂得了作曲家,才能把作品中蕴含的作曲家的精神内涵和情感体验出来。

二、二度创作要分析作品

(一)分析作品的歌词

拿到一首声乐作品,先不要首先唱谱,而应该将歌词反复朗诵多遍,一边从中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作品反应出的特定的环境和思想感情。一般来说每首声乐作品的歌词不能像小说或戏剧那样写的十分详细,都相对比较简练具体,通常采用高度概括的写作手法,但在词面的背后往往有着更深的含义。如:歌曲《问》里的歌词是一系列的问句组成的,许多演唱者在刚刚拿到作品的时候可能不能正确理解词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作者要用问句的形式来填词呢?其实当我们进一步了解作者所处的创作年代,政治形势,社会状况等等方面,就会明白有些歌曲的创作就正是因为当时历史条件或者是环境限制,作者不能直接明确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而不得不采用比较隐晦的词或借喻的手法。歌曲《问》的歌词创作于二十年代,作者发出了一系列意味深长的人生问题,是对当时国破家亡的社会发出的具有哲理性的感慨。其主题是对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的祖国深沉的忧虑。如此一分析,每一句歌词都是蕴含了作者的感情。

声乐作品的歌词不管是长是短,歌词是多还是少,但是我们必须把每个字都要读懂读透。每一句话甚至是每个字都凝聚着词作家的强烈感情,蕴藏着词作家的深情厚感,作为歌唱者必须认真的去发掘和领会。只有对歌词的理解越深,感受越深,在演唱时的表达则越纯真、越完美。可见注重歌词,认真分析歌词,对作品的内容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加深。这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不可忽视的环节。

(二)分析作品的曲调

在对歌词做了分析之后,我认为对歌曲的音乐部分做一些必要的剖析,分析作品的结构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更深化对歌词以及整体的音乐的理解。通常音乐的写作常用三种基本的结构。

1.乐段式单段式

这种形式只有上下句呼应组成,尽管形式比较简单,但是基本上可以表现一个完整的内容。

2.二段式结构

二段式歌曲从音乐上可以明显地划为两个段落。这种曲式结构的特点是,无论是在歌词内容上,还是音乐内容上都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对比性特点。曲共分三段:第一段“啊”字开头。犹如一个游子扑到了故乡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倾吐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第二段是抒情段,声音的强弱要有对比,突出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第三段是结尾部分,也是全曲的主题和高潮。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3.三段式结构

三段式由三个明显的乐段组成,它与二段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对比乐段之后重新再现了第一段的内容,但是“再现”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再来一遍”。“再现”往往深化甚至扩展了原来的主题思想内容。通过对音乐趋势结构的分析,我们能进一步的把握作品的内容,能更好的使我们在演唱中将这种感情对比、形象对比鲜明的表现出来。

当我们把握了歌曲的整体结构,接下来可以细化到旋律。根据语言特点和感情的需要对旋律进行再加工。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就特别注意旋律的加工。在关键字旋律上的细微、巧妙的处理和准确的语气运用等等,都更增添了歌曲的魅力。在关键字的旋律上适当的做了加工的成功例子有很多。

如: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由蔡国庆的演唱。句子“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事”的“事”字的旋律上就加了倚音。相比于原来的旋律,加工后则会让人觉得这个“事情”里充满了故事。这种对旋律的加工,使得作品比以前的更有韵味。

三、二度创作要把握作品的风格

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在歌曲表现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给人美得享受,所以了解歌曲的音乐风格,对于表现作品的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把音乐的全部涵义尽可能的领悟,让听众“一耳了然”才算把握住了声乐作品的风格,才能更好的对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一直以来,很多著名歌唱者对把握作品风格格外的重视。就其歌曲本身而言,任何一首歌曲都有着它所具备的时代性个思想性,反映着当时的时代变化,社会现象,历史风貌等。因此,这也就决定了它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也是围绕着这些方面去表现和发挥的,从而形成一定的风格特征,包括民族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

例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就具有浓郁的蒙族民歌辽阔、抒情、悠扬的特点。演唱者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首先应理解总结出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再对该民族某些典型德尔地区性或者民族性音乐风格和特点做个详细的了解。在演唱时想象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碧波绿狼,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色,这样就很容易掌握该作品的歌曲风格。在很多的时候,当我们听某场独立音乐会或者是欣赏其他音乐场合下的音乐表演时,有的人声音相当漂亮,发声技巧也很高超,听起来声音上也好,力度上也好,韵味上也好,但是给听众的感觉就是总是一个样,让人听了过耳即忘,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艺术的回味。更有一些表演者因为太缺少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把各种风格的歌曲混淆在一起,导致南腔北调,南辕北辙,与原作差距甚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很好地在歌唱前对作品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区风格、个人风格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了解,没有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歌唱技巧来表达作品的风格。

