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高
【摘要】 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课堂反馈评价的几种常用方式,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堂教学;反馈评价
课堂反馈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 利用好课堂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检验自己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建构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因此,优化课堂反馈评价方式对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堂反馈评价的方式有很多. 根据学生课堂练习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口头反馈、书面反馈;根据学生课堂情趣、行为的表现情况,可分为体态反馈、活动反馈、小组反馈;根据学生参与面的大小可分为个体反馈、全班反馈等方式.
1. 口头反馈
我们所采用的口头反馈即是问答式反馈,所谓问答式反馈是指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法进行的教学反馈. 它采用的往往是个体反馈的形式. 问答式反馈的优点是简单灵活,便于操作,所以它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多的反馈方式. 高效的问答式反馈不但要注重教师问题设计的合理性,而且要关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积极鼓励的态度,打消学生的顾虑,使“问答”形成“对话”,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问答式反馈. 其次,还要处理好“个体”与“全体”的关系. 不能简单的认为问答式反馈的对象只是“某一名学生”,也就是说教师通过问答需要反馈的不只是某一名学生的信息,而仍然是全体学生的信息. 因此,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问答式反馈,做到“一个问题——全体思考——个体回答——集体矫正”,这样,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反馈到的不仅有个体信息,而且有全体信息,显然这样的反馈是高效的.
2. 书面反馈
通过学生书面作业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反馈点化,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方法的目的. 它不像问答式反馈那样贯穿于整个课堂,一般是在知识点学完之后进行的. 它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全面地反馈信息,因此它也是我们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反馈方式之一. 书面反馈的最终目的是对课堂的调控. 因此教师对反馈到的信息要及时进行处理. 即教师通过书面练习反馈到信息后,要及时分析,尤其要关注那些错误的信息,根据错误面和错误原因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
3. 体态反馈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听课表情、坐姿也可以获得一些反馈信息. 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小学生一般都是心理外露的,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神情上观察到其思维过程中思维受阻与否的一些迹象. 在教学中若能及时观察,及时回馈、调控,就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常用的体态反馈是目光注视、行为暗示、手势暗示. 采用体态反馈方式无需花费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展,长期使用体态反馈会使学生及时收到并明白教师的心理暗示目的,进而调整自己的课堂学习行为和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4. 活动反馈
所谓“活动反馈”是指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游戏、竞赛等活动的方式进行的教学反馈. 它的优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易全身心地投入,因此采用活动反馈方式时学生不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反馈到的信息也就更加真实.
5. 小组反馈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能力是需要老师培养的. 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小组合作的结果,还要在合作的过程中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组内要有骨干学生起一定的组织作用. 成员互相尊重,会聆听,会补充、会质疑、会交流、会总结、会汇报. 老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对已实现或即将实现的积极成果要给予肯定,尤其是创新的思维品质或创意的解答方式要给予鼓励,对存在的问题以商量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有意识地帮助小组沿着某种预测的目标推进任务进程. 老师要在参与过程中发现整理归纳问题的共性,即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成因,思考对策,适时作出积极的反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效度,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6. 个体反馈
“个体反馈”,是指一师一生或老师与部分学生以一师一生方式进行的交流反馈. 可以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获取状况如何,在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及时提供帮助.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体验. 在获取“学生遇到困难”的反馈信息后,要多些耐心,多些鼓励、多些期待、多些肯定.
7. 全班反馈
全班反馈,是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交流方式. 老师要和学生一起用心倾听、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学生的语言细节,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给予肯定的同时,更要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视问题反馈的情况,给予有效的引导. 其实,全班交流与反馈,是一节课中重点是否夯实、难点是否突破、目标是否达成的检验.
当然反馈的方式要根据课堂实际需要选择,有时是兼而有之的,教师要尽量变单向反馈为多向反馈,变可疑反馈为可靠反馈,变单一反馈为综合反馈,优化了课堂反馈方式,课堂实效就一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施良方,崔允.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