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按压法的效果观察

2016-05-14 07:40贺顺全
养生保健指南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面积进针抗凝

贺顺全

静脉输液有些病人拔针后发生穿刺点出血、疼痛等,不仅污染了衣被、床单,部分病人出现皮下瘀血,从而给病人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精神上的负担,特别是输注抗凝、溶栓类药物时,拔针后出血发生率比较高。为此,我们采用大面积按压法和传统按压法进行拔针后的护理来相比较,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在我院七病房住院病人中输注脉络宁注射液的病人100例次,其中50例次拔针后采用传统按压法,出血次数是20例次,出血发生率为40%,50例次拔针后采用大面积按压法,出血次数是2例次,出血发生率为4%,输注血栓通注射液的病人100例次,其中50例次拔针后采用传统按压法,出血次数是15例次,出血发生率为30%;50例次拔针后采用大面积按压法,出血次数是2例次,出血发生率为4%,由此可见,应用传统按压法和大面积按压法后出血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

2、方法

传统按压法是拔针后用对侧手的大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压在皮肤的进针处,按压时间长短不一,有的甚至嘱病人自己按压。大面积按压法是用手的五指拼拢,掌心向下,压在皮肤的空刺处及周围(若穿刺处在指根或骨突出部位也要用同样的方法),按压时间1~3min(参考正常人的出凝血时间),对于输注抗凝、溶栓类药物者(如:脉络宁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按压时间必须在3min以上,方可停止按压。

3、体会

静脉穿刺时,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不在同一处,而传统按压法往往只按压皮肤的进针处,偏离了静脉的进针处,尤其输注抗凝、溶栓类药物,和有的病人在拔针后讯速离床活动(排尿),故出现皮下出血的机会就多。若采用大面积按压法,使皮肤的进针点与静脉的穿刺点均在液压的范围内,而按压时间在3min以上,从而就明显的降低了拔针后出血的机会。

猜你喜欢
大面积进针抗凝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喷水织机进入大面积更新换代期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扩张器在治疗烧伤后大面积疤痕性秃发的应用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