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中
摘要 以本校学教案为例,通过解读“拓展延伸”这一环节,谈生成性视野下导学案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 生成性 教学案 拓展延伸 设计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生成性”教学观,要求在课堂上根据课堂学情变化,师生共同及时接纳弹性、灵活、创新的成分、因素、信息,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应对的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点线、教学方法,从而推动更高水平的互动,使课堂产生质变、飞跃。根据这一要求,我校思想品德组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设计范例见附录),具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定向部分,包含学习目标、学习设想两个内容。
第二部分为认知部分,包含课前准备、学生自学、师生交流、活动提升四个内容。
第三部分为拓展部分,包含问题讨论、自行设计和学习感悟三个内容。
第四部分为训练部分,包含达标训练、拓展训练两个内容。
在整个设计中,定向是认知的前提,认知是拓展的基础,训练又为之前的达成提供强化的舞台。现从生成性角度加以解析。
一、设计意图
1.让预设的生成进一步达成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但是“预设性教学”也并不是全盘错误的观点,从教师、学生以及评价的现有实际情况看,“预设性教学”也是执教者绝不能忽视的。“拓展”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安排的是“阅读材料,讨论解答材料后面的问题”,这个设计正是为学生预设了本课在材料分析中可能有的题型和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这个设计中,材料的选择是当前社会热点,或者切合学生生活的具有普遍性的材料,材料后面的题型,仿照本地中考题型要求设计,材料后面的问题按照教材要求,力求把主要的知识点列入进去。这个设计为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预设了一个平台。
2.为非预设生成提供空间
“生成性教学”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拓展”部分的第二三环节我们安排的是“(二)阅读材料,设计问题并解答、(三)学习感悟”;第二环节要求学生在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设计题目;第三环节鼓励学生思考理解课文,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两个环节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宽泛的空间,任学生的能动性思维自由驰骋。
二、设计特点
1.创造性特征
在上述设计的三个环节中,学生不仅要关注教材,生成应有的知识,同时也关注教学过程中的个体差异,给了学生发展创造的机会。特别是在实际操作时,让学生互相讨论、对话,课堂会生发出一些火花,创造出“不可预计性”的可能。
2.开放性特征
“生成性教学”的内在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才能创造“生成”,开放才能接纳“生成”。这个设计中,第二三环节只是提供了方向,提供了范围,没有具体内容,所以形式上肯定是开放的。学生拟定什么题目,会有什么感悟,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所以,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学生从什么角度拟定题目,这个要学生对教材进行重新审查,自己决定;学生从什么角度谈感悟,这个也要学生自己选择;学生会命出怎样的题目,谈出怎样的想法,这个当然是学生做主,所以,目标和方法也是开放的。
三、操作要求
1.强调参与
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构建,因此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可以说,忽视学生参与的一切设计都是无意义的设计。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同时,在生成性教学理念指导下,师生和生生间的参与互动会形成一个教学场,为教学中知识的有效生成提供了可能。
2.强调互动
教学过程的内在展开逻辑是“多边互动、动态生成”。有效互动,更有利于促进生成。对话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所以有效互动的关键是有效对话。
首先,有效对话要求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无论是第二环节的题目设计,还是第三环节的学习感悟,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好准备。
其次,有效对话要求把提问权还给学生。要避免传统课堂上被教师设置的问题牢牢地套住,陷入“被教师追问”的被动状态,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强烈意识,引发积极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的提问,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教师要予以表扬鼓励。一旦学生富有个性色彩的知识经验、思维、灵感等都调动起来,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的“动态生成”也就呼之欲出,学生的思维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在问题活动中得以培养。而且提问权还给学生,可使原先教学过程中的单向交往变成双向交往甚至多向交往,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
再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对话的进行。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梳理学生的思维过程,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和情感状态,敏锐的区分不同的信息,及时合并相同、相似的信息,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迅速聚焦。还要善于梳理和提炼有价值的一到两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从学生模糊的表达中抽取中心观点,并予以简单明确的重申和说明,保障课堂对话始终围绕焦点和主体展开,并不断走向深入,以达到对话教学引发碰撞生成意义的目的。
3.这个过程的运作中,不要怕错
错误也是生成性课堂的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对文本作出正确与错误的理解都是正常的。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出现错误并不全是坏事,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利用“错误”所带来的契机,使之与预定的目标巧妙对接,重组信息,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的情境。真实的课堂正是因为“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教师要善于捕捉个别关键性的、有指导意义的错误或者蕴含着创新思维的错误,将之提炼并做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这会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比较的过程中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总之,“生成性教学”要求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有利条件,要求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建构空间,要求为学生和教师的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机会。我们的设计正是从这些要求出发,做了一些思考,进行了一些尝试。实际运用中,我们感觉,这样做对教师的教育机智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技能。这样做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有利于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独立创造力的提升。
附:白石坡中学学教设计范本
第×课《×××××》学教设计
[学习目标]
紧扣“学习”设计
[学习设想]
1.重点难点
2.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
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些问题,要学生通过做事来回答
[自学交流]
(一)学生自学。浏览课文在书上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标记出来,不会的请教同学和老师。——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设计题目。
(二)答案交流。教师答疑问难,同时出示课件,学生朗读校对,并在书上做好笔记。
[活动提升]
设计活动,让学生对前面自学获得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进行再认识(要突出考点和疑点,并且尽量用一个大的活动贯穿始终)。
[拓展延伸]
(一)阅读材料,讨论解答材料后面的问题。——选择生活中的热点材料,设计问题。
(二)阅读材料,设计问题并解答。
(三)学习感悟:学习本课,我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巩固训练]
(一)达标训练——识记要点。
(二)拓展训练——选择题9个,材料题2-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