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父母的宠爱迈向自己的人生

2016-05-14 15:09
中华家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森特笔触印象派

作品名称:《第一步》

画家:文森特·威廉·凡·高(1890年画)

作品规格:72.4厘米×91.1厘米(布面油画)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常言道: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古往今来,一代代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山水的滋养。拥有发现美的眼睛的艺术家,他们是如何描绘父爱的?而他们的画作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是后印象派大师凡·高的名作《第一步》。

★温馨画面

画如其名,《第一步》描绘的是人生中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瞬间。在风和日丽的某一天,父亲与母亲在辛勤劳作的间隙,陪伴小女儿学习独立行走。母亲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孩子,以保护她不受一丝伤害;父亲则单膝跪地,张开双手鼓励她往前走。父亲温暖的怀抱与喜悦的呼唤,深深地吸引着跃跃欲试的小女儿,我们仿佛听到她奶声奶气的回应声......而这平凡的一幕被艺术家赋予了更多动人的细节。

我们看到画面中鲜艳的色彩,其中黄、绿、蓝三种高明度的颜色用得最多,暗示着生命的蓬勃与活力。我们还看到凡·高标志性的旋转笔触下生机盎然的农田、灌木与屋顶,以及他用厚重的黑色线条加深了画面深度的尝试。他经常用鲜艳明快高纯度的颜色、奔放的笔触去表现,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色彩,这在西方艺术上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但值得注意的,这件作品是凡·高对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第一步》的仿作。与之不同的是,米勒的原作基调清淡,画面如同处在灰蒙蒙的雾中,又仿佛舒伯特编写的一首田园抒情诗。凡·高的作品则情绪强烈,富有质感的笔触充斥大地、天空与家庭的每一处,犹如贝多芬《命运》中所演绎的生命之热烈。

★画中所藏的爱意

文森特·威廉·凡·高(V i n c e nt W i l l e m van Gogh,1853-1890)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凡·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才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凡·高是没能活着看到自己获得社会承认的悲剧性画家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而这段时间他深陷于精神疾病中。1890年3月,凡·高离开了精神病院,其后一度生活得很快乐,因为他亲爱的弟弟提奥有了孩子,而他做了孩子的干爸爸。对于一个没有爱人孑然一身的人来说,这是天大的喜讯。因而这幅处于同一时期的画,极有可能是凡·高为提奥夫妇画的。

提奥夫妇经常来看凡·高。他有时带着侄儿小文森外出散步,让他看母牛在挤奶的时候怎么样摇尾巴,公鸡是怎么“喔喔”叫的……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凡·高忽然感到一种莫大的平静。他从来还没有过这样的体会。精神上的狂乱消失了,从童年时代起就附着在他身上的那个疯狂的恶魔也消失了。他仿佛卸下了什么重大的责任似的。他写信给提奥说,“我正处于一种平静得无法画画的心情之中……”在18 9 0年7月2 9日,他对着自己的身体发射了一颗子弹,结束了他的艺术探索。

★画作的艺术价值

《第一步》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这个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中,每天无数形形色色的人会经过这幅隐藏着许多故事的画。一百多年前凡·高在画布上满怀激情的涂抹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已愈发依稀难辨了。然而他对下一代的憧憬、对父爱朴实而满怀深情的表达,在今天仍能为人们所认识、所感动。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中央美术学院少儿艺术教育工作室供稿,郑勤砚编审)

猜你喜欢
文森特笔触印象派
艺术之春
艺术空间·盛开的小梨树
名家/[法国]毕沙罗
义务保洁40年阿根廷老人悼念亡妻
拥挤豆豆林
梵高:笔触与激情
锃光的头,瓦亮的友
拍卖
什么叫做“现代印象派的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