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2016-05-14 20:37马晓亮王凤超王悦皮婧文
计算机教育 2016年6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培养大学生

马晓亮 王凤超 王悦 皮婧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构建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以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通过总结2006级至2010级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各类信息,探究现有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1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逐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本科人才培养也在时代发展中逐渐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教育部有关领导早在2007年的中德论坛上指出,眼下高等教育界共同面对的新课题是“如何应对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人才是以能力培养的系统化取代知识培养的系统性,要求学生具有较为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质,更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陈盛(2008)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在保持自身特色下,应建立合适自身面向行业和能力培养系统。付景川和姚岚(2010)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从突出问题、问题原因探析和相应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以促进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朱士中(2010)通过列举几所美国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例,从中得到对我国本科教育的启示,为我国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从以上研究可看出,当前本科人才培养提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教育,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众多学者从国外引进优秀教学理念,从理论的角度为我国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但是本科人才培养涉及的方面广泛,针对其某一个方面重点研究的资料略显薄弱。因此,本文以小见大,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角度来研究本科人才培养。

2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情况

国外高等教育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提倡创业教育、创新精神。日本、英国、德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将创业教育作为优先倡导和发展的领域,高等学校开设创新能力和创业教育的课程,引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兴趣。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针对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主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邬家瑛和钱辉(2009)针对本科生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原因,提出明确功能定位、改革管理模式和完善教师职责的三方面对策。刘长宏等(2014)认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

从国内学者研究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在涉及人才培养的研究中,未作为主要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角度来研究本科人才培养,并基于实证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指标,探究现有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3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3.1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相关信息,筛选出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知,学习能力为科研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科研创新能力在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和培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毕业去向是由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共同作用共同影响,是人才培养的最终效果。据此,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就业去向为结果导向,构建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2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假设Z,Z为某一个评价方面中任意两个指标的百分比,这些百分比的大小可以表示各指标的重要性差异。为了构造判断矩阵A,规定如下:

因此,学习能力情况、科研创新能力情况、毕业去向情况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权重分别为0.6370、0.2583、0.1047。按照上述确定权重的步骤依次计算出二级、三级指标权重。

3.3各项指标结果分析

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才培养研究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表现对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成效,分别是学习能力情况、科研创新能力情况以及毕业去向情况。根据表2,比较该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权重系数,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才培养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达到了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目的,对本科生毕业去向的选择也略有影响。

(1)学习能力情况评价指标的分析

表3反映了学习能力各项指标的权重大小,由此可知,参与项目的学生专业学习成绩较好,课程通过率较高,而英语水平略低。同时可以了解到学生普遍达到了英语四级水平,但六级水平还有待加强。

(2)科研创新能力情况评价指标的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指导教师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数据显示讲师占比较大。项目成果展示情况也是科研创新能力一个重要的体现,主要是实物展示,包括项目结题系统、游戏程序、视频及研究报告等。此外,软件著作权和大赛获奖形式展示也占有一定比例。由于专利发明情况申请门槛高,不易获得,因此占有极小的部分。

发表论文是科研产出最常用的表现形式,但在科研创新能力中占比最小。论文发表所属期刊主要为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占比极小。由于外文期刊特别是EI收录期刊,投稿难度较大,因此发文率极低。

(3)毕业去向情况评价指标的分析

根据表5可知,就业仍是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去向上的普遍选择。在就业单位中其他占的比重较大,其他企业、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党政机关和科研单位是毕业生常见的就业单位选择。而部队这一行业是国防生的毕业选择。由此可知,国防生同样也积极参与科研,这有利于发掘国防生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武警科研水平提升做铺垫。当然,有相当多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保研的学生占比最大,而选择考研和出国的群体相对较少。

3.4学生对比分析

通过对2006级至2010级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和未参加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继续深造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图2和图3。由此可以看出,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比未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胜一筹,学习的自觉性更高、主动性更好。这一对比的结论印证了学习能力情况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影响。同时在选择继续深造的方式上,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更倾向于保研和出国,其中保研是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的首要选择,而考研则是大多数未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学生的首要选择。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刺激大学生继续深造,促进大学生完善自我。

4总结及建议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一直接面向大学生的项目。该项目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遵循“兴趣驱动、自主试验、重在过程”的原则,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北京林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包含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北京林业大学科研训练计划三类项目,构建了国家级—北京市级一校级三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并设立专门的资助资金和管理部门,不断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信息学院从2007年至2014年,已立项项目134个,包括国家级项目33个、北京市级项目19个、校级项目82个。其中2006级至2010级学生参与的项目共91项,包括国家级项目为25个,占总项目的27.47%;北京市级项目为14个,占总项目的15.38%;校级项目为52个,占总项目的57.15%;且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率为20.48%。

4.1大力提倡大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据上可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参与率略低,因此要开展多层级、多途径、多形式的宣传,扩宽参与学生的覆盖范围,提高大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广泛度。如每年举办项目成果展和经验交流会,搭建为低年级的学生了解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平台,提升对专业的认知,同时也避免学生申报项目的重复性。此外,转变项目管理模式,由专业或教研室对相关项目定期组织检查,并展开研讨,形成良好的科研学习氛围,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师生之中。

4.2加强科研成果薄弱环节建设

(1)在发表论文方面,优先鼓励发表在国际期刊上,例如EI、SCI等收录的期刊;其次鼓励发表国内中文核心期刊,例如《图书馆杂志》《高等教育研究》等;最后再考虑中文一般期刊。但现在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周期为一年,而投稿、审稿、发表也需要一定周期,因此,建议申报项目的学生提前组建团队,开展工作,或是在已结题的项目基础上开展延伸研究,做到周期短、效率高。

(2)在项目成果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软件著作权”“大赛获奖”及“专利”等指标的建设和发展。选择现有的各类学科竞赛项目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成果的展示平台,如“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软件创新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华北五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等,引导大学生拓展视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其中。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著作权及专利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地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在指导教师参与方面鼓励科研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积极参与,比如教授、副教授级别的教师。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经验不足,学习任务繁重,心态容易浮躁,因此需要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力度,及时沟通,按时检查任务完成进度,加强科研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从而更好地推动项目的实施,达到预期的成果。

4.3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

教育部学生司司长林惠青早在2004年就指出,虽然毕业生数量增幅较大,但社会整体就业岗位没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而离校毕业生待业的现象开始出现,并且这个数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创新和创业能力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和提高,进而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因此,借助大学生创新训练平台,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和刺激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当社会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就业人群的需要,大学生应大胆提出创业,开发个人潜力,发掘创新思维,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积极就业。

5结语

近年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焦点放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上,强调能力培养和实践教学模式。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研究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基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的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为各高等院校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而服务。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教学方式、管理制度、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只是人才培养涵盖的一部分。而且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今后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须跟紧时代不断更新,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观反映现阶段本科人才培养的情况,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人才培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