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芳 魏程程 尹晓毅
摘要:2012年,随着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及韩国偶像团体EXO的出道,带来了新一轮的韩流热。在韩国偶像剧和韩国流行音乐的双重影响下,韩国的汽车、电子、服装、饮食及护肤等产品也日渐在中国盛行,“哈韩”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新的时尚标志。韩流不仅在经济方面影响了中国大众的消费偏好,也加深了中国大众对韩国文化的认可程度。韩流风靡全球离不开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国际化经营有力、强效的支持。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深刻文化底蕴的国家,如何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或许可以通过剖析韩国文化的发展之路中得到启示。
关键词:韩流;经济价值;社会价值;韩国政府;受众
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产业,同时也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为了进一步探讨中国娱乐产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韩流冲击下的国内娱乐市场发展现状为背景,从受众的角度青少年出发,根据问卷《如何看待目前青少年日益严重的“哈韩”行为》的调查结果 ,从审美、价值观念、个人发展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哈韩群体的行为特征,并结合国内娱乐市场的发展现状,对绿色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定位、内容创新以及人才培养三方面给出建议,强调政府在推动绿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青少年作为韩流受众的基本特征及原因分析
据相关调查,哈韩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25岁。近两年,这一群体有向两极延伸的趋势。这个群体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特征,他们追求吸引人眼球的、华而不实的审美享受;他们尚未形成成熟的价值观念,对事物的观察缺少客观性和全面性;他们处于个人发展的关键期,理想信念不坚定容易受到诱导。因此我们简单的总结为一下几点:
一是审美方式方面。主要表现为在审美追求感性化和审美情趣低俗化两方面。“韩流”本质上就是一种消费文化,其文化产品的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商品。据问卷数据显示,对于韩流明星,没感觉和不喜欢的人达66.75%,这与现实中的哈韩热潮形成一个鲜明的反差;有81.25%的人认为“俊美靓丽的韩流明星”是引发哈韩狂潮的主要原因,仅19.25%的受访者选择“坚持努力的明星正能量”。(数据来源:《如何看待青少年日益严重的哈韩行为》问卷调查)
韩剧中光鲜亮丽的明星,奢华舒适的生活场景,明星精致美丽的妆容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的审美方式,并由此带动了中国观众对韩国商品的消费需求。2015年11月11日,据“天猫双11”成交数据统计,韩国与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共同跻身“天猫双11”进口成交Top5国家,其中韩国的美妆类产品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消费产品。
将以上数据对比可知,青少年对于韩国娱乐文化的追随、模仿是在潜移默化的不自知中形成的,他们对于韩流明星的喜欢,仅是停留在其俊美靓丽的外表上。相较于高雅文化,他们更热衷于追逐“快餐”式低俗文化,审美只注重感官刺激而忽视了理性的升华。而韩娱具有商业性、功利性,偏重娱乐性,正好满足了青少年的“快餐”式消费偏好。
二是价值观形成方面。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金钱、权利的崇拜和对物质的满足。正确的价值观对青少年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的价值观是在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它决定青少年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青少年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哈韩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25岁之间。此时期青少年的价值观正处于上升期,价值观具有不稳定性、可塑造性,他们的思想活跃,对社会潮流敏感,但理性选择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弱,因此更易受到“韩流”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青少年更相信金钱和权力的威力,越来越依赖于物质的满足。“博热门”、“炒作”、“干爹”、“拜金”、“整容 ”也成为追求“成功”的捷径。他们更崇拜世俗的明星人物,而鲜少去关注具有标榜意义和雄才大略的社会领军人物。匮乏的理想主义、淡化的理性价值、世俗的物质主义成了新一代的代名词。
三是在个人发展方面。主要表现为理想的随意变动和信念的缺失。韩国文化是中国的汉文化、儒家文化与日本文化、美国文化融合的产物,缺乏本土文化的坚实基础,不具持久性。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就是理想追求频繁改变,意志力薄弱,缺乏信念支撑,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其次,对韩剧、韩国偶像、韩国游戏的热爱使他们沉浸于虚拟世界难以自拔,将偶然性当作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忽视了脚踏实地的努力的重要性,缺乏知识基础和社会实践能力。膨胀的自我意识,缺失的社会责任感,限制了他们发展的广度和深度。
二、中国娱乐产业市场发展现状
近几年,在经历了市场化改革与自我整合后,我国电视媒体自身活力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但与之相应的,是媒体的正面引导功能在市场化浪潮中逐渐被侵蚀,部分节目仅为娱乐大众,缺乏实质创新和内涵支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娱乐化”消费至上。“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这是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的一句话,虽然言语偏激,但确实也反映了当今时代电视节目过分沉溺于娱乐的事实。在当今电视荧幕上,新闻娱乐化、电视节目娱乐化、电视频道娱乐化、主持人娱乐化,电视剧和电影更是娱乐化倾向明显。我国文化产业正在经历一个“ 娱乐化”消费至上的狂潮。
二是节目内容、形式同质化严重。2013年,从韩国MBC电视台版权引进的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在湖南卫视热播,在版权意识薄弱及真人秀节目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双向驱动下,各方卫视开始对版权引进趋之若鹜。据调查显示,68.75%的人认为国产片主题过度翻炒复制,内容狗血低俗。并且有59.50%的人十分反感国内对韩国节目的复制翻拍。节目形式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
三、政府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按照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任何一个特定场域都始终存在各种力量的胶着和角力。在电视媒介场域中,就存在着创造者、媒介、受众三者。伴随着受众的地位日益上升,他们的趣味和需求直接影响电视媒介的走向。而创造者的提供的产品质量,也会直接从受众的反应中折射。为了避免产业发展的极端化,政府应该在文化产业发展上给予强有力支持的同时加以法规限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一是做好产业发展价值导向,确立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的方向。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工作者应该把握好作品的经济尺度和价值尺度,提供一个好的价值观的导向,同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清水活源,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加大创新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版权保护规定。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基金,运用“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以及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实行多种优惠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版权保护制度,强化版权意识,从根源上解决创新难的现实问题,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三是重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要“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第一就得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文化人才的培养是多元的,不仅有传统的院校培养模式,而且还应重视利用互联网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培养。加强与美、韩、英等国家的交流合作,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在中国“韩流”受到众多青少年的热捧,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随着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加注重对文化多元化的追求。由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在内容、形式上缺乏本土化创新,无法满足青少年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需求,导致传统文化被新一代人冷落。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将中华文化活的灵魂注入到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之中,文化产业才会被大众认可并焕发其生命力和活力;只有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优秀文化产品才会生生不息,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强效支持。
参考文献:
[1]郭徽.“韩流”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探析[J].《科教导刊》,2015(01X).
[2]苏志宇,苏峰,常凤霞.韩国政府对韩国电视剧产业国际化经营的支持 [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05).
[3]黄平,哈尔思.商业与文化之间的平衡——给予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非物质文化传播的考察[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07).
[4]栾轶枚.“韩流”升级启示录:从文化制造到文化创造[J].世界文化,2014(10).
[5]朱玉如.浅析叙事文本在韩国娱乐节目《爸爸,我们去哪儿》中的应用[J].电视研究,2014(05).
[6]言爽.浅析韩国明星综艺节目在中国网络的传播[D].上海师范大学,2010.
[7]戴颖洁.韩国综艺节目模式本土化探析——基于《奔跑吧兄弟》官方微博用户评论的内容分析[J].试听纵横,2015(01).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