由此可见,把握作品风格的好坏,对演唱效果的好坏是大不一样的,因此,正确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是二度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演唱者的演唱也起了重要作用。

四、二度创作要运用意境的想象

歌唱的时候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幅活动的画面,把自己化为作家、诗人、也变成作品的主人公。换句话说,就是要像戏剧演员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你把一首歌曲的基本情绪和意境设想得很具体,那么你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很生动。

善于运用意境想象会很快帮助你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歌曲主人公的形象。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就会达到情真意切。例如:在演唱《二月里见罢到如今》中“对面沟里流河水,远远看见好像是你哥哥。你是那哥哥招一招手,不是那哥哥扬长走。”的时候,刚开始是妹妹仿佛看见远远的有人走过来,像是自己的哥哥,感觉有了希望。很迫切的想知道究竟是不是,如果是就跟我招招手,不是就快走吧,不要挡了妹妹等哥哥的视线。如果演唱的时候不能亲身的投入到意境当中,把自己想象成苦苦等待哥哥的妹妹,又怎么能体会到那种迫切的心情,进而通过演唱表达出来呢?因此作为歌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感受生活,从而增强我们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那么应该如何运用意境想象呢?当然歌唱者解释音乐的能力,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以声乐作品的深刻研究和领会为基础的,这种研究和领会可能包含着与声乐作品和词曲作家一切有关的方面。有些是背景的,例如作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创作札记、说明文字等,这些都可以为歌唱提供依据和契机。当我们拿到一首声乐作品的时候,应该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每一句歌词当中所要表达的情绪。例如:在演唱歌剧《刘胡兰》选曲《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时,应该首先了解到这首歌曲是我国歌剧史上卓有影响的优秀民族歌剧《刘胡兰》中的核心唱段之一。1948年,战斗剧社根据刘胡兰的英雄事迹集体创作了三幕十二场歌剧《刘胡兰》。该剧以山西民歌和地方戏曲为音乐素材,个别唱段就是直接用民歌改编而成,歌剧音乐极富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整首歌曲音乐环环相扣,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把刘胡兰热爱人民,热爱人民军队,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崇高思想充分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民深深地为刘胡兰的伟大精神所鼓舞。这首歌曲是刘胡兰送别自己军队时所唱的,演唱时要想象当时的情境,把自己投入到革命烈士刘胡兰的角色当中去,才能达到声情并茂。然而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背景和参考,它们还都必须具体地表现为歌者对音乐运动形态与其表现对象情感的、形象的、意境的领悟和想象,这才是声乐中想象的根本要旨。这种想象越灵敏、越丰富,对作品内涵的表现就会越准确、越深刻。而听众从歌唱中获得的情感,形象与意境的感受也就越鲜明、越具体,歌唱中的意境的想象是和情感与情绪的体验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说歌唱中的意境的想象主要还不在于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在于通过这种想象所达到的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的更深刻的体会与体验。

歌唱时在掌握了这些意境的想象的重要性后,最重要的是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特别是身临其境的切身体验。应随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各种生动的自然景色和生活场面,各种人物的形象和感情特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于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一个优秀的歌唱者应该是热爱生活善于体察人的内心世界的人,富于同情心,能够虚心体察和有着多方面爱好的人。

意境的想象是歌唱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夸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和形象感受,并把它升华为情感、神韵和意境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于歌唱中,使歌唱获得生命力。

五、结语

总之,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首先演唱者必须忠于作品的原始形态,把作品中蕴含的内涵和情感体验出来;其次,要注重分析歌词作品、音乐结构和旋律,根据语言特点和感情的需要对旋律进行再加工;再把握作品的风格,把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风格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后,运用意境想象来更好的诠释作品,让声乐作品演唱获得更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邹本初.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本社,2000.

[2]李晋伟.沈阳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花月出版社,2003.

[3]邹本刚.歌唱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邹长海.声乐艺术心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杨易和.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6]管林.声乐艺术知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6.

[7]于舰.漫谈歌曲的艺术表现[J].黄河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学报,2004(04).

[8]范霞.论声乐演唱的二度创作[J].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2(01).

猜你喜欢
声乐作品二度创作声乐演唱
简析歌剧《伤逝》秋之咏叹——《风萧瑟》
浅析文化艺术修养对声乐作品创新的重要性
解析舞蹈元素在戏剧小品中的应用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审美体现
声乐表演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分析
论民族声乐艺术之“声、情、美、韵”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巴洛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